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23,41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乃耗先森

2012-04-16 22:49:33

家家,我嘗到你的湯了


       中國人對於餐桌上的家庭聚餐有著民族特色的執著和要求。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每到週六日我們家都會固定的到某一處吃一頓晚飯,外公外婆去世前是每週六或週日固定去他們那裡,後來有一段時間的週六日是去固定的茶樓飲夜茶,初中開始住宿,但老規矩不變,只是時間減為固定的每週六了,後來茶樓關閉了,我們聚餐的地點就改為姑媽家,漸漸地姑媽家也加入了我們聚餐的行列,這樣每到週六晚相聚就變為了固定的和理所當然的。
    當看到片中朱先生一家每週日晚餐桌前的固定聚餐不禁使我心中觸動,是如此的相似。只是相比較他們餐桌上的沉默和對於週日晚聚餐的固定既無奈而又習以為常,咱們家的就熱鬧很多了。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場熱熱鬧鬧的讓觀眾流口水的晚餐準備,就像觀看一個飲食節目那樣吸引著眼球,片中做菜的鏡頭很多,每次一到這些鏡頭我都很激動。當了一輩子大廚的朱先生很有趣,對於做菜已經當成是一種任命、職責,就算是家裡的餐桌也是那麼的一絲不苟,做一個冬瓜盅也要在冬瓜上雕個花,家裡的每一頓飯也弄的像酒店上菜那樣,那樣精美那樣多品種。只是他對於做菜的熱枕和對於家的維持的那種固執,卻在三個逐漸長大的女兒的眼中越發的不理解和越發的反感罷了。圓餐桌面積不小,朱先生總將餐桌佈滿飯菜,燉蒸煎煮焗炸應有盡有,這道吃完方罷朱先生就如獻寶般捧出另一道,吃飯的時候一家四口各據一方,不時還需要一方的傳遞另一方才能吃到。與餐桌上菜式的熱鬧相比,四人座落的稀疏和話語的稀少形成了鮮明對比。
    最開始提出離開想法的是二女兒,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受不了,她受不了這種每週日固定的聚餐,受不了爸爸對於廚房的執著甚至如果她用廚房久一點都有話說,她原本也是一個喜歡做菜的人,在爸爸的大廚房中長大,學得一身做菜的本領但卻被早早的泯滅了,最後成了朱先生眼中驕傲的航空公司企管,她帶有小小的怨。原本以為她是第一個離開餐桌的人,只是在她鼓起勇氣第一個離開餐桌的時候卻戲劇般的發現,在外面買下的房子因為房地產商違建和跑路泡了湯。
    雖然她的離開計劃也泡了湯,但餐桌的穩固卻沒有因為她沒有離開而繼續。第一個離開的是意外懷孕的20歲的小女兒,她在餐桌上淡定而理所當然的宣佈自己要離開這個餐桌子,意外的是家裡人沒有一人反對,就在當晚大家都平靜的送走了她。
    如從眾一般,不久大女兒參照小女兒這個前例,也在同一個餐桌上宣佈她也找到另一個餐桌子。同樣也是沒有任何發對,當晚她也打包走人,同樣也是剩下的家庭成員出來送人,只是看著剩下的兩位越發的顯得孤伶伶。
    又是一個週日,聚餐並沒有因為成員的離開而結束。兩個離開的女兒各自攜著伴侶回家,這次兩女婿和鄰居的加入剛好把餐桌旁的座位坐滿,這次餐桌熱鬧多了,多麼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沒想到這次還是有人宣佈要離開餐桌子,意外的是這次宣佈的對像是餐桌主人朱先生自己了。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原來指的不只是外面的筵席,家中的筵席也有離散的一天。原本以為對於餐桌這麼固執的朱先生對於筵席的結束會是最吵鬧的一個人,但對於小女兒和大女兒的離席表現如此的平靜,原來這個這個道理朱先生是早就懂得了。最後家家成為了這個餐桌的主人,週日的聚餐慣例仍然存在,只是曾經參與的人已很難再每次都出席了。這次出席的朱先生已不再以餐桌主人的身份出現了,作為這次聚餐的唯一一位食客,拋去了從前對於菜式的執著、聚餐的執著,當他嘗著現任主廚的湯時,從前餐桌前的景像重現,只是這次緊張的追問湯怎麼樣的角色對調了。「家家,我嘗到了,我嘗到了湯的味道!」在二女兒調製的食品里,朱先生嘗到了家的味道了。
    關於餐桌上的慣例,我們家也有一例。每次一週或是一段時間的離家求學結束後,媽媽無論多忙,都會露一手做一頓豐盛的晚飯,如慶功宴一班一家人齊聚餐桌前盡享天倫;假期結束離開前的一頓,媽媽也會弄的很豐富,只是總給我最後晚餐的感覺,多了點即將離家的唏噓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