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即刻獵殺--The Grey

人狼大战/即刻猎杀(台)/极地战狼(港)

6.7 / 263,445人    117分鐘

導演: 喬卡納漢
編劇: 喬卡納漢
演員: 連恩尼遜 德莫麥隆尼 喬安德森 詹姆斯貝吉戴爾 達拉斯羅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惘然

2012-05-18 05:28:34

有賊心,沒賊膽


有一種電影,被我歸類為「有賊心,沒賊膽」電影。導演豪情壯志要拍一部與以往此類型完全不同的片子,但具體要拍成怎樣,其實根本沒有想好,或者說缺乏掌控力。
遠的有《晚秋》,近的是《人狼大戰》。
很誠懇地問過朋友覺得《晚秋》怎樣?朋友沉吟一下,說:「它就是刻意要反高潮嘛。」好,反高潮。那楊德昌反不反高潮?侯孝賢反不反高潮?《一一》反不反高潮?《最好的時光》呢……反高潮並是悶死人的理由。導演你既然選擇了反高潮,那就需要更高超的拍攝技巧將觀眾帶入情緒,設置更精巧的情節,展現更豐富的細節……
結果導演沒有金剛鑽也想攬瓷器活,有賊心,卻沒賊膽。難道想一招鮮就吃遍天?
《人狼大戰》可以不拍成孤膽英雄的災難片。可是那拜託,導演你到底要拍成什麼呢?總不能是《無人生還》吧?「十個印地安小男孩,為了吃飯去奔走;噎死一個沒法救,十個只剩九。九個印地安小男孩,深夜不寐真睏乏;倒頭一睡睡死啦,九個只剩八……」飛機失事都大難不死的七個人,在接下來的時間,一一在我們眼前死去……第一個在黑夜守更小便時被狼偷襲(但狼沒有趁勝追擊襲擊睡著的其他人哦);第二個在大家往森林跑時被狼偷襲(狼也沒有咬跑過來試圖救他的其他人哦);第三個在暴風雪的夜裡凍死了;第四個在從繩子上爬過懸崖時掉落被狼群叼走(狼依然沒有追咬後來下樹的人);第五個走不動了,參透生死,決定留下來等死;第六個被狼群追落進河裡被河水沖走腳卡在石頭縫裡淹死。最後一個人,也就是男主角,與頭狼搏鬥,這時螢幕一黑,字幕上,後面有彩蛋哦!彩蛋是狼倒地了,人也倒地了,不知道是死是活……好吧,你看出問題來了沒?這哪裡是遇見狼群啊,根本是鬼好嗎?不時出來襲擊你,但是又不把你們都弄死,玩死你們,讓你們以為生的希望就在前方,結果是《死神來了》。
我開始還想:嗯,至少能學到野外生存時該留哪些東西自己才不會死吧。要有汽油,要有安全帶,要有刀子……可有這些,人還是都死了。後來我忍不住另闢蹊徑,保管所有死人錢包的人一定不會死,導演怎麼也不會捨得讓他死吧。話音未落,他也嗝屁了。
好,導演你是要跟我們探討生死對吧?可是你探討的方法也未免弱爆了。中間不斷閃回男主角去世妻子的畫面,閃到後面我都煩死了。我只想問,死個老婆他就這樣了,那要是死了媽媽呢?死了爸爸呢?死了……導演,男主角好歹也四五十歲了,能不能克制一點啊!
我想起採訪王小帥導演時他說的話,他說他非常討厭廉價的煽情,希望自己的電影處理能夠相對理性,不追求把觀眾弄哭,或者逗觀眾發笑,隱忍,關照,這其實是有「大的悲憫在裡面」。
他的《我11》也是跟其他懷舊電影不一樣的,白襯衫不只是穿在「小賈樟柯」身上做做操,還被殺人犯拿來捂傷口了。最後,在他的電影中,「一個成年人生命的消失,令一個少年的心靈成長。」
近期另一部這樣「違反正常規律」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說:「為什麼很多戰爭電影都喜歡給反抗貼上『國家民族尊嚴』的大標籤呢?」在那個當下,炮火連天,人如螻蟻。他最初選擇「霧社事件」就是因為這件武裝反抗事件不是發生在日本統治的最初,而是二十多年後。這一點時間差令到他想要去探究。
他沒有將賽德克人單純塑造成反抗的英雄,他只是尊重他們「靈魂自由的意義遠勝於生命的自由」的意識行為。魏德聖說他本人其實更傾向於「要活下來,活下來才有可能反轉,才有更多的可能。」
所以,在他的電影中,「戰爭只有死亡,沒有對錯輸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