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英國人在紐約--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英国人在纽约/英国人在纽约

7.2 / 1,594人    75分鐘 | Argentina:74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Germany:74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

導演: Richard Laxton
編劇: Brian Fillis
演員: 約翰赫特 丹尼斯奧黑爾 喬納森塔克 辛西亞尼克森 史伍西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熊的蜂蜜

2012-04-20 16:03:58

stay right where you ar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了一部紀錄片,《英國人在紐約》,承認是被這個標題吸引了,在對背景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認真觀賞了它,沒看太懂,但著實喜歡,就好像我看《四月物語》,《海角七號》諸如此類的感覺,一邊看,一邊點頭,以為必有深意,也不曉得是什麼深意,反正畫面感覺好,情節設計得特別,我就放不下了。

該片記錄的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人物,特別的點很多啊,首先是同志,然後是老同志,再者是他那個年代的老同志,最後是作家,在當時是個大放厥詞,特立獨行的傢伙,另外,是英國人,是在紐約的英國人。

我喜歡老頭英式腔調,喜歡整個電影一開始就很壓抑的感覺,透著蒼老的味道,卻毫無故作深沉之意。

什麼是喜歡呢,就是當你發現你真的詞窮的時候。

影片裡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台詞,那是需要積澱的人生閱歷來解讀的,從老頭嘴裡說出來,很穿越。

老頭兒說,
"I'm a dreamer,aren't we are?"
"The more English you sound,the more likely you are to believed."
"when you find it,polish it until it becomes your style."
"There's a big audience there for different."
"Everything is in black and white"
"My body and I divorced years ago,but we still forced to live together."

  "If your happiness is entirely dependent on another's love,you will never truly be happy. "

"If your love is valuble to you,it is because you give it."

我們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只是追求的角度不同,你有什麼資格去苛責一個老者的生存理想呢?

我喜歡那些片段,老頭兒坐在行駛在高速上的計程車裡,淡定地心馳神往,看到紐約的第一眼便愛上了他,但是曼哈頓會真正接受我嗎?也許美國這片寬容的土地更加適合他,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羽毛太漂亮,尤其當他來到繁華的天空之後。濃妝艷抹,繫著精緻的絲巾走在紐約的大街小巷,目睹各種奇裝異服,瞬間找到了歸屬感,當被詢問是否精心打扮一番後,老頭兒會心一笑,大聲say yes,so,he's on display now,he reminds fate he's still there.

He's a screen,absolutely!

老頭不相信真愛,因為他愛的是real man,但是他知道真正的男人是不會喜歡一個同性戀的。
他堅持做自我,即使在接到各種辱罵的電話之後,"you're so disgusting.",那又如何,他依然用睿智的語言輕鬆地反駁,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他在街頭遇到那個偏執的年輕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愛滋只是流行病,與同性戀沒有關係這樣的言論確實是傷害到了別人,他開始懺悔,選擇了道歉,這足以說明他不是一個光懂得勾引鏡頭的人,他的最終目的不是成為輿論焦點,他只是言他所言,否則怎麼會看著電視節目裡,別人憎惡他時,而黯然神傷呢?

片中的畫家是個亮點,同樣是gay,同樣對愛情感動恐慌,不知所措,也許他只是窩在了自己的畫室裡,畫那些後現代的作品,那些看似淫穢卻真實表達人類慾望的作品,但他也選擇了自己,雖然他也動搖過,他也無奈,他也糾結,而這也是老頭兒傾盡全力幫助這個年輕人的原因,這是一個偶像對粉絲最大的贈與了,只因為他們都是持守自我的人。

在今天這個同志文化開始氾濫的年代裡,回首再看這部影片,還是有意義的,悼念那位時代的先行者,和時尚界悼念香奈兒的意義是相同的。不論今天同志究竟是否被認可,不論今天的同志文化在各種資訊集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在如何地畸形發展,Mr.crisp總之是跨出了很大一步,我想起了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國第一場同志婚禮,那個攻不也是60年代的嗎?個人的性傾向研究其實是一個好深刻的課題,可能是與生俱來的特別,也可能是後天發展,不論如何,我只想說,性傾向與年齡無關,也與文化水平等等其他外界因素無關,你能因為蔡康永是gay 而否定他的才華麼,你不能。他們沒有錯,他們只是為自己跨出了一大步,而這一步又是何其艱難。
好多時候,時代在某個區間領著我們往錯誤的方向走,比如令我等門下走狗唸唸不忘的王小波,是時代釀造了他生前孤寂,死後哀榮的悲劇,比如,那個寫下《杯里窺人》的追風少年,曾經被眾多媒體斥責,如今卻成為了諾大國度里,少有的敢說真話的人。是不是很悲哀?不想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了。否則該跑題了。
本片中涉及到的同志文化的確很有現實意義,很能吸引觀眾,但絕非噱頭,而只是一個果敢的代名詞罷了,相比起來,而今那些藉助所謂大尺度,而一夜成名,毫無思想核心的空殼根本就是一個發展中的祖國母親產下的畸形嬰兒。我們確實不該再做小腳女人,我們確實需要特立獨行的人生,但不代表毫無章法,一味做表面功夫。
Mr.crisp不是時代的產物,但是他是時代的驕傲,他是後現代主義的驕傲。
他是真的很enchanting,否則他的演講怎麼足以改變一個年輕人的一生最終留在他身邊照顧他呢,否則他的女經紀人怎麼會得知他要飛回英格蘭泣不成聲,說出那句"cause you're important to me」呢?他的心臟彼時已經無法承受在封閉的空間裡呆7個小時了,曾經的轟動一時,備受爭議的演講者此時只是個在命運面前無可奈何的可憐老頭子。
他說,他是一個"public speaker",他只會說話,其餘的統統不會,這輩子就幹了這個,可是怎樣呢,他改變了那麼那麼多的人。他驕傲地活到了91歲。
他說,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向命運低頭的人,雖然從來都沒有挺直腰板和人計較過,但任然時常斜靠在椅子上,提醒命運之神這裡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就算命運對他未曾好過。他卻從未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就像片頭曲《我們不都是夢想家嗎?》

我們都是夢想家

It's your turn!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