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遙小遙

2012-05-12 21:46:48

與美好神話,疏離



       這絕對算不上是一部有多麼新穎的電影,不管是題材還是故事情節,無論是師生,救贖,童年悲慘回憶等等,我們都可以在其他的電影中看到與之部份重合的影子。
       然而當這些細小環節串聯到一起,那些被有意挑選的灰暗畫面和話語直指一個中心的時候,整部影片那種悲觀無力的情緒便被淋漓盡致的一揮而盡。而正是這股暗自湧動的強勁脈搏彰顯了一股生與毀滅的深沉矛盾。
      
       故事是以亨利的回憶敘述展開,通過鏡頭的切換,多組畫面跳躍而出,暗示他是在所有事件發生過後,對著錄音帶口述過往。
       幾乎所有從事教師行業的人,在一剛開始都是心懷一個信念的。也許是出於改變一個學生一生的偉大宏願,或許單單只是惦記著教師每年的兩個帶薪假期。然而不論怎樣,還是對這份工作有所期待的。
       可是實際上,亨利所在的這所學校糟透了,它這個場所似乎收容了未來的妓女、小混混、精神病患者,簡而言之就是失敗者。不過幸而,影片未有落入俗套,它並不試圖講訴一個有良知的老師是如何通過體恤學生,獲得學生信任,最後成功改造他們,使他們重燃生活希望,按照所有人的期待抱著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踏上征途。
       甚至可以說,亨利從來沒有真正按照世人的希望改變任何一個學生。他只是拖著自己的童年喪母記憶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種跌撞前行,而疊到這所學校。他被一個肥胖又自卑的「藝術家」女學生愛上了,又機緣巧合的,他收留了一個雛妓,又理所當然的被這個小姑娘愛上。最後,前者在他面前因對人世的失望和不堪重負的壓力而自殺,後者卻是個希望,被他送進了少年收容所。
       而在這些瑣碎事件的中間,又每每穿插進學生的暴力傾向,他們的反叛,毫無生氣,甚至是自暴自棄。而總多老師也一樣感受到一股深深的挫敗感,而這樣的挫敗感最終又磨損了他們生活的熱情,一樣變得昏沉失望,麻木不仁。而亨利唯一的親人,他的祖父,最後也抱著對自己女兒,也就是亨利的母親深深的歉意,在養老院的病床上逝去。
       
       而亨利的動人之處,就在於此。他並不是一個聖人,他的一生也絕非大家希冀的那般美好健康。他本身就是一個受害者,在人生的絕大漩渦中,深感無力又空虛。所以,他最懂如何和這些喪失了生命衝動的孩子相處,他理解他們的困境和失落。因此,他沒有那些好心人的矯情姿態,他不做作,他不討好他們,甚至有的時候顯得太過絕情。那是因為,他也是受害者。這是如此,他和他們是一樣的,是真正的平等。
       就像總多的心理醫生本身也是心理疾病患者一樣,在救他的過程中完成自救。亨利也是在這一過程中,試圖完成徒勞的自我救贖。
       一片灰色之中的一抹紅,在抽象繪畫之中可以被解讀為暴力。整部影片也是以灰色基調為主,唯獨在亨利將小妓女帶回家的那一個畫面中,整幅背景牆都是紅色的。這種在暗處突然出現的明朗色調,一來反襯了世界的陰冷,二來又是生命衝動和反抗的符號。亨利真是在這位小妓女的步步引導之下,袒露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可是他依舊害怕和人有持久的感情關係。他一開始就告訴小姑娘的浪漫幻想是不可能的,又在最後親眼開著她被人抓走。他本身蘊含太多矛盾,致使他無法像正常人一般的選擇主流期待。
      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你看不見我,因為我的內心是空的。
      正是這樣的空無,他可以和他的學生們講解《1984》中什麼叫做明知虛假還故意去相信,最後就真的信了。最恐怖的事情,不是妄自輕信,而是什麼也不信。
      而正因此,他深感世間的荒謬無力。在最後,他也只是無所謂的冷淡姿態宣佈了自己最後一節 課的消息,甚至在學生挽留的話語中,也是一副毫不在意無動於衷的表情。這便是他的真實形象,在一所荒蕪有凌亂的學校里,他看不見一個人。他的腦海中,僅僅是對著一間空蕩蕩的教室,念著那首詩;
       下沉,
       顯出疲軟的病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