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斯特雷德的故事/路直路弯

8 / 98,049人    112分鐘

導演: 大衛‧林區
編劇: John Roach (Ⅱ) Mary Sweeney
演員: Richard Farnsworth 西西史派克 Everett McGill John Farle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魚戰楚

2012-04-10 10:01:46

老吊絲騎著割草機去旅行千里之外尋兄記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位美國的80多歲的老吊絲,生活在美國一個寧靜的小鎮上,他老得快要走不動了,身體不太好,無錢治療,身邊還有一位註定要啃老的結巴女兒。

這天,他忽然接到一通電話,遠在千里之外的哥哥中風了,他想去看望哥哥,但兩地之間沒公共運輸,而他既沒駕照又沒車,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他沒有太多的錢做旅費。

他考慮了好幾天,終於拿定主意,要開一部割草機前去看望哥哥——割草機不需要駕照——而且他堅持一人前往,不讓他的結巴女兒跟隨照料。

如你所知,割草機的速度會有多慢,於是這部長達112分鐘的電影,自第25分鐘起,就將鏡頭對準了這部蝸牛車和它的主人,他們以令人髮指的緩慢速度一點點地行進著,一直到結束前的5分鐘,全部在路上。

這是一部公路電影。

配合著緩慢的車速,則是大段大段的空閒時光,大段大段空白鏡頭,沒完沒了的山川景緻,白天與黑夜輪番交替,日出與日落週而復始。

相比較其它饒舌電影,該部影片對話很少。在不多的對話場景中,用詞也非常簡潔,從不囉嗦重複。

唯一對話較多的一次,是老吊絲在公路上遇到了一位女吊絲,這位女吊絲駕車在公路上撞死了一頭鹿,她非常抓狂地跳下車,非常抓狂地對老吊絲大喊大叫,她說她已經在7個星期內撞倒13隻鹿。這是一個有點搞笑也有點感傷的場景,感傷當然是指這位女吊絲的人品非常不好。

撞鹿事件的結果,是老吊絲在女吊絲遺棄鹿屍絕塵而去後,默默地將它拖到車上,從而變成了自己的盤中美餐。這件事完全可以原諒,前面說過,老吊絲沒錢,沒太多食物,而他又是一位善良的老人,不可能隨意獵殺動物,所以從某個角度說,女吊絲更像是一位天使,給老人專程送來了食物——當然,做完此事後,女吊絲的形象基本就是一個負罪的天使。

除了一些瑣碎的路途事件,很多時候,老吊絲就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行走,一個人上路,一個人用餐,一個人休息。而且,他又老得快走不動了,所有的動作都是如此這般地慢慢吞吞。

如此的慢節奏,會讓人厭煩嗎?
如此的孤旅場景,會讓人寂寞嗎?
如此的漫長路途,老人的虛弱身體是否能夠承受?
而非常重要非常現實的一點:我們,觀眾,又如何能夠承受這種單調、重複、簡單、寂寞,在長達112分鐘裡,讓我們堅持圍觀一位衰弱的老人的簡單行旅?

後來我做到了,我相信所有觀看本片的人都能夠做到,因為簡單,因為諒解,因為溫暖,因為愛,這是個極其複雜又極其簡單的觀影心理過程,這裡不復描述。

我想說的是,在影片最後5分鐘,弟弟開著割草機奔馳了數月之久,終於抵達了哥哥的寓所,兩兄弟見到了面。

事實上劇情已經告訴我們,這兩兄弟已經失和長達10年之久,10年里音信皆無,互不往來。你想知道2個10年未謀面尚且殘留著種種誤解、埋怨、隔閡的親兄弟,當他們再度見面時,第一句話時會說什麼?

哥哥後來顫抖著手指向那台割草機,用顫抖的聲音問:你開著那東西老遠來看我?弟弟說:是啊。

剎那間,我淚奔了————千里奔波,各種辛苦,只為此刻。

導演大衛.林奇所安排的所有台詞,到此為止,他再也不肯為這哥倆千辛萬苦的重逢,浪費哪怕是一個唾沫星兒。

電影看到此時,其實我挺擔心,生怕這裡忽然出現一個不妥當的台詞,就會將前面100多分鐘所堆積的情感,全部毀於一旦。往往一個庸俗的充滿表達欲的導演,會在此處搞出一個長長的煽情的對話,要解決兄弟的誤解問題,隔閡問題,想念問題,路途辛苦問題,等等。

但高明的導演如大衛.林奇,他一個字也不浪費,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出最悠長的意蘊。一切盡在不言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