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晚春--Late Spring (Banshun)

晚春/Banshun/LateSpring

8.2 / 19,752人    108分鐘

導演: 小津安二郎
編劇: 小津安二郎 野田高梧
演員: 笠智眾 原節子 月丘夢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閒

2012-05-13 04:19:17

說小津,從《晚春》開始


        今天終於看完了小津的《晚春》,雖然這部不是小津的電影裡頭我最喜歡的,但因為是看小津中後期電影中最後看完的一部,在與小津的電影告一段落的時間點上,用這部《晚春》作結。
        從小津最富國際盛名的《東京物語》開始,開始迷戀上小津的電影,接連看了《麥秋》《秋和日》《秋刀魚之味》《小早川家之秋》《晚春》等影片。
        看影史說小津在二戰的時候,在新加坡倒看了很多好萊塢電影,戰爭結束後回到日本,已沒有了早期的電影創作情緒,而將創作視角對準了日本的中產階級的個人家庭式情節述說。《東京物語》的日本大家庭式的崩潰瓦解、《麥秋》《秋和日》等片子的嫁女故事中的親情、友情的表達,無不都幪上了一層涼絲絲的秋意,卻並沒有「無邊落木蕭蕭下」肅殺之味,它不激進也不悲觀,只是讓看電影的我們靜靜的去感受它。
        看小津的電影是會上癮的,相信這在很多看過小津電影的影迷看來,都能答成某種層面的共識。就像那時剛進大學的我,在完全無主觀知覺的狀態下就不知怎麼愛上了電影,使之成為我閱讀之外的另一大愛好和習慣。小津的電影也像這樣,慢慢的你就被它給吸引了,上癮了……
        有人說,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除了《東京物語》之外,其他的片子你只需認真看其中任何一部就可以了,都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說的其實不無道理,一樣的嫁女、嫁女、再嫁女、還是嫁女;一層不變的榻榻米式高度的機位攝影;每次同樣的畫面構圖;很少有越軸,固定精確的正反打機位,從不讓活動的人像在中近景內橫穿畫面,有意不讓活動的物體破壞畫面寧靜感,一樣的格子紋的「松竹映畫」開頭+談話+嫁女+外景空鏡頭+片尾格子紋畫面。可小津還是小津,喜歡就是喜歡,這就是小津風格,透過日本中產階級的家庭鏡頭,小津帶給我們基於日本又高於日本的東方美學式享受,在所有人創作劇本、拍電影時都強調障礙點、建制衝突對抗的時候,小津告訴我們,沒有衝突也可以拍電影,還可以拍成這樣,在後來的日本導演中是枝裕和的《步履不蹟》我看到了小津的感覺。
        日本電影在50--60年代真是達到了一個高潮,「靜若小津,動若黑澤明」。
        最後友情提示一下各位:小津的片子還是比較適合(或者說更適合於)寂靜的晚上和清靜的清早看的,這是本人長久對小津片子觀影以來的心得,那黑白畫面來的真是攝人心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