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攻殼機動隊1995 GHOST IN THE SHELL

攻壳机动队/GhostintheShell

7.9 / 159,841人    83分鐘

導演: 押井守
編劇: 士郎正宗
演員: 大塚明夫 田中敦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慧達君

2012-05-11 03:55:26

再論文藝作品的過譽——專門獻給《攻殼機動隊》系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再論文藝作品的過譽——專門獻給《攻殼機動隊》系列



細看片名,「Ghost in the Shell」,片中「Ghost」一詞基本上指代著我們所熟知的「靈魂」,「Shell」當然就是那些義體啊什麽的之類的,並且通篇下來,主旨其實就是靈魂與軀體之間的問題——「是什麽使人成爲『人』,而其他的東西爲什麽不是——這個議題是個非常久遠、也非常模糊的東西。

已經去世的60分鐘著名記者華萊士曾經與老江交鋒的時候過這麽一句話:「在我們美國有句俗話說『如果你走路像隻鴨子、說起話來也像鴨子,那麽你就是鴨子』。」

以此邏輯,「人」究竟該怎麽定義?

若以唯物主義的觀念來看待人類靈魂的問題的話,人類靈魂只不過是構築在複雜神經系統上的一系列電訊號(實際上可能也確實如此,而與此有關的複雜系統與複雜網路學在此不加贅述)。那麽儅人造「神經系統」突然產生了自我意識(這明明就是《終結者》的天網嘛……),怎麽辦?這個「東西」究竟是不是類人的生命?如果說類人的必須是碳基的,那麽人類的獨一無二性的前提是否必須是身心同一的?如果人的智慧即是人的一切,那麽以何種形式支持著這個智慧存在是否無關緊要?
——這便是《攻殼機動隊》(1995劇場版)寓意探討的一切。

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處理系統,七十億個處理單元,我不禁在想,全人類是否在無意識地處理著什麽,或者,人類整體是否有一天會產生一個人類自己無法意識到的意志,又或者,那種東西已然存在了。

《攻殼機動隊》(1995劇場版)主題雖然深刻,但表現這些東西還是要通過戲劇衝突、人物命運的,而不能堆砌詞藻——比如既然傀儡師有說「拷貝只是複製而已,一個病毒就能將我毀滅」,那麽爲什麽不安排一場傀儡師被病毒毀滅的結尾,只是靠臺詞堆砌,而情節卻如此單薄。所以,這片子擁有一個極為糟糕的高潮和結尾。

如果想讓《攻殼機動隊》(1995劇場版)成爲實至名歸的佳作,需要展現傀儡師、素子在追尋自我存在的過程中的命運的發展,而不是大量獨白,素子僅僅因爲一人戰坦克而搞得支離破碎,這種情節實在沒有動機意義。如果本劇稍有普儸米修斯為盜取火種而被釘在懸崖峭壁之上的悲劇英雄主義,俄狄浦斯的宿命悲劇感,那就好了,至於情節什麽辦,我是沒閒心設計它了。

所以,如果論劇情表現力的話,《Chobits》甚至都可能比《攻殼機動隊》來得更高明。有人看到這一定會報以不屑一顧的冷笑。可仔細想想,除了玩深沉以外,《攻殼機動隊》還剩下什麽?有人說《攻殼機動隊》裏有人性啊、政治啊、社會學啊、甚至神學什麽的。對這種言論,我已經在《論文藝作品的過譽》(第一彈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17431/)里說得很清楚了。

如果你把《攻殼機動隊》看成一部包羅萬象的博物館,那麼也就再次印證了我在《論文藝作品的過譽》(第一彈)里關於《4分33秒》的論斷。



這就好比讓一個很平常的人突然去上一堂由無趣的教授上演的拙劣的醫學院解剖課,這個人八成會當場嘔吐,但對醫學院的學生來講,早已經見多識廣了。如果你反駁說「覺得噁心是人之常情」,那麽不要忘了,醫學院的解剖課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讓人噁心,而是一堂教學課,不巧的是,這卻是一堂拙劣的課,你又怎麽能說這是「神作」呢?



兩篇「論過譽」的文章,寫到這裡,我是丟掉了一個最爲重要的問題——「過譽」是什麽意思,作品的好壞是否有標準,還是像「情人眼裏出西施」一樣完全因人而異。

毋庸置疑,美學以及藝術理論所陳述的諸多理論性課題,都為我們找到這個標準提供了參考價值。當然,藝術不允許「標準」的存在,我也無意硬要搞一個標準出來,我只是想說,文藝作品不能被賦予超過其美學或者哲學本來意圖的價值,包括其表現手法、立意等等。

必須承認個人偏好的作用,但是,一部真正好的作品始終會是好的作品,就像一個不愛看戰爭片的人也會被《辛德勒的名單》所觸動一樣,就像一個只會聼流行歌曲的孩子也會被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所震撼一樣(當然,這個孩子很可能並不懂得《第九交響曲》的理想主義內涵,只是純粹被其形式美所打動,這和故作高深、矯揉造作的「過譽」是完全相反的,前者是一個下降後的狀態,後者是一個刻意擡高的過程。)

但同時,也不能說好的藝術作品就必需要讓群衆喜聞樂見,因爲藝術的職責不是給觀衆投懷送抱,而是恰恰相反的。

所謂「標準」,是存在的。就像那堂解剖課,說它拙劣,不可能是出於教師説話帶了一點口音,或者說「專業」到讓很多人昏昏慾睡,而可能是該位教師太過善於吹牛,而動起刀來像個二把刀。



過去我們用通人性的動物啊什麽的來講一個感人的故事,進而進入這個議題;而後我們用機器人啊什麽的來講這個事;儅網路興起的時候,也是人類厤史上最爲動盪的一個世紀就要終了的時候,《攻殼機動隊》以複雜系統與複雜網路的角度再次把這個事提了出來。再加上複雜系統與複雜網路這種東西一般人沒有概念、也從來不曾察覺自組織問題,所以《攻殼機動隊》顯得特別難懂。

順便一提,複雜系統和複雜網路學,這是非綫性物理的一部份,錢學森先生對這個領域有著頗大貢獻。


不過在我看來,只是編劇和導演在成心玩深沉,把本來就不簡單的東西,用更不知所云的話講得昏天黑地,最後蒙得一無所知的觀衆五體投地。


大多數人,不管其平時如何如何蔑視那些企圖控制他們的政客或者攻擊他們眼中無知又愚昧的一般市民,在其內心深處,依然是渴望被煽動、渴望被顛覆的,儅一個小的謊言來臨的時候,他們會運用自己的小聰明而後加以鄙夷,但儅一個巨大的謊言來臨的時候,他們就只剩下感官的震撼、滿口的讚許和心靈的洗禮了。

人們渴望得到那種「哦,原來我以前是那麽的無知,可是現在,我發現了這個秘密,我得到了真理」的感覺,以及一些大驚小怪的快感,而且人們越是面對他們無法把握的事情時,就越是渴求這種感覺。比如國內的財經媒體通常都會用類似「驚天逆轉」「絕地反擊」「暴跌背後的元兇」「神秘資金誘發井噴」之類的字眼,對讀者投其所好罷了,而相對專業的匯市新聞一般是非常冷靜客觀的事實陳述。

所以,希特勒說過「Die meisten Menschen werden leichter Opfer einer großen Lüge als einer kleinen.」(大衆很容易成爲一個更大謊言的受害者而不是那個更小的)

每個人,都是天然的唯物主義者,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現代科學過份的發展,不過還好,類似於幹細胞研究之類的事情依然被禁止著。正因為大多數人的這種天然唯物主義狀態,如果想要使影片達到效果,只需把主觀唯心主義提出來就好了,告訴觀衆「世界只是你的一系列感知而已」。

也所以,編一個陰謀論的故事,堆一大堆和普通人從沒想過的哲學概念,只要畫面和故事能夠刺激腎上腺分泌足夠的激素,那麽作品裏只消說一句「這個世界,你所認識的一切,都是假的。」,這個作品就能成爲「神」一樣的存在。

而此刻深受震撼的你和那個因突然被拉去聼解剖課而嘔吐的人,其實是一樣的。



到這裡,有人會反駁我說:「這些都是你個人的看法罷了。」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去琴行,我和個店員聊天我說「這個價位的三角還不如同等價位的立式」,然後那個店員說「那只是你個人這麽認爲罷了」。我就心想,多新鮮啊,我要是不那麽認爲,我能那麽說麽。

很多時候,情況是差不多的,人們縂覺得說話時候說的是事物本真,而不是個人見解。實際上,應該考慮的是個人見解的客觀性及公正性。

那麽什麽是正確、什麽是對的呢。「那麽複雜的東西,又有誰說得清楚呢?」太多的人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了。這句話既以刻意的多元化保障了自己的立場不被辯駁,又可以掩飾自己對很多東西的模糊狀態。

還有很多人喜歡把黑格爾那句因爲翻譯出入而被廣泛誤解的「存在即有理」掛在嘴邊,黑格爾在天之靈估計要泣不成聲了,其實這句話說的是每個存在都有其緣由、都有其目的,而其目的的達成是各種存在之間的作用,而這作用也是另一些存在的緣由,週而復始,這也是德國古典辯證法的主要觀念。

在「人」的立場上,相對主義是抹殺人類存在意義的導火索,其將會產無解的虛無主義;但在本體上,二元相生論的相對主義卻是能夠讓人理解宇宙的最好途徑。

就像兩張紙,一張白紙,一張被染料染黑的紙,紙張不可能沒有雜質,染料也不可能浸染每一個纖維,但是所有人都能說出這是一張白紙、那是一張黑紙,絕沒有人跳出來聲稱「沒有絕對的白,也沒有絕對的黑,你怎麽能說這是張白紙、那是張黑紙呢?」,也絕沒有人因爲黑白相生的本體論——比如佛學或者道家哲學——而聲稱「那麽複雜的東西,又有誰說得清楚哪張是白紙哪張是黑紙呢?」


人類關於很多別的事物的探討,均是以人的感知、知識為基礎的,此刻不需要探討認識論如何如何,此刻僅僅在乎以「感知的結果」而存在的那些人們熟知的事情、及其之間的關係。你可以說因爲感官的問題,導致本體與認知之間的差距,但你不能否定你的感官本身的真實性。




TV版第一季感覺上要好於1995劇場版。但在劇情上仍然側重於陰謀論描寫而不是靠戲劇衝突闡發若隱若現的哲學議題。

最後一集峰迴路轉,恍然大悟——哦,原來又是個陰謀論……在這一刻,宋鴻兵靈魂附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不是一個人!!

三台塔西克馬就那麽催淚地犧牲了,看了第二十六集,覺得死的都白死了,東西糟踐的都白糟踐了。話説,我認爲TV版真正的含金量就是出在塔西克馬綫上,包括正片和片尾曲之後的小品。

頭幾次的小品是有關語言的,角度特別好,簡簡單單幾句話就把語言與交流問題帶出來了,而且也並不籠統。


太多的作品刻畫人物時只是爲了讓懸疑充滿噱頭,而不是在於人物本身因其飽滿的性格而引發的命運。


整個《攻殼機動隊》系列重懸疑、陰謀論是真,深刻思想只是噱頭和調料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