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YRA

2012-04-30 00:05:36

設計師著一種強列的社會責任感


一個人看完了80分鐘的Helvetica的紀錄片,因為片中都是一些設計師前輩級別的,講的東西都很非常的有鑒解,也是因為自己的英語比較拙劣,要看懂還真的是不容易,中途一直占停才能真正理解他說的意思。
   感覺電影中主要寫的就是關於不同設計師對Helvetica這款字體的不同看法以及一些爭執,他們說的,分開來聽時每個人都很有道理,但其實大家講的也有許多共同點,只是角度不同罷了,並沒有人徹底否定這款字體的實用性能,和整體美觀,只是在不同的領域和場合下會給人不同的想法。
    完全機械化的字體,雖然沒有人文的氣質,但這正式在走向現代化的人們對易讀性更高的嚮往。清晰,明確的傳達現代資訊,正是所有愛簡解,愛享受的人們所追求的。
很多設計師覺得 字詞應該具有一定的表現力和感情,要有詞的感情,Massimo Vignelli則覺得字體不應該有表現力,因為字詞本身就應該有自己的意思了。而我則覺得,不是每款字體都是一個扳子,還是要看最終試用於哪裡的地方,不是每款字體都需要感情,也不是每款字體不需要表現力,例如人文一點的字體就可以加入一點感情和氣質,而機械的比較中性的字體就不那麼的需要那些,這完全取決於怎樣的用途而已。
50年代 瑞士風格的Helvitica是所有熱愛現代主義的普通人和設計師所喜愛的,它不但清晰的傳達了社會資訊也讓視覺上顯得極為乾淨和富有美感。
然而在那個時期人們鋪天蓋地的亂用這款字體不但讓社會看上去毫無人文的氣息,也更是侮辱了這款完美的字體和扭曲了Helvetica設計使用的原本意義。重新審視了這個誤區後,它應該得到它原本的光輝,應此Max Miediger和Eduard Hoffmann的成功是被大家所認可和尊敬的。
我覺得,所有的爭執 其實都取決於設計師本身心理有著一種強列的社會責任感,設計中有爭執才會不斷的前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