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樹二

2012-05-22 12:04:06

在乎,才需要勇氣


【關於學校和學生:誰是被審判的對象】

在影片裡,差生似乎是無救的。每當學生犯錯,家長便把原因歸咎給校方,校方把壓力再轉給孩子,一個壞循環。

女心理輔導老師的那次帶哭喊的神經質般的談話很諷刺:
「不,你不會進樂隊,因為你從來沒有上進心「
」你將會無所作為」
「你將會和80%的人競爭」

談話中,被輔導的女生出現了似懂的眼神,但她無言地帶著冷火走出了房間。她的意思是,沒錯,我很壞,甚至骯髒,那是因為你們也是屎,這裡是個屎堆。

孩子們覺得,沒有人真的關心我。

而老師在與學生的長期對峙中崩潰。他們覺得都就算懷著奉獻一生的衝動,也無力幫助這群孩子。

死去的學校職員的錄音里說:必須遵守原則!他們認為胡鬧有理,我們才是那群被審判的人,他媽的世界都瘋了!每個孩子都有價值嗎?就是教育的代價,這些沒有熱情,沒有頭腦的孩子,你們都去死吧!


【關於梅雷迪恩:不被關注等於不存在】

她說:「死是一種逃離芸芸苦海的良藥」。

在吃下去那個下咧著嘴的黑色蛋糕之後,胖女孩微笑了。這就如她在匿名作文里些的那樣,「為什麼她卻變得如此憤怒、粗劣,如此刻薄。我們明白,坦白說,這和我們沒有關係,我們是稱職的父母,但她卻用死來回報我們,這個傻蛋孩子。她再也進不去史丹福了。"

她被同學遠離,僅存的夢想也被父親放棄。也許僅僅是因為她是個胖子,又有著更小眾的愛好。

直到她死去,她也一直沒有得到最重要的東西——被關注。

她留下錄像,告訴這個世界她的名字;她要精心佈置影展,展示給這個世界她的照片;甚至告訴大家,「我其實還可以有一手好廚藝呢」。但是,只有亨利吃了她的蛋糕、看了她的照片。其實亨利也想過要推開她,雖然只是下意識的。

有一次她對亨利說,你看上去總是很悲傷,如果你要找個人傾訴的話……而亨利只是說,梅雷迪恩,你需要找人傾訴嗎?

由於無法面對過去,亨利不願意傾訴他的故事。這讓敏感的梅雷迪恩覺得,她將可能不會有機會真正地接觸到一個人了,因為連亨利都不可以。

她的出口消失了。


【關於亨利:好像遠離靈魂,卻感受真實】

亨利在影片裡被賦予了一種使命,像普度眾生一樣。

他是低自我意識的。她說:「我的包是空的,你扔它它也不會有感覺」。「我不被需要」,「我只是個軀殼」。

他在推薦信里被高度評價,同時也只願意擔任臨時的代課老師——「讓學生不至於落下」,然後換個學校再繼續……

他說:「有時候只是在用一種逃避的方式」。因此他不斷遷徙。他幫助的人越多,他越能得到解脫。

女老師問他,「你沒有想過永恆的東西嗎」。但由於他無法忘記他母親醉酒的樣子,死的樣子,以致於他總會聯想到「必死性」——於是也就對永恆不再期待了。他因此也無法接受小蘿莉,他覺得一切註定是要分開的。

亨利幫助他人,也許最大的好處只是讓他逃離痛苦,未必是無我。

亨利應該患有輕度的精神分裂,有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在爺爺把自己鎖在了廁所里,亨利事後衝著值班護士發火:」我知道你只不過是個醉鬼!」「你要是再無視他的需要,我他媽就草你了,我就解僱你,你的家庭,你的孩子,就會過得不爽了!「

影片從頭到尾不斷脈衝著他母親的影像:昏暗的燈光,跌宕的酒杯,攤開在地上的手,大量的藥物……這些資訊都在說,他的母親有難以承受的往事,而且一度縱酒,死於安眠藥。

亨利一直擺脫不了這些場景,而這一次,就如他爺爺經常會把他當成他母親一樣,他把護士當成了自己的母親來責怪。

第二個可能表明他有精神分裂的片段,是最後的朗讀。他對著空蕩零亂的教室朗讀,卻想像著有一群學生在聽——當然,這也可能只是一種蒙太奇,只是把他的回想和行為剪輯到了一起(就像公交車上那次有些使壞的suck+cry剪輯一樣)。

亨利最後念的詩,是一場禱告,也是自白。



【關於解脫:放棄不等於解脫,掙扎才是】

解脫是對壓抑的掙扎:

亨利看到爺爺沒有寫日記之後說了一句Fuck。

校長無力地躺在地板上發廣播的,一直在盯著兩個戒指。

某老師在做拉伸運動,他看著天空,似乎表情很痛苦,說:啊?你能看見我嗎?

整個影片充滿了壓抑的氛圍,告訴我們生活的真相。缺乏理解、關注與被愛,讓人不斷下墜。

亨利說的「Fuck」、校長的戒指、老師的拉伸運動,都是掙扎。

整個影片我最喜歡的片段,還是女輔導員的那次談話。她哭著對一個似乎棄療的女學生喊,「不在乎誰不會,在乎才需要勇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