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2-04-23 19:17:02

《我家買了動物園》:在動物園裡治癒人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對於心靈日益脆弱的現代都市居民來說,一旦內心深處真受了傷,怕是喝雲南白藥也很難彌補他們的瘡疤,但人做不到的事情,動物反而能搞定,在不少心理治療方案中,動物——特別是伴侶動物,往往發揮著重要得作用,譬如在不少兒童治療診室,貓貓狗狗的出現就能讓小朋友們開朗許多,而我也記得在《桃姐》里有個外人慰問老人院的段落,當時慰問者們也是阿貓阿狗帶了一大堆,用以慰藉老人們的心靈。

按照這個邏輯,當《我家買了動物園》裡的主人公班傑明•密真的買下了一整座動物園時,我們其實可以很容易的揣測出整部影片的劇情走向:那是一座動物園不假,但對亟待動物撫慰的人類心靈來說,那不啻於一座有生命的醫院。

果然,《我家買了動物園》大打治癒牌,把敘事重心放在了如何療救班傑明•密一家的心理創傷上——馬特•達蒙飾演的密是個專欄作家,有一兒一女,生活富足,但當他的妻子不幸去世後,這一家子就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密的女幾年幼不更事,密的兒子卻處於青春期的前端,跟父親有著極深的芥蒂,而密本人更是終日思念亡妻,面對著茁壯成長的兒女,其實有些手足無措。

事情就是從密決定買下那座動物園開始起變化的,行事向來有些不著調的密看上了那所殘破的羅斯摩爾動物園,他決定放棄自己的作家職位,舉家搬遷過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動物園的經營中。然後,他便結識了這座苟延殘喘的動物園裡的一群跟他一樣不著調的員工——當然,當我們看到斯佳麗•詹森的飾演的動物園管理員凱麗時,熟悉好萊塢套路的觀眾立馬心知肚明:為達蒙安排的愛侶出現了。

然後便是司空見慣的勵志、溫情、治癒的路數,密投身到羅斯摩爾動物園的復興工作中,從一無所知的門外漢逐漸向一個合格的動物園管理者轉變,在一群對動物有著深厚感情的員工的陪伴下,羅斯摩爾的景況漸漸好轉。在這一過程中,密的小兒子開始從封閉的心靈陰影中走出來,鎮上另一個少女的友誼,讓這位沉迷在暗黑系畫作中的小伙子打開了心房……

導演卡梅倫•克羅向來擅長細膩的刻畫人物內心,即使是那部恐怖驚悚的翻拍片《香草的天空》,克羅也給了湯姆•克魯斯足夠的空間來展現其複雜、糾結的內心世界。而在《幾近成名》《伊莉莎白鎮》這樣的作品裡,克羅彰顯了他對勵志和溫情的良好把控能力,特別是《伊莉莎白鎮》,跟《我家買了動物園》一樣,都是講述男性如何從心理危機中走出,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兩部影片都有著精緻、溫暖的畫面,有著沁人心脾的音樂——從題材來看,《我家買了動物園》確實就像是給卡梅倫•克羅度身定製的一般。

克羅對細節的重視也貫穿到了《我家買了動物園》中,片中出場人物眾多——最後還有場聲勢浩大的動物園遊園戲,使用群眾演員若干,但有台詞的那個黑人主婦,還是在超市里跟密有過動物園約定的那位,可見演員雖多,但前後勾連,絕無枝椏。至於全片的核心台詞,當然是那句「Why not」,首先是當凱麗質問密是不是燒壞了腦子,無緣無故為什麼買羅斯摩爾這個爛攤子時,密沉吟片刻,便用這句話做答,直到影片的最後一刻,經營羅斯摩爾大獲成功的密帶著一雙兒女故地重遊,來到他跟亡妻相識的那個咖啡館,當密手忙腳亂的頭一次跟亡妻搭訕時,她的回答正是「Why not」。

一句「Why not」,沒心沒肺而又直指人心的治癒了密,也治癒了觀眾。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踏實的過好現在,迎接未來,才是生活的真諦。就像羅斯摩爾籠子裡的那隻老虎,這隻已到風燭殘年的老虎忍受著巨大的病痛,所謂「虎死威風在」,它想接受安樂死的待遇,但密一直不同意。影片最後並未交待這隻老虎的命運,但明眼人都知道,密會讓它安詳的死去,生生不息,逝者已矣,這隻虎的遭遇,不正是人類的鏡像嗎?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我家買了動物園》,讓每一個看客的心理都充滿了陽光。

(刊載於《南都週刊》2012年4月23日第15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