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娜鮑許--Pina

皮娜/翩娜(港)/皮娜鲍什

7.7 / 13,017人    USA:103分鐘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演員: 碧娜鮑許 Malou Airaudo Ruth Amaran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鯨魚座T星

2012-04-07 04:54:59

生命的述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Dance,dance,otherwise we are lost.
皮娜如是說。
去看這部電影的路上便已經是一場奇幻之旅。從417號走到13號,漆黑的街愈發的深邃了,後來才得知這條街走到盡頭是個死胡同,當時是不知道的,也覺得路邊立著的麥當勞的新鮮廣告牌實在是浪費資金。目的地是一家叫做柘木匯的藝術傢俱會所,走進不大的門面,我和同伴面面相覷——目之所及已到盡頭,又哪裡有地方放映電影,更何況真是一絲人氣也無。同伴試探性地問看起來像前台的人,這裡是看電影的地方嗎。前台不熱情也不冷淡地指了指旁邊,說:「從這個樓梯下去。」
我和同伴看到了對方眼底的詫異,已經過了規定時間1分鐘了,我們沒再多問,蹬蹬蹬地下了樓。樓梯不只一層,為了節約空間建得是又陡又窄,到了底層,竟是又一番洞天。暖黃的光夠亮堂,一些保持著原木形態的傢俱散落在兩側,小小的價錢名牌擺在上面。盡頭是一堵牆,不,牆上還有一扇緊閉著的黑色的現代樣式的門,我們按下把手,推開,裡面沒有光,又全是光——幾乎佔了整塊牆壁大的放映屏,月光般柔和地照亮了這個小極了的私家放映廳。和皮娜的初會便是在這樣的情形下進行的。
電影已經上映了,是《春之祭》的鏡頭。當時剛急匆匆找到座位坐下來的我是不知道這是什麼的,只感覺到一種荒涼,荒涼的佈景,荒涼的服飾,演員的動作與其說是舞蹈更像是推搡。環繞著的鼓點在震盪,一種遠古的氣場翩然而至,黃色的泥土灑滿了每一個人的皮膚,唯一著紅色長裙的女人也不例外,每個人的心理似乎也掬著一捧泥土。乾燥的動作,稱不上有多大的美感,那是一種乾燥的感情龜裂出來的產物,摩擦摩擦,毫無緩衝而又執著地彼此壓迫。遠古的粗糙伸延著生命的希冀,這滿目的荒涼帶給我魔般的感動。
影片的名字叫皮娜,它卻不是記錄這個人的,準確地說,它不是記錄這個人的社會存在的,它記錄的是皮娜的舞蹈靈魂,它在另外一個世界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而這邊的世界雲層太厚,不能讓所有人看到她的全部光輝,但即便偶爾露出一個小洞,霎時透進萬丈陽光,這部電影便是其中一縷。
舞蹈中包含著萬千感情,而所有的感情都擁有同一種屬性,名為純粹。皮娜抓住這種純粹,輕而易舉地編排出無數簡單又複雜的情感。
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園裡,穿著正裝的男人神態焦慮地跟在一個穿著紅色拖地長裙的女人旁邊,而女人目不斜視,雙手緊貼腿側,僵硬地往前疾衝了幾步,然後站定,如一根柱子直挺挺地往前傾倒,男人在女人觸地的前一剎那接住她的頭,將她扳回了豎直,女人轉個方向,不斷和男人重複如上動作。這讓我想起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中工廠裡的鏡頭,現代人的緊張感竟然被幾個簡單的動作表現了出來,人們執著於可追求的一切,外界的所有力量都在推動人們的狂熱追求,不允許倒下。
重複,重複。簡單的甚至令人懷疑究竟還是不是舞蹈的動作重複重複,恐懼的,孤獨的,譁眾取寵的,快樂的,無論是什麼感情都不再是瞬間的,皮娜的舞蹈把所有感情執著的過程具象化了。《交際場》中,對表相的執著組成這個世界的一個個鏡頭。舞台三側擺滿了椅子,老少男女端坐其上,一個個輪番走到舞台中央,面向觀眾站定,突然呲嘴浮現誇張的笑臉,這裝模作樣的表情定格了幾秒鐘,然後再突然回歸白板一樣的臉,接著90度轉身,再90度轉身,最後回到自己的座位。
片中還不斷穿插著這樣一組鏡頭,服裝各異的人們排成長龍,做著同樣的動作,一二三四,拍拍手;二二三四,振臂高呼;三二三四,抬抬腿;四二三四,再來一次。他們穿過城市,穿過鄉野,穿過戈壁,他們面容愉快,他們始終做著同樣的動作。
皮娜的舞蹈並不是走極端的,不是所有的舞蹈都是簡單而透著神秘的。《滿月》中,我用肉眼看見了特效。一隻手臂輪出了一個手臂組成的圓,動作連貫酣暢,身體無一處不在大幅度舞動。每一肢體的盡頭都是毛筆的筆尖,瀉出一篇狂草。從空中寫到水中,對,就是在水中,《滿月》的佈景就像是在月球表面,灰銀色的基調,立著一塊兩人高的巨石,地上是一大灘水。舞者不停跳躍著,手腳勾起一連串的水花,每一滴都綻放出一簇光和影,交織成一片如夢如幻。只是美,自然的美,曲線的美,人體的美,《滿月》的美是如滿月般完整的美,但它不是靜態的美,是人類澎湃的生命力與活力豐滿了這輪月。
皮娜說每一次的編舞都有一種東西在推著她向前走,她必須去完成。而她的舞蹈團的成員都說皮娜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看得見。皮娜的舞蹈已經超出了舞蹈的範疇,她只不過利用舞蹈這一形式向人們述說自己內心中最最火熱的情感。從佈景到服裝到動作,一切都是在為某種神秘而不觸碰的生命狀態服務的,皮娜的精神難以言說,但感動卻真真實實。
真正的藝術便應該如此,用生命獻祭,換來最真心最深情的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