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濃霧號角

2012-05-22 09:19:40

Just enjoy the show



《Moneyball》這部電影讓我燃起了想去了解棒球這項運動的熱情。無法解釋是因為電影從內裡激發了我對於棒球的趣味,還是在棒球這項運動本身的魔力驅使下,去從了解其規則開始,一點點的沉浸在這項運動中。

從村上開始,我才真正意義上地去接近「偽文藝」範疇。而村上初期作品中談得最多的運動,要數棒球,我對紐約洋基隊、波士頓紅襪隊,以及棒球形諸於文字的記憶似乎便是始於此。在日後接觸的其他日本文學裡,棒球如若作為運動來談,還不如說是更多的是作為兇器存在的,連村上在《奇鳥形狀錄》中對於棒球的刻畫,也是隨手掄起放在旁邊的棒球棍,對一人腦門子狂敲亂擊的一個器具。聽來有些毛骨悚然,但可見日本人對於棒球的熱愛,隨手都能抄起棒球棍。

如此一部以棒球為基石的運動題材電影,理應是枯燥與狂妄的。它欠缺懸疑類電影絲絲入扣的情節,同時也欠缺愛情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它作為一部傳記類電影又必須保持內容的真實性。綜合起來,便可想而知,這部電影從雛形到成形,其間要交付多少人絞盡腦汁的構思,才得已獲得如此的銀屏驚艷。《Moneyball》這本書出版後的第二年(即2004年),SONY便買下了該書的電影改編權。編劇、導演幾度更換,直到2011年的9月,這部電影才得已上映。

一部運動型題材的電影應該怎麼拍才算得上完美或是成功呢?沒有定論!它完成了一個怎麼樣的意義,也是眾說紛紜。但是這部電影可算作是一個完美的典範。也許比利這樣的人物在其間給電影綻放了異常的光彩,但我更願意把他作為展開故事的一個主線來看待,整體大於局部之和。運動其本質是要闡述所謂的運動精神,但作為比賽而言它是極度不公平的。這些賽事與其說是各隊之間在拼技術,更確切的其實是在拼資金與實力。你看到的是一個球隊以最少的預算創下了美國職棒聯盟連贏20場的歷史記錄,這其中自然有玄機。當比利第一次嘗試將耶魯、經濟學、棒球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他嘲笑著對即將成為其助理的布蘭德說,你真是太搞笑了。後來布蘭德評估了比利做為一名棒球運動員的真實能力時,我真是不由得感嘆電影其間穿插過去記憶的用心良苦。這些片斷不是叫人去假設如果比利接受了史丹福的獎學金會是什麼樣子,抑或是過多的加入比利的主觀評判去強化不可約束的命運軌跡。而是在向我們驗證對於棒球運動員評估的方式需要革新,但不是完全顛覆式的代替。

對於電影聲音的處理,更是讓我為之一動。黑澤明曾說過,電影是影像與聲音的乘法。電影的聲音不僅是加強,而且數倍放大影像的效果。螢幕上的聲音分為劇中人能聽到的「故事內的」聲音,以及只有觀眾聽的到「故事外的」聲音。在這部電影裡就是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不同心境的強烈對比。比利相信,在比賽過程中如果球隊經理出現在綠茵場上是個不吉利的兆頭。於是他只看電視直播還刻意將聲音調為靜音。影片中就有好幾幕從球場上的歡呼聲瞬即切到一片空寂的球員運動室,將聲音這樣處理儘管極度風格化,卻把一個男人的另一面刻畫的惟妙惟肖。在電影的中段與尾聲,插入了女兒凱西的歌聲,進一步豐潤了這個角色的多面性格,同時也中和了電影男性主義的強硬基調。

從表演的角度來看,布拉德·皮特將他的部份明星氣質帶進了角色,給比利在決策時的表現力上,鍍了一層暖洋洋的光芒。而配角的扮演者喬納·希爾的表演則將布蘭德這個人物演得活靈活現,在配合鏡頭與聲音的同時還保持了一份恰到好處的孤寂,十分貼切布蘭德這個有幾分書獃子氣質的人物。

不太贊成把這部電影歸入勵志的標籤。在這個日漸概念偽勵志化的時代里,應該更切合實際地去接近那個被光芒無限放大的本質。或者完全撇開這些道貌岸然的歸納。Just enjoy the show!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