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倭寇的蹤跡--The Sword Identity

倭寇的踪迹/TheSwordIdentity

5.4 / 692人    108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于承惠 宋洋 趙圓圓 馬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heecian

2012-05-02 02:31:20

有形式,有內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非主流的武俠電影,作為武俠片,將近兩個小時的觀影時間,導演將武俠片重新進行了定義。而褪去武俠的外衣,作為一部立足歷史的電影,他想要藉由故事本身表達的超越武俠的關於中國文化的探討,也值得回味。
武俠電影的再定義
俠者的社會身份:電影徹底否定了所謂江湖的存在,沒有了武當少林峨嵋之類的盤踞在若干常人不可到達的高山絕境之內的所謂神秘門派,將故事的場景設定在了一座小城,一個小院,甚至一條彩船。而電影中的俠者,「四大門派」 應該是地方民間武裝的一部份,另一個身份類似於強身健體的訓練機構,電影的鏡頭語言甚至刻意將稱謂「四大門派」完全物化成了四扇石門;而闖入城中的兩個假倭寇,則是來自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軍隊的退伍將士,他們希望將軍中的東洋刀法技藝流傳至民間。這與金庸老先生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顛覆了晚清武俠,民國武俠那種打便帝國主義高手為國爭光的傳統套路。
俠者的武功水平:電影徹底否定了類似於降龍十八掌和六脈神劍之類的超現實神技,不斷強調著個人的武功根基,包括步法,腳力,腰力,耐力,水性。另外,作為電影表現的重中之重,兵器也有了古樸的還原,包括常規的斧鉞刀,比日本倭刀長出一掌的改良倭刀,以及竹製的長鞭,更難能可貴的是,將木質的棍子(舞女船中用)和木質閂門用的木棍(裘夫人屋中所用)顯出兵器的作用和威力。另外,電影也將所謂的「第一高手」拉下了神壇,包括隱居的裘氏和現任的郄氏,在實戰中並非奧特曼一樣打不死,反而只要一棍就倒地。而主角假倭寇刀法了得,但是也懼怕弓箭手的圍攻。

武功的招式套路:這裡沒有武穆遺書或者葵花寶典,不會輕輕一跳就兩層房高,扔一隻飛鏢一排人倒,只有四個字「如影,如響」,如影是對敵方位置動作的預判和反擊,而如響是對敵方兵器位置的預判和反擊,符合常識,利用物理。而歷史上的鴛鴦陣,對盾,槍,火器的配合使用也是儘量還原歷史。

社會文化的再探討
愛情婚姻和家庭倫理:裘氏的隱居,電影中交代,是因為續絃的夫人與護衛有染,裘氏憤恨,無奈,離家隱居,而隱居地附近的村莊,一個嫁為人婦的村姑與續絃的裘夫人面容相似,裘氏也格外關注。對婚姻的背叛,裘氏選擇了逃避,但是逃避並沒有帶來內心徹底的平靜,回到城中,再遇妻子和護衛,還是心生殺意,但是導演給我們的結局卻是,在即將殺掉兩人的時刻,裘氏選擇了拯救對方,成全對方,而救人,也是自救。寬恕別人,也是解脫自己。只不過,導演留了一個開放的空間,裘氏再次出走,但是是去見那個與妻子面容相似的村姑,之後會發生什麼,則已超出電影本身。 電影想表達的是愛情婚姻與個人社會身份的貌合神離。號稱武功第一的裘氏,並沒有像傳統武俠小說中那樣被美女眾星捧月,反而婚姻不幸。另一方面,裘夫人與護衛相愛,卻因自己已為人婦的的身份,為社會倫理所不容,整日鬱鬱寡歡。另外,作為支線,村姑與身體殘疾的丈夫的生活,又向觀眾展示農業文明里,情感,婚姻,甚至肉體,在困窘生活下的廉價。導演給我們提出了問題,物質和情感的問題,靈與肉的問題,遭遇背叛的問題,是否寬恕的問題,但是電影不會給你答案,只會給你思考。儘管所有的問題都是在封建家庭倫理道德的框架內產生,但是導演顯然沒有幼稚到批判封建婚姻制度,而是意欲借古寫今,關照出現代人的在這個問題上投射的越發多的關注,比如高帥富,第三者,離婚,丈母娘選婿,「寶馬車自行車」的爭議。
社會結構的流動與反流動:這是電影講述的故事的主線,即主角假倭寇想要開闢新門派,傳授倭刀刀法而遇到原「四大門派」的阻撓和妥協。關照到現實中,就是社會的金字塔需要有健康的流動和新陳代謝,而既得利益集團出於維護自身利益而強行阻止。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電影中,假倭寇最終還是成功立派,而現實中,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敏感詞。。。。

傳統文化的批判:這應該是電影中的,在嚴肅的武俠模式探索中穿插的詼諧成份,但是也是電影的亮點所在。導演討論了對外來文化的猜忌和防範,比如假倭寇在彩船上令舞女一直跳舞,解釋說測試其人種的體力耐力云云。其次,導演也狠狠的調戲了一把傳統文化的虛偽性。幾個門派弟子欣賞著異域舞女的舞蹈把持不住,心生邪念,被舞女拿「沒文化」反間,自相殘殺的場景依然令人忍俊不禁又發人深省。其實,導演在電影中一直在強調,四大門派認為「倭寇平息已16年」,
武備鬆弛,不思進取,反而內部勾心鬥角,爭個「武功第一」的名號,面對後起之秀,也是百般阻撓。這種傳統文化的故步自封和積重難返,當下社會依然嚴重。


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其藝術性是第一的,《倭寇的蹤跡》在於給武俠電影提供一種全新的形式。而思想性則是其次,所以本文的第二部份,社會文化的再探討,純屬有感而發,牽強附會,在所難免,還望指正。

PS:我還是對婚姻家庭這個層面最有感觸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