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涉外大饭店/金盏花大酒店(台)/黄金花大酒店(港)

7.2 / 99,548人    124分鐘

導演: 約翰麥登
編劇: 歐帕克
演員: 茱蒂丹契 瑪姬史密斯 比爾奈伊 湯姆威金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枝煙

2012-04-28 12:51:33

飛越黃昏


不記得是哪個朋友曾經和我說過,去印度旅行的人通常有兩個結果,要嘛極愛,要嘛極恨,沒有中間值。我相信這句話。

拿瓦拉納西做個例子,永恆的聖城,人們的一天常常都在恆河邊度過。刷牙、洗頭在那裡,任何生活污水也都不經處理地排放到那裡,有的時候還會有水葬。我有個朋友的親身經歷是,當她正在刷牙的時候,不遠處有一具遺體漂過。

至於男人街頭小便這樣的「清淡口味」就更不必說了。對於注重衛生條件的人來說,印度許多地方的實際狀況可能會像噩夢一般。但對於蜂擁而至的旅行者而言,這些遠遠抵不上南亞大陸在文化、宗教、風景上的強烈衝擊。我也是,所以我還是期待有日去印度。

印度的一切是鮮活的。就像《金盞花大酒店》里說的那樣,這是個讓人感覺到「生命是一筆恩賜」的國度。它混合了佛教、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等各種各樣的宗教習俗,同時擁有森嚴的等級體系和現代化的文明社會,古老歷史和殖民傳統相互交融,又因為廣闊的國土有著多樣性的風景,從喜馬拉雅到印度洋。

影片中這個走向生命盡頭的老頭老太旅行團來到印度,也算是來對了地方。有的人性格保守,吃不消,天天想著的就是回英國;有的人很快就抓住了生命的律動,投入到新鮮的人生體驗中去,享受最後的美好。印度就像是一管試劑,試出了每個人對於人生的態度。

作為曾經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印度的英國痕跡不可謂不深。英國一度征服了印度,卻未必能從根本上改變印度。英國人骨子裡的等級感、秩序感、禮儀感,在印度統統碰壁,來自高緯度的民族,在熱帶季風面前被迫鬧出了許多笑話。

影片的笑料毫無疑問是從跨文化誤會這個角度出發的,混雜著部份常見的語言上的英式冷幽默。這類跨文化笑話,也許會有人不舒服,比如說覺得有種族歧視嫌疑,但總體上掌握得溫和一點,並以皆大歡喜、相互和解為最終歸宿的話,是不會令觀眾有大不適的。

有朋友在英國看了這部電影,據說影廳裡坐滿了白髮一族,各種爆笑,看得特別喜慶。誠然,影片裡的這些老頭老太性格,確實是我所了解的英國老人性格寫照,也是典型的英國人脾氣。紳士,古板,守舊,流動在血液裡的儀式感,骨子裡的高傲和刻薄。

這樣的性格如果不能和印度撞出火花,那絕對是導演的失敗了。當然,導演也沒好到哪兒去。約翰•麥登上一部作品是《罪孽》,還是銀髮當主角,卻將一個跨越數十年追殺納粹戰犯的故事拍得平淡如水,這次其實也未見長進,《金盞花大酒店》的故事本身是非常平庸的,不僅節奏一根筋,調度上也毫無創意。

所以此片的看點不在導演技巧了,大家的目光,都投給了這一票老戲骨。比爾•奈伊,涼麵笑匠,結尾處駕著摩托招搖過市,酷得像個哈雷騎士;朱迪•丹奇,出色的穩定劑,感情戲屬她最細膩最動人;湯姆•威爾金森,一貫的心事重重,他成為了影片的懸念,並且抓住了觀眾;瑪姬•史密斯,片中兩個最無法接受印度的人之一,她很好地演繹了性格的轉變,實現了跨文化的和解。

其他幾位老將先不說了,有這四個人,一部片子很難不好看。本來有一個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的老戲精已經是電影的福利了,這一下來了四個,沒有什麼理由去質疑這部電影在表演上的功力。當然,片子本身太輕鬆了,也不需要他們演得多麼跌宕起伏。

就當是個加長版的印度旅遊MV吧。托馬斯•紐曼的配樂主列印度風,並加入了部份中國元素,雖不太寶萊塢,但很有神秘感。搭著這樣的音樂,跟著老頭老太去一趟拉賈斯坦邦的首府齋普爾,看完之後有沒有比過去更嚮往南亞次大陸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