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枝煙

2012-04-24 22:25:27

為了那件瘋狂的小事


你這一生,有沒有傾盡全力幹過一件別人看起來全然無用的「傻事」——然而,在做各種似乎無用功的過程中,你才漸漸找回最真實的自我?

沒有,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嘗試過。我們習慣了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問自己它是否「有用」,如若沒用,大部份人也許就先行放棄。也許從小就是這樣,有的人愛好電動,有的人愛好彈珠,有的人愛好在小房子裡鼓鼓搗搗折騰無線電,這些終究陸陸續續在各種生活壓力面前被歸結為「沒用」,隨著童年或青春一起塵封。

所以《觀鳥大年》是一部讓我特別感動的電影。原因很簡單:你發現,有那麼一群人,會花費自己的一年時間,放下可能秒入萬金的工作,甚至傾家蕩產地奔走美國各地(要知道,美國是那麼大!),就為了看儘可能多的小鳥。

沒錯,是小鳥。說得好聽點,就是民間觀鳥活動,像小孩子賭氣一樣,看誰觀得多,誰就是這一年的贏家,成為下一年大家都想打敗的對象。

在中國也有很多民間愛鳥人,但顯然沒有這麼浪漫。我記得以前看過一部紀錄片叫《老袁》,講的是威海農民袁學順數十年如一日義務救助天鵝的故事,各種錢財壓力,飛短流長的眼光,什麼樣的都有,理想主義太罕有,一根筋反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話。

相比起來,美國的這些觀鳥分子真是太舒服了。他們唯一需要準備的,可能也就是這一年的財力,說服家人之後就可以開車上路,而且人數之多完全可以抱團取暖,不怕別人笑話,媒體還提供資訊支持。觀鳥是一件樂事,而不是「孤獨地去戰鬥」。

《觀鳥大年》在去年的喜劇大潮中完全被忽視了,匆匆忙忙地上映,很快就放出藍光和DVD版本,很少人知道有這麼一個片子。我想這大概是製片方和宣傳方的策略定位有誤,最起碼,威爾遜、布萊克、馬丁這三代諧星濟濟一堂,怎麼說都是個巨大的賣點。

威爾遜和過去一樣,操著純正的美式口音,體現著白人中產的優越感;「白頭神探」馬丁則盡顯菁英風範,雖然人不壞,但是愛耍點小心眼,骨子裡有階級感;減肥終身無望的布萊克還是搖著一頭亂髮,用時下最時髦的話說,屌絲一枚,處處碰壁,承擔著影片勵志的重大任務。

當然最美的是風景。所謂觀鳥,自然是去人跡罕至之地,看平生未見之珍物,再加上美國向來以保護完善、生態完整的荒野聞名,這樣的題材必須成為徹頭徹尾的公路片才讓人過癮。尤其是片末「決戰」阿拉斯加的段落,當真是心曠神怡,身處人潮擁擠的都市裡,還有什麼比「去野」更放鬆、更治癒的呢?

作為一部基調溫暖的電影,除了寄情於山水,《觀鳥大年》還必須頌揚人與人之間的和解、親情至上的基本價值理念,這不是什麼主旋律,而是喜劇天生的、也是最根本的情感歸宿。理解一個人,並非看他泯然於眾的地方,而是看出他身上的特質,看出他靈魂深處獨一無二的火花。

要真正了解鳥類,當然得去看紀錄片,《觀鳥大年》其實是借觀鳥以明志,不是每個人都會去觀鳥,但每個人都有內心深處那一點點瘋狂的、旁人無法理解的小夢想。《生活大爆炸》的謝耳朵同志在此片中友情出鏡,倒是從一個側面提醒,人生中需要一點Geek精神,用唐伯虎的話就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最後說一個最耐人尋味的細節。觀鳥以最多者為勝,那如何證明觀過此鳥呢?這活動令人驚訝之處在於,可以沒有視訊、沒有照片(如果有當然最好),口說為憑即可。這是何等的誠實!換個角度看,沒有任何物質獎勵,單憑愛好和一腔熱情,純粹為了實現夢想,就這樣了還說謊,對不起的難道不是自己的心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