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凝視深淵--Into the Abyss

凝视深渊/坠入深渊/凝望深渊

7.3 / 16,883人    107分鐘

導演: 韋納荷索
編劇: 韋納荷索
演員: Jason Burkett 韋納荷索 Michael Perry Jeremy Richardson Adam Stotl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枝煙

2012-05-29 23:27:38

與死刑犯對談


關於廢除死刑的訴求從來沒間斷過,赫爾佐格也摻和了進來,他走訪了美國多處死囚監獄,與多名即將面臨死刑的犯人對談,組織成了這部《凝視深淵》。看過之後,只能說相當失望,對他的操作手法不敢苟同。

死刑存廢不是我打算探討的話題,有關這個問題的電影也好紀錄片也好,數量之多足夠出版幾個系列。我本人是不是一個廢除死刑的支持者這也不重要,我只是覺得,赫爾佐格的手法並不利於捍衛他的主張,甚至還是幫倒忙的。理由可以用一句話來歸結,即他太急於表達了,表達慾望甚至比他的受訪者還要強烈。

在這種傾向支配下,《凝視深淵》變成了一部先入為主的宣傳片。其實宣傳片倒沒有什麼,麥可•摩爾從來都把紀錄片拍成宣傳片,但是後者的確掌握了高明的營銷技巧,知道怎麼把主張「賣」給受眾,而且摩爾從來都是知道如何隱藏在攝影機背後的。

赫爾佐格不是這樣的人,他的電影作品——大家都知道——是充滿了隨意性的神蹟的。像《陸上行舟》那樣神經質的傑作,非赫爾佐格拍不出來。狂熱、孤獨、高度寓言化、直視人性等重大命題,是赫爾佐格電影一貫的風格。紀錄片裡也是能看到痕跡的,如《世界盡頭的奇遇》。

他並不善於隱藏,而對於死刑存廢這種重大社會政治題材紀錄片來說,導演必須首先學會自我控制。所以我看到了他在畫面之外「跳入」鏡頭的努力,甚至把問題演繹成自我伸張,最令我莫名其妙的是,他竟然試圖和受訪者辯論,改變他們的想法——這不是不尊重,但已然破壞了這部紀錄片的平衡。當受訪者情感鬆動時,鏡頭漸漸拉近,這難道不是情感類電視節目的拙劣手法嗎?

從單純的採訪技巧來說,《凝視深淵》的問題顯然引導性太強了,明顯經過設計而將受訪者引嚮導演想要表達的方向,這是一種利用,對象成為了工具。影片分段式的命題也更像是一則仿若神曲的詩篇,通過空鏡頭、音樂,力圖醞釀出生死之間的悲憫情緒,就我個人而言,這種手法不太舒服。

其實看得出來,赫爾佐格是儘量在避免煽動嫌疑的。他選擇直來直往的談話方式。在談及此片的創作過程時,赫爾佐格說他並沒有準備問題提綱,而是在短短50分鐘的會面時間裡即興尋找對方的內心。當然,從結果來看相對枯燥,很難說這是因為受訪者本身少有耐人尋味之處,還是赫爾佐格的隨性沒有用對地方。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個紀錄片為赫爾佐格提供了下一步故事片的某些題材。真實案例總有令人瞠目結舌的意外精彩,尤其是在犯人的高智力與司法的陳腐、警察的無能形成對比的時候。

不管怎樣,《凝視深淵》提供了一次和殺人犯面對面的機會。他們很年輕,願意談及兄弟、父母、女友和夢想,雖然最後一個詞彙已經來不及實現。赫爾佐格很克制的一點是,儘管他試圖強調對方的人性,但也展示了殺心的殘忍和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巨大傷害。

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的角色是神父和行刑隊隊長。他們見多識廣,和殺人犯打交道經驗豐富,但儘管如此,他們同樣展露了脆弱和崩潰的時刻。前者將犯人帶給上帝審判,後者則代法律和受害者親手結束一條生命,從他們的角度看死刑,似乎比單純採訪死刑犯多了些想像空間。個體充滿了隨機性,然而集結了個體的群體性感悟是相對可靠的。

其實我想說的是,沒人能代替受害者諒解殺人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