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子皿與舟

2012-05-30 05:31:31

和你共享一罐煉乳


摘自 DU70襄兒的空間

黑白灰暗沉的色調,70年代的墨爾本郊區和鋼筋混凝土的紐約 ,「無窮動」(一種音樂體裁)簡單音樂不斷循環 ,兩個主角,一個精神焦慮、愚鈍、患有暴食症、連人的表情是喜還是怒都分不清的44歲禿頭老男人,一個醜陋、自卑、怯懦、肥胖、受盡欺負,連鄰居家狗見到她都會躲得遠遠的8歲女孩。這樣的描述應該可以嚇走一大半觀眾,但影片開始5分鐘後,讓我無法動彈除了心隨著電影跌宕起伏。不得不承認,導演亞當·艾略特是可以一拳擊中命門的絕頂高手。

《瑪麗與馬克思》是關於孤獨、朋友和人生的故事。8歲以前瑪麗的世界滿是讓人心情沉重的陰霾的棕褐色,44年來馬克思的的生活只有黑和白的灰色空間。沒有朋友,沒有快樂,沒有愛。直到有一天,瑪麗想解答美國的孩子是不是也和澳洲孩子一樣從爸爸的啤酒瓶里生出來的問題,寫信給了從電話簿上偶然撕下的一個地址——馬克思的家。從此信封載著甜點、圖畫、照片和友誼飛躍大西洋綿延的海岸線。

瑪麗成年之後,以馬克思為例研究精神疾病,當她高興地將學術成果寄給馬克思的時候,馬克思難以置信,憤怒地拽掉了打字機的M鍵。通信中斷了。他們的友誼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馬克思最後原諒了,她回信說「因為你不完美,你不完美,我也是。」馬克思無法流淚,瑪麗就給他寄了一瓶自己的眼淚。馬克思站在鏡子前,將眼淚抹在臉上,體驗著瑪麗的淚水看到這裡的時候手機一亮,收到一條彩信,「我在銀川路邊吃烤肉」發小拿著大肉串衝我傻笑。我們相隔1474 公里,但我評鑑過你新買的長裙,跟你一起經歷內蒙的沙塵暴,陪你走過平遙古城的石板路。重要的不是我們在一起,是我們在彼此的生命里分享彼此、完滿彼此。

「我想要一個朋友,一個不是隱形的朋友,哪怕是只寵物或橡膠人」馬克思孤單的說。瑪麗和馬克思確實是孤單的,但他們從不寂寞,他們有世人少有的一套完滿獨立的自我體系。

她會用扣子雞骨頭做「阿諾的一家」,會給自己畫畫,他會數菸頭,會在做撿垃圾工作的時候拿著垃圾鉗扮外星人,會自己創作新菜譜。孤獨的人往往都是內心豐富而有趣的孤獨是他們選擇的消遣方式,他們的心平靜安寧。而寂寞是一種會引發焦躁的病,醫它的藥是人群。可是寂寞者的累積只是數量上的變化,如同一句廢話重複一萬次也不會是真理。朋友不是讓你熱鬧的人,相反他們會讓你更孤獨更接近真實的自我和靈魂。和好友一整天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地待在一起各看各的書,看到動情處偶爾聊上兩句。空氣里充滿你們默契的精神和瀰漫的靈魂,它們互相觸及彼此契合。朋友像空氣象水不會常常想起,卻無時無刻不在滋養雙方。

亞當·艾略特的作品中似乎都帶有那麼點閉塞的孤離感,他說,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是如此地格格不入。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里說人生來就是媚俗的 反對媚俗本身也就是一種媚俗。說到底我們都是社群生物,從眾、攀比、炫耀,媚俗一個價值。 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認同, 我們尋找朋友更是尋找自己。

先天條件的缺失,是給美麗心靈準備的鹽。瑪麗的額頭上難看的胎記,鼻子上的雀斑 ,矮而肥胖,因此受盡嘲笑和冷落。馬克思告訴她「如果我在一個孤島上,那麼我就要適應一個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我必需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點和其他一切。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份,我們必須適應它們。」人生很不公平,美麗的是天賜的優點而瑪麗和大多數的我們卻缺陷著。馬克思寄給她一塊寫著「love youself frist」的餅乾,別人是有義務要愛你麼,真真應該愛你的人是誰。如果你穿了一條美麗的短裙卻在意自己的小腿粗而忸怩遮掩反而顯得彆扭小氣。接受自己的缺點,不完美並不代表不美。想起麥家輝在《麥兜》里提出的問題「如果生來就又醜又笨而且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要怎麼辦」。如果不能反抗為什麼不恭順的領受命運呢。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美醜好壞一切可能儘是天意。瑪麗跟麥兜一樣既沒變漂亮也沒變聰明可也沒變得更壞。做好該做的事,誰也不知道能不能到好的終點,但至少在路上。

「Que sera sera」是「無窮動」以外唯一的配樂。也是小時候媽媽常放的一首歌。幾乎所有的人都想知道:「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each」人生沒有劇透,你得一集集耐心看下去,開心能笑、悲傷就哭、委屈得忍、無奈就聳聳吧。「殺青」的時候大喊一聲「管他的褒貶毀譽、大賣長紅我終於可以休息了」然後沉沉地睡去了無牽掛。人生是什麼?人生將會怎樣?我不知道。就好像你問我我吃在嘴裡的那塊蛋糕吃完是什麼感覺。也許過了很久有一天突然回過頭會發現或許它有些膩但口感還是不錯。瑪麗也不知道,影片最後瑪麗見到馬克思在清晨在吃完她寄給他的一罐煉乳之後安詳的離去,她看到他熨好的貼滿牆壁的信「他聞起來像甘草和舊書照耀了她雨後泥潭般的眼睛」,讓你閃耀的不是鑽石 是千帆過盡後釋然平和的眼睛。明天怎樣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瑪麗與馬克思》能讓人安安靜靜坐2個小時只為看一部用單一的獨白敘述的動畫片。瑪麗就像每一個不美、笨笨呆呆的你。馬克思就像每一個中年無所建樹、大腹便便的他。林懷民說「藝術是人情的往來」因為真實所以動人情懷,因為心靈的往來使平庸的你我變成不平凡的「我們」。影片顏色是灰色的或者黑色的、褐色的,極少的艷色來自舌頭和嘴唇,來自瑪麗的發卡,來自瑪麗送給馬克思、馬克思別在帽頂的毛線球。友情,吐露,溝通,依戀,指責,靜默,電影傳達的微妙情緒早已超越了語言,使你只能描述鏡頭本身,一個鏡頭,一個鏡頭,你慢慢體會著兩個人的心,你漸漸從他們的心中發現了自己的心,你的童年,或者你的成年,猶如瑪麗和馬克思互相看到的。一定有一個人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跟你一起成長,跟你一樣曾灰心以為來錯了世界,一樣無法理解世界和週遭人群,一樣期待被認同卻一直自卑惶恐地窩在自己的殼裡。但終有一天會遇見你,遇見你的美麗驕傲和勇氣——另一個你自己。

「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條長長的人行道有,些人的道鋪得很平整,另一些,到處是裂縫 香蕉皮 和菸頭。但願有一天,我們的人行道會相遇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