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物語--Tokyo Story

东京物语/东京故事/TokyoStory

8.2 / 41,056人    136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野田高梧 小津安二郎
演員: 笠智眾 東山千榮子 原節子 杉村春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搖搖搖、滾

2012-05-02 23:59:21

我們回家吧。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東京物語。東京的故事。發生在東京的故事。
我們回家吧,東京看過了,熱海也看過了,也看到孩子們都好好的,所以,我們回家吧。
好,我們回家。

我不能從小津安二郎導演本身,分析他作品的慣有特徵,或者只屬於他的一些方面,因為我只看過他的這一部電影。聽說,這是他最喜歡的自己的一部電影。

電影的手法也是比較單一,卻很樸素。我覺得這是個褒義詞,樸素,沒有太多別的裝飾,只講故事本身。運用了很多固定鏡頭,人物的座位和走位也看的出來是精心佈置過的,包括人物表情的特寫,也十分打動人心。
敘事線索就一條,兩位老人到東京看望自己的孩子,然後表現每個孩子的反應和對老人的態度。
影片拍攝於一九五幾年,戰後的日本也面臨許多問題。兒女急於到大城市打拼找工作定居,老人自己在鄉下自然還是不太適應。

講故事,我們還是講講這個故事。畢竟在我看來,電影,也不過是講故事。

故事講來其實再簡單不過:一對年邁的老夫婦平山周吉和登美從遙遠的鄉下趕來東京,看望自己的孩子們,卻隱約感到時間和大城市的氛圍似乎改變了許多。兒女表現的並不那麼熱心,送他們去熱海遊玩,說是為了讓他們能多體驗一些,並安慰自己父母也一定會開心的。但實際的原因,從兒女的眼神中,從生活本身中,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我們並不能說子女不孝順,因為在他們的眼神和生活本身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無能為力的事。不該評述,不該評述故事間的孰好孰壞、孰對孰錯。大家不過都是為生活,為現實,為了讓自己和家人好好過日子。生活的苦樂辛酸,每個人都不同,又怎是好壞對錯就得以講完的呢。

老夫婦的小兒子被征去當兵,不幸戰死沙場。他們的小兒媳婦兒紀子一直守寡守了八年,待兩位老人也很是好。在兒女都很忙的情況下,紀子帶著他們出去遊玩,逛東京,請他們去家裡小住。在一個夜裡,老夫婦從熱海回來,由於種種原因不好打擾兒女的時候,平山周吉去找了自己的老友喝酒感慨,而登美便去尋紀子,打擾她一晚。在昏黃的燈光下,登美對紀子說,你還年輕,我兒子是不會回來的了,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你能找個好人再嫁,過些好點的日子,是我們對不起你。紀子笑著搖頭,告訴登美說,沒有,媽媽,我知道。有人說紀子覺得這樣守寡很苦,在影片的最後有提及她自己這樣覺得。也有人說,是由幹什麼風俗習慣。我倒也懶得去查詢,也懶得去追究。只是願意相信,她知道自己該去找些新的幸福,卻始終放他不下。也不敢開始一段新的日子,怕對不起新的人。
我很願意這樣相信。
「我很希望您下次再來東京時,到這裡看看我。」老夫婦臨走時,紀子為他們送別。希望您能再來,我獨自一人總也還是會過的無趣。希望有下次,您能再來。

可時間又怎會送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相逢。

在老夫婦回家鄉不久,兒女們就接到了母親病重的電報。女兒提醒自己的哥哥應該要帶上喪服,應該用的到。只是病重而已,用的到嗎?應該用的到,也差不多了吧。「父母不躺在棺材裡,是沒有子女去孝敬的。」讓人聽了辛酸的一些對白,卻也不能開口怪罪誰。
畢竟每句話都講的有些道理。
畢竟我們誰也不是故事中的人,又怎能推斷誰說哪句話的時候是悲傷、是無奈、抑或只是對生活的調侃?

在電影中,我們不該評價任何一位。沒有誰是對的也沒有誰是錯的。我想導演本就是想為我們講述生活,對對錯錯,黑黑白白的條紋,梳理成一段平實的故事。
優雅。溫暖。平實。淡然。

沒有哪裡的安排是故意想要賺你的眼淚,可你就是會不自覺的從第一眼看見老人的皺紋一直看到最後的老人鄉下的花園落日。
最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的是生活本身。

然後,只剩下平山周吉老先生獨自一人過著晚年。兒女們在送走母親後的隔天,便各自回東京忙著自己的生活了,倒是紀子留下來多陪了老先生幾天。沒有看到平山先生哭泣,沒有看到他的悲傷。他只是嘆氣,他總是會在忙完事情之後嘆口氣。女兒說「要是父親先過世多好,就可以將母親接到東京來住。真不知道父親以前那麼嗜菸酒,為什麼卻比母親健康」。這樣的話,他自是沒有聽到的。他只是嘆氣。
我想他們也許聊過,在某個很深的夜裡,因為什麼事睡不著,會有一搭沒一搭的聊過生死,和假使對方走後,該怎樣生活。也定是伴著彼此承諾的「好好過下去」而進入夢鄉的。所以等果真到了這個時候,才沒有哭的,只是把所有的感情化作一聲嘆息。
她走了,可日子沒有停下來。好好的過,才是她希望的。
如何在斯人走後,唸唸不忘,卻仍舊把日子過下去?

想起不久前他們還在熱海,也許是他們從未聽聞的地方,坐在海邊,他告訴她,我們回家吧。她同樣堆著皺紋的臉笑起來,點頭應允,好,我們回家。

他們到家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