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鐵蒼穹--Iron Sky

钢铁苍穹/铁幕苍穹(港)/纳粹月球军(台)

5.9 / 96,712人    93分鐘

導演: 提莫沃倫索拉
編劇: 提莫沃倫索拉
演員: 茱莉亞迭澤 克里斯多夫科比 高茲奧圖 烏多基爾 佩塔賽金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轉眼

2012-04-26 02:13:34

看來有必要討論一下蒸汽朋克了


       其實電影中所提到的蒸汽朋克,按我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太簡單了,就是蒸汽與朋克的結合嘛。
  
    朋克不必多說,這裡主要是蒸汽的問題。

    當然了,蒸汽顯然是一個泛指或代稱,那我就從這裡蒸汽的重要性開始說吧。它之所以重要不是它有多值錢,而是它能幹什麼?正因為對蒸汽的合理利用,導致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誕生,機械取代了手工,加快了產業進程,成為了真正的第一生產力。由此,那時的人們產生了和我們共同的擔憂,他們擔心失業,機械的冰冷最終將奪取肉體凡胎的溫暖,就如同今天的我們也要擔心複製和人工智慧在不久會替代人類,而我們大多數人只有死路一條或成為他們的奴隸。這是一個道理。

    於是這種擔心啟發了當時的文藝青年們,在那個科幻小說摸黑探路的年代,這無疑為創作者們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從凡爾納筆下的鸚鵡螺號中看到蒸汽所帶給他的靈感。

    之後的科幻作品層出不窮,人類也進行了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次科技革命,新的元素被加入,電力、原子能、AI、生物科技等等都被寫入了小說之中。但科幻小說不是集中爆發在某一年代的,而是隨著人類科技歷史的進程不斷改變、推陳出新。很明顯,他們也有年代的劃分,如同我們的70後、80後、90後一樣,各自被烙上了鮮明的印記。

    好吧,既然我們說的是電影,那就再把話題扯回到電影上。蒸汽機的出現比電影早了整整一個世紀,而電影真正的普及,又花掉了幾十年的時間。這麼算下來,由蒸汽到小說,小說到電影,就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小說中的未來已經與現實脫節了。在現代科幻電影的初期,請注意,是現代,喬治盧卡斯摒棄了已經落伍的蒸汽機,換上了先進的電子設備,造出了穿梭宇宙間的強大戰艦。之後的科幻電影,大多都延續了這一思路。蒸汽機還沒來得及在螢幕上風光一把,就被關進了小黑屋。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除了早期科幻小說中所出現的苗頭,蒸汽朋克在電影領域早已萌芽了(大都會1927年版)。在好萊塢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除了那些主流的太空雷射槍大戰,飛船控制台上紅紅綠綠的複雜按鈕。另一種科幻電影類型正在悄然崛起,它就是末日題材。擁有與主流科幻背道而馳的經典設定。一方是科技飛速發展、場景變更為太空和其他星球。另一方是科技發展到某一階段停滯,文明開始衰落,場景依舊是地球,但更顯蒼涼破敗。顯然前者更容易商業化,而後者則更偏重于思考(銀翼殺手)。

    在這類電影中,世界一片荒蕪,工業設備在戰爭中毀滅殆盡,烏托邦開始建立,人類在殘骸與廢墟中掙扎。這樣的場景設置,為以後大部份的蒸汽朋克電影定下了主基調——廢墟、巨型機械、破敗、懷舊、平行空間裡的另一個地球。(我覺得還帶有一些哥德風格)
    
    而在時間的另一面,朋克文化出現。在之後的路程中,兩種帶有頹廢色彩的理念開始逐漸融合,產生了我們現在所聽到的詞彙——蒸汽朋克。
    
    在其融合的過程中,動畫和遊戲也在推波助瀾,立下無數功勳。其中又以日本的貢獻最大,大友克洋、宮崎駿、坂口博信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蒸汽朋克的經典設定。使之蒸汽朋克由粗糙轉變為成熟,最終在映畫上迸發出耀眼的火花。

    最後,電影中開始出現貨真價實的蒸汽朋克,在我看來,第一部比較純的蒸汽朋克,應該是99年的《飆風戰警》吧。之後開始出現《紳士聯盟》、《天空上校與明日世界》、《蒸汽男孩》、《哈爾的移動城堡》、《變異編年史》、《微光城市》等等等等(我真心覺得專扁衰仔不算,只是其中某些場景算而已)。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蒸汽朋克電影,畢竟好萊塢一直都是各領風騷十幾年,從歌舞到科幻到驚悚到動作到魔幻到動漫改編,說不定下次就輪到蒸汽了。

    最後的最後,我為什麼喜歡看蒸汽朋克?嗯,應該是整個設定吧。
    我喜歡廢墟中的殘破不堪城市,建築風格徘徊在70年代的西方,隨處可見飄落的舊報紙和燃燒著的垃圾桶。
    我喜歡城市裡灰暗的天空,大朵的烏雲讓時間永遠停留在黑夜,還有被雨水沖刷的街道和形容可怖的雕塑。
    我喜歡巨大的由齒輪、活塞和軸承驅動的冰冷機器,還有那些只有小孩智商的被淘汰的機器人。
    我喜歡那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科技產物,它們的出現是代表著人們生活的進步,還是一場人類浩劫的前奏。
    我喜歡在廢墟中建立起自己的帝國的統治者、獨裁者和壟斷商,更喜歡看他們一個個被推翻的體制所壓倒。
    我喜歡默默無聞的英雄,帶著莊重的使命毅然踏上未知的旅途,抑或背井離鄉,在陰暗的地下掙扎求生的難民。
    我喜歡他們的穿著,皮革與破布,死灰一般的眼神和佝僂的軀體,去襯托出上層的優越與腐朽。
    我喜歡另一個虛構的世界,即使它墮落不堪、即使它滿目瘡痍,我需以此來慶幸我們存在的現實,來警告那些荒唐的想法。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