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

兄弟连/战火兄弟连/诺曼第大空降

9.5 / 331,121人    705分鐘 (10 parts)

導演: 大衛法蘭科 邁可索羅門 湯姆漢克斯
編劇: Stephen Ambrose Erik Jendresen Bruce C. McKenna
演員: 史考特葛萊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都柏林人

2012-05-08 04:20:01

廢墟上的音樂會


對於《兄弟連》這部備受好評的電視劇來說,長達十個小時的影片中實在是有太多值得細說的感人場景:馬拉其在第三集最後去洗衣店望著犧牲了的戰友的衣物時的欲哭無淚;第六集最後,尤金拿著犧牲護士的藍色頭巾反回前線,看到貝比的手受傷了。他拿著頭巾,希望把它留下作為對那個護士的懷念。但猶豫之後,毅然撕下一半給戰友包紮傷口,對戀人的懷念一瞬間化為對戰友,對兄弟的關懷;巴克在巴斯通戰鬥中痛失兩位戰友的傷悲讓他無奈提前退出戰鬥;抑或影片結尾處那位德國將軍對著戰敗士兵做出的「象兄弟一樣,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時刻彼此互相扶持,你們共同面對死亡,一同接受磨難。最後,我想說的是,我為能夠與你們每個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驕傲。你們有權享受永遠快樂而和平的生活」感人肺腑的演講。而再度重溫時,第九集開場那幕廢墟上的音樂會更讓人側目駐足。

      在德國Thalem城的廢墟上,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架大提琴,演奏著一部深邃感傷的絃樂四重奏。

  演奏者的神情,凝重,卻絲毫不見戰敗的沮喪,伴隨著在廢墟上收拾殘破家園的婦孺老弱沉重的腳步。
  
  「德國人,只需要來一點莫扎特就夠了。」
  憂鬱而酗酒的尼克森上尉卻說:「不,那不是莫扎特,那是貝多芬。貝多芬。」
  
  對於《兄弟連》這部作品而言,採用貝多芬的音樂子乎不需要理由。無論是出於民族意識,還是劇本對「戰爭與生命」這個傷感主題的處理需要,史匹柏都不會安排讓一群啤酒商、縫衣匠、理髮師去演奏奧地利人的歡快曲目。
  
  而緊緊地抿著鐵青的上唇、眉宇底下發出冷峻目光的貝多芬,顯然又比狂放勇武的華格納更加適合這一部對德國人來說意味著悲劇的劇本。
  
  電視劇在貝多芬中開始,盟軍突破了不封頂的大西洋防線;在貝多芬中結束,命運無情地宣佈德國的戰敗。
  
  也許希特勒、黨衛軍是邪惡的,但是,以把生長在雪線以上的雪絨花別在胸襟上為榮的德國士兵,卻讓人無法鄙視,他們悲傷,也透著豪邁,他們投降,也滿是自尊。
  
  就像上面提到的貝多芬絃樂四重奏,其名為「升C小調絃樂四重奏」(作品編號131)。憂傷,但卻時時不忘表現出一些斬釘截鐵。國家戰敗、希特勒「最終解決猶太人」的罪行被一個個發現,對德國人而言無疑是一層又一層的霜,但是,歷史的車輪還是在緩緩地前行,德國人的生活還在繼續。每個人肩頭都負擔著罪,每個人都值得譴責,但每個人也都需要撫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