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

春娇与志明/志明与春娇2/LoveinTheBuff

6.8 / 1,970人    112分鐘 | Hong Kong:111分鐘

導演: 彭浩翔
編劇: 彭浩翔
演員: 楊千嬅 余文樂 楊冪 徐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獅子

2012-04-05 20:26:22

7仔的余春嬌唔願睇到從遙遠的日本東京寄來的蓋滿郵戳的明信片上停住的小蜜蜂盯著她的「跟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同居的戀人在分了手的時候,收拾自己的東西離開,那個時候我覺得他們好堅強,好似大人那樣成熟,都不哭的。可在搭上前往機場的那輛的士之前打過的那個電話,做麼也唔話:我愛你;跟住話:同我一起去北京。就算噶陣時的早餐吃不到7仔的醬油番茄醬魚豆腐,但是聽到你同我一起相擁講廣東話起碼都是一種安慰啊。
 
       其實最真心的話,只有等到電影收場劇終的時候先會講。才懂得說。
 
        有時候男女之間戀愛就是中意那種兜兜轉轉的感覺。等到女人30歲。你才25歲急什麼呢。換過不同的床友先知道。
       對於一個男人來講,擁有一個事業線深厚得難以一手掌握的女人的確比較幸福滴。但是她聽不懂你講的笑話,不懂你的幽默,看不懂你的文字,愛吃醋又愛刨根問底兒的知道你的過去。有時候不需要太了解一個人的。
 
       就好比你中意吃KFC的烤翅多過麥當勞的辣翅,你是否需要知道雞翅是怎樣種出來的呢?喜歡不就行了,唔需要知道怎樣種雞翅嘎。
 
       同你相愛相親過
       那料到是場禍
       方知錯
       問誰令當初
       那麼瘋癲過
       那麼珍惜過
       那麼動地驚天愛戀過
       在最終你竟拋底我
       剩我孤單過
 
其實被我當作故事的女主角來寫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不幸。不幸的是你已經被我看得太透,或者知道了你所有的缺點。
 
    但是是人都有缺點的嘛,只是自己放不開而已嘖,是我始終都沒有辦法親口講出,我要去拉屎這樣的說話。
 
       從商場出來搭上的士,那第十一個人:間接性精神錯亂的白痴。好像見到了車窗外他失散多年的摯友經過,他大叫司機停車。可是司機好無奈的說這裡停不到車,要過了前面那個路口。他甚至大吼。停車啊!!
       我幫他同司機說話:司機,麻煩停下車啦,幫幫手啦,他可能有點很重要的事情要處理。有些機會可能錯過了,一輩子都沒有的了。
       但是即使我這樣說,都沒用。 那一刻,的士司機就是他和她之間的上帝。
       等到他追回去,卻沒有遇上那個她。他打電話回來給我,說下次再約。
      他曾經說過,人與人相遇的機率是400萬分之一,如果與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又遇到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這樣的話,不再遇到也很正常啦。

       昨夜同人打電話,我要人家問我幸福是什麼。我說我不知道幸福是什麼,但是我知道有一些是幸福。
      我看到同事跟他的老婆在一座大城市輕鬆的生活下去,有房有車有BB,還接買屋企人過來住,每晚返來有人煮也食,我覺得那種生活好有安全感好幸福。可以沒咩大志願,只有BB健康快樂成長。
 
      我要人問我,是否好奇我寫故事的靈感來自哪裡。我話我也講不出,就好像在路上散步撿到。
 
     人地問我,做麼也喜歡廣州,我都問我自己做麼也喜歡廣州。除了以前講過的一切一切,可能這次還發現,其實在廣州電影院看的香港電影可以是廣東話,而去到其它省份,聽到明明是講粵語才正宗才會好笑的笑話,用國語講出來真的唔好笑也怪怪的。
 
      講粵語的女孩子可能不是最漂亮的,但是她們的性格好nice,好直率,我想楊千嬅是個代表,余春嬌也是個代表。
 
     去星巴克有人喜歡Latte,有人喜歡提拉米蘇,有人喜歡摩卡。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有些咖啡味濃點,純點,有的奶味濃,有的巧克力味。都要試過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然不知道它不好喝不適合自己,當有次機會讓你試的話,你居然就會試的。
 
      為什麼男女之間喜歡讓自己的戀愛兜兜轉轉,有點波折?因為每次重頭來過的時候,帶上的條件都有不同,加多了幾條妥協。
 
     「跟住」咧,其實繫條狗來噶。有人明明唔中意,但是為了討女孩子喜歡,贖罪,只好話,可以帶過來養咯。。



 寫於看完《春嬌與志明》還想看第二次之後。劇中的事物因為融入於自己的生活,望請各位不需要追究是否同實物有差。提醒去看的人一定要看到所有字幕都播完。
                                                                                                                                                                4月5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