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網之子

2012-04-16 01:36:54

李安眼裡西方世界的倫理與自由


 倫理是社會秩序的基礎,失去了倫理基礎,人類社會就會砰然崩塌。

  倫理構建於人的理性,只有理性戰勝了慾望,才可能有倫理的存在,而這200年里,理性被自由所取代,不再至高無上。

   食色,性也。人說到底是慾望的動物,甚至有人一句話點出精華:人仍四季皆有性慾的動物。

   如何規範「四季皆有性慾」的動物,使其能控制自己的慾望,來遵從倫理規則,從而保障社會的秩序?

  只有一個辦法,哪就是理性。

 

  理性精神在西方有著光榮的傳統,幾百年年前的中國,也曾將理性放上至高無上的地位——儒學的大師朱熹有言,全天理,而滅人慾。

  天理者,理性精神也。人慾者,人的慾望也。

  人區別於動物,就在於人能使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慾望,故西方也有言:「人仍理性之動物」。

  「人仍理性之動物」,跟朱熹的「全天理,滅人慾」,同一個意思,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如果人失去理性,哪慾望將噴薄而出,縱慾成性的社會,還哪裡有倫理可言?

  李安的《冰風暴》就給我們講這樣的故事。

 

  領居間的聚會上,A家的男人,正在惦記B家的女人,當水杯打翻在男人的褲襠上,女人輕車熟路,沒有絲毫拘謹的動作,暴露了一切。

  另一面,B家16歲的小孩,正在跟A家14歲的女兒約會,在破敗的飄滿落葉的舊泳池裡,他們接吻,在來的路上,女孩到藥店買了避孕藥。

  中學的演奏會上,B家10歲不到的小孩正在走神——他在偷瞄前排A家14歲女兒的屁溝。

  這是一個慾望膨脹的世界,也正是上世紀80年代的西方世界,電視裡尼克森正在為水門事件膠頭爛額,現實中,他管理的國家的人民,也在為自己的慾望跤頭爛額著。

  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冰風暴的夜晚達到頂點,在A家與B家男女主人們參加性愛派對勾心鬥角最後鬱郁而散的時候,B家16歲的兒子死在馬路上,他是被電死的,原因是下著冰風暴的夜裡,他去會A家14歲女兒的約,而A家的女兒在將其騙出來後爽約後,正在跟他不滿10歲的弟弟溫存。

  這是什麼樣的世界啊?是基督耶穌照看下的世界嗎?中世紀的宗教道統被打破後,慾望噴薄而出的西方世界,已經全然沒有了倫理可言了嗎?他們拿著追求自由(包括性自由)的口號,將人重新變回了動物,而嘴裡至高無上的神,在他們心裡已經一無是處,不信請看A家14歲的女兒在感恩節上對上帝的褻瀆。

 

  這是多麼恐怖的西方世界,他就發生在上世紀的美國,近20年過去了,其慾望的膨脹與倫理的蹦踏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窮天理而盡人慾的西方世界,目無上帝的終將走向滅亡。

  而李安,一個華人導演,給我們講了這樣的故事。

  看豆瓣網上的影評,大多數人將故事的意義推向了一個西方中產家庭的瑣屑故事。

  而我卻不是這樣看的,我相信導演也不是這樣看的,在美國呆了幾十年的李安,在推出反映中國,中美之間文化的三部曲《飲食男女》《推手》《喜宴》之後,將故事對準了西方社會的病態家庭倫理。倫理與自由之間的關係,我想這才是李安想跟我們說的。

  電影的結尾,A家的男主角公在汽車裡痛哭流涕,旁邊坐著昨天晚上還在汽車上跟鄰居發生過性關係的妻子,後排的是兒子與女兒,兒子帶著慾望去女同學家聚會悻悻歸來,女兒剛跟不到10歲的小兒子抱著過夜。 這是什麼樣的家庭?慾望與性,出賣與抱怨,還有倫理嗎?沒有了,有的只是西方的價值觀:性自由。

  就算是這樣的西方世界,導演李安還是給我們留了希望的,比如哪個16歲還沒有初償禁果的兒子(他的同學已經是老手了,而且吸大麻做愛一塊來),比如A家男主人最後在汽車方向旁上的綴泣。

 

  視自由為生命的西方,是通過重建理性來回歸有秩序的社會倫理體系,還是一貫的放任慾望——以自由的名義。這決定了西方世界,甚至是人類秩序的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