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翰亭

2012-04-24 21:37:19

鳥人鳥事


     這不是一篇憤慨的吐槽文章,只是一篇業餘的影評。我冠以此名實在是《觀鳥大年》這個中文名字翻譯的我很不喜歡。美國人總會自發的做一些自得其樂的事情,觀鳥就是其一。《the big year》顧名思義中文直譯「大年」,可是總聽起來生硬無比,缺少了太多的內涵,我歷來為英語所累,自然無法造出什麼信達雅的名字,但不料一回頭驚奇的發現,中國人早已造出了「鳥人」「鳥事」的偉大詞語,故發揚拿來主義之精神,冠名以《鳥人鳥事》,雖然它可能被貶義的解讀。

  「birding"或是觀鳥,這種事情自得其樂的意義大於一切,我們無需糾纏於生活價值觀的宏大命題,只需明白它其實植根於每個人的小小趣味中,或許常常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各種滋味只在心中。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理區劃之中,儘可能多的看見更多的種類的鳥,拍照與否皆可,年終自己報數據,數量最多者為冠軍,即「第一鳥人」。這種比賽無人監督,無需證據,無需組織,一切皆來自自願。片中說鳥友們的誠信植根於他們堅信的來自於古老的一種內心信仰,如果我們中國化的翻譯就是「一切憑良心」。關鍵之處在於同道中人的共同興趣架構出了一切,譬如我們常常會見到世界上最大的牛仔褲,或者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糕等等諸如此類的世界紀錄,仔細查知也許這些東西不會出自於IT菁英或是金融才俊,但極有可能是一個牛仔褲設計師或是製作者。這既所謂的興趣,也就是胖程式設計師告訴他父親的自己的小小的「hobby」。

   言歸正傳,影片講述了熱愛觀鳥的三個人,天賦異稟但囊中羞澀的胖程式設計師,掙扎與退休與事業的CEO和會為了觀鳥做出一切瘋狂舉動的衛冕冠軍,三個鳥人的鳥事。本片無噱頭,無情緒,無跌宕,無笑料的平鋪直敘而來,中間討論的是理想與生活與感情的交纏關係,最終胖程式設計師位列第二、第一鳥人繼續衛冕,CEO老頭第四,可是最後程式設計師告訴CEO,我們已經贏了,不是嗎?而冠軍最後的孑然一身頗有高處不勝寒的悲壯,這本不是一出誘人的大戲,但卻讓人看得輕鬆舒服有愛,這樣的觀影感受本來就殊為不易了。

    片子前部似乎在講述為了你的理想是否可以放棄工作或是生活,但是到了後面當挑戰「big year 」成為三人的目標是就變成了目標與興趣的抉擇,程式設計師和CEO都是戰勝了生活的舒服走出心中的困境,爾後觀鳥成為了一種類似於修行的方式,繼而回歸生活。但當然他們回去發現,生活也不一樣了,因為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愛,親人之愛,情人之愛等等。而捨棄了愛的冠軍,則顯得多麼的孤寂。這並不是一部勵志片,而是生活片。不是告訴你在理想與現實應如何選擇,而是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趣,即「love」而非「hobby」,也許可能還會發現他們不是那麼的難以調和,當然這是一個良好的願望。

    人類的理想與情感本來就是難以分開的,在人類的生活中總有人試圖把他們的關係理順,事實上作為人的思維的存在,就是基於理性與情感之上的,二者不可能分開。這也就是我不認為此片有何勵志之處的原因,置於程式設計師最後的報的美人歸,那就類似於你本來準備去釣魚,但是卻調到了一隻烏龜的那種驚喜。同時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叫《加州之王》的片子,以平淡的視角講述一個看似荒謬的故事。《King of California》常常被人作為親情篇推薦,當然我無異於在此就影片類型贅言,但是查理最後的選擇動機中的深意,有怎是親情或者情感可以概括的,那已經超越了人際之間的聯繫,而回歸到了內心世界的博弈,所以當然可以說,查理最後的舉動是為了女兒,但是為了女兒之後呢?這既是為了親情同時又是為了成全自我,女兒就像是查理最後掙脫的氧氣瓶,與生命緊密相連,但仍然需要掙脫。

   在平淡的生活中,危機感常常會不自覺的襲來。片中的觀鳥行動即使打破危機束縛的行動,將其比喻為修行似乎背離了本身的輕鬆氛圍,但是算是殊途同歸吧。最後看來,程式設計師和CEO算是成功了,因為他們知道適時的放手,冠軍是另一種成功,但更決絕。這似乎是個沮喪的結果,舍與得的博弈,我想是不需要結果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