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娜答有點blue--My S.O. Has Depression

丈夫得了抑郁症/阿娜答有点Blue(台)/丈夫得了忧郁症

6.8 / 341人    Japan:121分鐘

導演: 佐佐部清
編劇: 細川貂貂
演員: 宮崎葵 堺雅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ay

2012-05-18 20:47:29

寫給自己和抑鬱症朋友的(不看不後悔)


  前面有朋友以抑鬱症的患者身份來評論了這部電影,我知道,我無法關於抑鬱症和這部電影寫出一篇讓自己和讀者感動的文章,但是我想說其實我也曾經是一名抑鬱症患者,我想說說自己的心理歷程和看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

  所以,在我看到晴子對幹夫的喋喋不休感到煩躁而發了脾氣,干夫感到心如死灰自殺的時候,我的心理防線徹底垮了下來,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和看到干夫辭職後覺得自己毫無用處而自怨自艾時,我一直在告誡自己——不要把電影當真,這不過是電影,和生活不同。但是此時,我還是被這樣真實而細膩的細節徹底打敗,在這裡,我想大聲告誡那些身邊有抑鬱症朋友或家人的朋友——千萬不要對抑鬱症患者產生任何不友好的舉動或者行為,你要知道,他(她)對這個世界心如死灰、覺得自己都沒有任何用處時,你這麼做無異是給他(她)致命一擊!他(她)有什麼顏面或者尊嚴活在這個世界上,連最愛他(她)的親人都開始對他(她)不耐煩,他(她)還有什麼理由在這個世界上苟延殘喘!!!!

  因為抑鬱症,我自己高二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當在省人民醫院看到心理醫生關於重度抑鬱症的診斷書時,我表面上雖然還是和來陪同的媽媽有說有笑,可心中早已心灰意冷,以前什麼目標、理想、夢想的,我早已覺得不再重要,我只是在心中默默問老天:我的抑鬱症什麼時候才能好,我什麼時候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

  關於抑鬱症,下面是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1.有些抑鬱症的朋友看起來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那是因為他們(她們)在努力地讓自己看起來和別人一樣正常:他們(她們)不想因為抑鬱症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儘管他們(她們)嘴上說:沒什麼大不了的,我肯定可以戰勝抑鬱,但其實在心中他們(她們)沒有太多勇氣和把握,他們(她們)心中比誰都在乎和看重。

  更多的抑鬱症朋友則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就如影片中的干夫。因為他們(她們)覺得自己對生活沒什麼好再留戀和值得留戀的,所以這時的他們(她們)比平時看事情看得更清楚、透徹,對於生活中事和人的所在,他們(她們)很容易就看出根源所在。對許多人和事持有一種慈悲為懷的心理,憐憫那些犯錯和悲哀的人們。這也就是為什麼家人和朋友不能對抑鬱症病人有任何不當的言語和行為。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更容易想到和付諸實施自殺。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清楚,那是因為我曾經一直在這樣兩種狀態跳來跳去。

  我不敢說我自己的抑鬱症已經完全痊癒了,但至少在這兩年里,我並沒有無緣故地抑鬱過,也沒有再想去死(儘管因為交友不當的原因去年下半年我還是糾結憂鬱了半年),我想說說那些抑鬱症患者包括曾經的我關於已於這個的一些錯誤認識。

  1.世界上有抑鬱症的人不多,可憐的我就是其中一個!
  這種想法和說法是絕對錯誤的,患抑鬱症的人很多!據世衛統計,抑鬱症已經成為全世界第4大疾患,而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就像影片中所說的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當然可能我這樣的事後人說說服力不大,但是我還是想告誡那些抑鬱症的朋友——抑鬱症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生活中相當多的人都有抑鬱,只是他們沒有發現而已,還有不少朋友因為抑鬱症而永遠離開了這個人世,你沒有因為抑鬱症像他們一樣,這不是不幸之中的萬幸麼。

  2.得了抑鬱症是我人生最大的苦痛,我肯定征服不了它了。
  說這樣話的朋友,請你先去查查抑鬱症的一些資料,你就可以大概知道抑鬱症其實就和感冒那麼稀鬆平常。有不少人是因為家族遺傳,更有研究表明人有時到某個年齡階段就會抑鬱。關於抑鬱症,我個人的親身經驗就是——不要過於重視它,就把它當平時的感冒看待好了。可能有的朋友做不到這些,那麼你就大聲地告訴自己和朋友,我得了抑鬱症,不要以為他們會大驚小怪,你有勇氣說出來,他們就覺得你不過是在開玩笑而已或者你只是輕度抑鬱。而且,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你會發現自己對於抑鬱症越來越不感冒,你的心態也會越來越好。不要隱藏這樣的事實,這東西越隱藏越不利於痊癒,把自己當平常人,別人做的你都能做到!(電影中晴子也就說過對於丈夫的抑鬱症她決定不努力,這種說法真的很對,越是重視,越會給病人負罪感)

  當然,我知道肯定會有朋友會被抑鬱症搞得火冒三丈、痛苦萬分,這個時候,你不應該再忍了,這樣子你與親人朋友都不利(你很可能會把這種苦痛轉移在他們身上),你應該找個適當的地方適合的方式發洩自己。我曾經就把親戚家樓下倉儲室的破傢俱摔了個粉碎,當然你可以選擇更為理智點的方法。

  影片中說了三種治療抑鬱症的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生活環境的改善。其實我想說只有心裡徹底改變,才是最重要的。影片中對於不會先生,其實幹夫可以換個想法,從有趣、有意思這方面來看待不會先生。我現在就是如此,有時我被自己一些瑣碎的小事弄得很煩,我就傻傻的想——是不是有個愛惡作劇的精靈老是和我做對呢?

  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換一種態度也許就是兩個不同的面。

  說說我自己的後遺症吧。抑鬱症給我帶來的大概就是我的注意力沒有以前那麼好了,而且特別容易敏感,據說一個人的平均安全距離是2~3米,跨過這個距離人就會緊張起來。顯然我更加敏感,在5米之外我就能敏銳地察覺(不由自主)他人的行動,並且偶爾還會莫名其妙地緊張起來。

  關於抑鬱症,我覺得除了那些先天的,很多抑鬱症患者應該都是得不到社會和周圍人的尊重和重視,然後感覺不到(或者比較少)家人或者朋友的關心和愛。不得不說,這和中國人的內斂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得了抑鬱症並不是全都不好。我自己得了抑鬱症,開始學會思考自己,關於自己性格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看得更加透徹;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儘管很多時候還是消極的)。而且抑鬱症現在得了至少自己還能掌控,不至於以後可能會犯下更大的過錯。

  這就是我的感想,其實我本來打算隨便寫點的,沒想到就寫了這麼多,現在的我覺得,其實抑鬱症病人就是跨不過心裡的坎,這個坎說難也不難,但也不能說容易,跨過這個坎,什麼都好了,沒跨過這個坎,就會和前IBM員工袁毅鵬一樣(我覺得他很悲哀,但是顯然這個坎他一直沒有跨過去)。

  也許,這部電影永遠承載不了抑鬱症這麼沉重的主題,故事情節也並非特別生動,但影片所體現出來的人文關懷卻是值得欽佩的。

  也許,我的病症一直都不算重度,但是僅以這篇文章獻給曾經的我和所有的抑鬱症朋友——祝他們能換種心態看待抑鬱症,而且能早日康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