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51,968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劃地為牢

2012-04-04 23:05:56

Crash, 撞擊每個美國人的靈魂


It's the sense of touch.
In any real city, you walk, you know?
You brush past people, people bump into you.
In L.A., nobody touches you.
We're always behind this metal and glass.
I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that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so we can feel something.

看完這電影,心情複雜而激動,想用什麼語言表述這種感覺,開頭的黑人警察的台詞竟然十分的恰當。就像經歷了一場crash, 讓人重新審視理所當然和習以為常,麻木的心有許多的震動,也有一點茫然。這部片子把我」撞"的靈魂出竅。
我真的不能夠對這片子做什麼理性和技術性的分析,像這裡的許多影評所做的那樣,許多中國人能用一種旁觀者的身份去說「美國」如何,「種族」如何,「好萊塢」的俗套如何等等。我做不到這樣,只因為身在美國,看了這片子以後的代入感實在太強。
有人說這片子太弱,現實哪裡有那麼多的巧合。但在觀影過程中我一直慶幸,It can be worse,我一直想著,「壞」警察忠於職守,小女孩沒死,波斯父親沒有後悔終身,黑人導演沒有做傻事,小混混沒有把偷渡者賣掉。我慶幸編劇和導演給了我們一點希望,哪怕是假的都好,希望在人間什麼的,在看完這個片子之後我真的需要這個。
並不是說crash是如何黑暗罪惡得讓人透不過氣,恰恰相反,片子裡並沒有所謂的壞人,有的只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也沒有什麼出乎尋常的事情,不過是day to day life. 換句話說it can happen to anybody. 正是這樣才讓人窒息。

1. 壞警察和好警察
我們習慣於在電影裡樹立一個反面角色來成為責備的對象,我們是好人,壞事都是壞人幹的,和我們無關。最好壞人都被懲罰了或者死掉,我們的心裡就舒坦了愉悅了。crash裡的「壞」警察就是這樣,故事一開始他的種族主義就表露無遺,我的心情一部份和那個」好警察「一樣,覺得鄙視不屑,另一部份和那個受辱的黑人女性一樣覺得屈辱無奈,很自然的那個」壞警察「被歸為」一小撮「壞分子成了對立面,我期待他在後面不斷表現他惡劣的本質。三流電影也許會這樣,但crash 不同,通過劇情的展開,「壞警察」其實是個好兒子,他夜夜為他承受病痛的善良老夫擔憂失眠。執勤的時候,他在黑人夫婦面前是「有權者」,可以為所欲為,但是在為老夫爭取醫療保險的時候,在黑人僱員面前他成了弱者,他的情真意切的陳情最後也沒有獲得對方的同情。之後,在車禍中他巧遇那個被他猥褻過的黑人女子,關鍵時刻,他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她,黑人女子被救後,看著他眼神複雜糾結,正如我的心情。相反的,片子裡我一直很認同的那個「好警察」, 最後卻製造了最大的悲劇。我們大多數人都和他一樣,自以為公平,自以為善良,事實上,我們的偏見隱藏在更深的地方。「壞警察」的stereotype產生於膚色,「好警察」的stereotype更多產生於衣著,哪個比哪個更高貴?他覺得黑人不可能熱愛鄉村音樂和滑冰,看到搭車的黑人衣著襤褸就進行惡意的揣測。他固然制止了黑人導演頭腦發熱的舉動,但諷刺的是,他以為的這個「沒有任何威脅」的文明人事實上在後腰上就別著 一把槍。從某些方面來說,他比壞警察更糟糕,因為他的「惡」罩著一層善意的面紗,那些坦誠自己害怕而拒絕給黑人搭車的司機們至少沒有造成悲劇,他偽飾著內心不安的善意舉動卻最終搭上了別人的生命。

2. 沉默和爆發
作為一個在美國的有色人種,我自然地會與片中的弱勢群體認同,在觀看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有權就好了」或者是「如果有把槍我就崩了他丫的」。但事實上,我既沒有權,也沒有槍,就算有槍我可能也不會用,所以,大多數時間,我能做的也就是和片中黑人導演那樣,忍耐,順從,憋屈,或者在沉默中永遠沉默,或者在沉默中爆發,然後在警察的包圍中滅亡。電影了通過巧合避開了這種「滅亡」的結局,但我們不會懷疑這種結局正在世界某處上演,而生活仍然將繼續。我不知道他在最後凝視著火的車時想到了什麼而微笑,也許是劫後餘生的倖存,也許是生活中仍然有希望,那火是燒燬了罪惡的證據,卻帶給周圍的黑人們一點溫暖和快樂。但我心情並不因此而輕鬆,因為矛盾仍在,下一次他會不會有這樣的好運,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好運?

3. 弱者和弱者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美國的中東人在9-1-1以後迅速淪為美國社會中最受歧視的族群之一。 就像大多數美國人分不清楚中國人日本日韓國人,片中的波斯老闆也成為受到不公正對待的受害者。片中塑造的他的形象,衝動易怒,顯示出應過份自尊而被壓迫的多疑和自卑,在失去一生心血的店舖後,他想到的是找同樣辛苦謀生的墨西哥鎖匠去打劫報復,差點製造悲劇。這個其實很可悲,就像一個小孩被另一個強壯小孩欺負了,只能找比自己弱小的去出氣一樣。
美國是個大熔爐,存在的不僅僅是主流與邊緣,強者與弱者之間的矛盾,不同少數族群之間的矛盾和偏見同樣根深蒂固。在美國的我們自己,不是也常常說「老墨」如何笨啊,沒文化還生孩子多,好像他們就是干力氣活的代表。我不知道是不是在鄙視其他非主流文化的時候我們獲得一點點被壓抑的優越感。
我很痛苦的承認,弱勢文化對強勢文化有種天生的崇拜感或者說趨近性,這是人的本性,想獲得團體的承認,不是奴顏卑膝或者什麼,比如波斯老闆受到侮辱時會說 「我和你一樣都是美國人」,這話也沒什麼錯。問題是,我們在趨近主流文化時,常常首先獲得的不是文化的精粹而是其野蠻和錯誤的一面,比如我們繼承了主流文化的社會偏見。要和某團體表示一致,常常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和他們一起做壞事。

4. 無聲的亞洲人
很少有小文化可以再另一種大文化里保持自身獨立和完整。在crash這部片子裡我們看到了許多小文化的縮影。當然在美國,最主要的亞文化就是African American和西班牙語文化,特別是前者,他們的文化已經強大到可以與主流文化對抗,選舉的時候政客們都不得不考慮這個團體的偏好。如果把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和其他亞裔族群相加的話,亞洲人是僅此於它們的第三大了。但在crash裡面,我們會發現,電影裡亞裔的面孔是最模糊的,出現的三個主要角色是開頭撞車裡的凶女人,販賣人口的蛇頭,還有中間那個保險公司理賠員。他們的作用更像是表現存在的湊數。他們的角色空白得就像最後偷渡者臉上的表情。我不想責怪拍片的人沒有花力氣去了解,因為這就是亞洲人/中國人在美國的現狀。也許是因為亞洲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所以無法調和,也許是因為歷史原因的敵視。即使是中國文化,都不能形成團結的整體,我們人數很多沒錯,但是我們的文化太弱,我們如同一盤散沙一樣散落在美國的大地上,各自為政,不起眼也沒有靈魂。我們常常聽到有個別中國人成功了,但他們的成功從來不是作為在美國的中國人,而是作為美國人。我不怪他們,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文化可以依靠。

5.權力與孤獨
Crash可以說是觸及了美國各種人群和階層,包括以白人為主的上流社會。這一部份可以說是很難處理,畢竟不會與大多數人共鳴。 編劇處理的很聰明,描寫他們生活的困境主要集中在「孤獨」二字上。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主婦角色,對少數族群有疏離感和恐懼感,為了丈夫的事業而掩飾。而諷刺的是,她在摔倒以後找不到任何一個朋友來看望,丈夫在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只有家中的傭人(墨西哥籍?)陪伴。說實話,這段我覺得有點弱,我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但我覺得並不會是如此。不過這樣表現的確是聰明的,孤獨是人類永恆的命題,員工怕老闆,老闆也怕員工,即使是特權階級也不能擺脫矛盾衝突,也需要理解和認同。

6.願我們不再需要那件隱形斗篷
片中最最正面的角色,我認為是那個墨西哥鎖匠。我覺得他代表了真正hard working的美國精神。 他努力工作,熱愛家庭和孩子,不卑不亢,有禮有節,他不放棄希望,就像真正披著隱形斗篷的超人,那件斗篷就是他堅強的心。這樣的人在美國並不少見,他們也許平凡,但他們是美國的基石,他們是所有文化的基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