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婼水

2012-06-01 08:30:02

隱忍的中國人,隱忍的情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完這電影的第一反應是去找它當年的獲獎名單,因為我隱約記得當年這影片是拿了坎城某大獎的,原來是技術大獎,果然如此。
    浪漫而奔放的法國人也許一輩子也理解不了這部電影吧。隱忍的中國人的隱忍的情感,就像那個佈滿彷彿牢籠一樣鐵窗的走廊,梁朝偉欲說還休的表情,張曼玉收緊手臂的那隻戴著戒指的手。。
    花樣年華真是個很諷刺的題目啊。像夏花一樣絢爛的情感,只能開在心裡幽暗的角落,不論多麼的鮮艷奪目,最終只能慢慢枯萎,被眼淚淹沒,被時間幪上一層厚厚的灰塵,再也看不真切。
    但畢竟那樣燦爛的綻放過啊,當張曼玉淡定的說「再見」,回身,旗袍輕輕搖曳,蕩漾起的,又豈止是她一人的心波呢。當幻想著的牽手,幻想著的擁抱,幻想著的大聲哭泣著說「你不要走」在心中一幕幕上演,沉醉在愛情裡的人啊,你當真分的出真假?
    王家衛的文藝電影一向喜歡故弄玄虛,但這次的玄虛弄的很恰當。一切都是朦朧著的,模糊著的。朦朧著的雨,朦朧著的背景,朦朧著的故事,張曼玉在旅館的盡頭停了下來,轉了頭,她是真的轉了頭麽?梁朝偉去了新加坡,他丟了東西?那東西真的丟了麽?這麼拍最大的好處是:你認為發生了,也可以;你認為沒發生,也可以。一千個觀眾心裡有一千個張曼玉、梁朝偉,發生了故事的,不是電影裡的主角,而是觀眾自己的心。
    最後,關於拖鞋和張曼玉的兒子。
    拖鞋是什麼?對張曼玉這樣一個下樓買碗麵都要打扮的漂亮得體的人,拖鞋意味著放下,意味著敞開心胸。你是真的想這樣做的吧,想在他面前穿著拖鞋,想像他展示真實的自己,但現實是,能放下的,也只有一雙拖鞋,因為你知道所謂的世俗,所謂的人言可畏,就像梁朝偉夫人的那雙高跟鞋,不是你的,強行擁有的結果就只有委屈自己。梁朝偉最終還是走了,他真的帶了那雙拖鞋走麽?張曼玉真的去把它又拿回去了麽?就我自己的看法,一個獨在異鄉的男人,不會真的帶一雙女式拖鞋在身上,還公然放在自己床下,他是放在自己心下了吧。張曼玉那個無聲的電話,就像是突然戳破了那層一直模糊不清窗戶紙,那一刻的梁朝偉彷彿才幡然醒悟,過去的一切真的就這麼過去了,拖鞋是不是張曼玉自己拿走的,又有什麼關係,反正總歸是已經不在了的。
    張曼玉的兒子,叫庸生,關於金庸+梁羽生。。我表示人類的想像力真的很強大。。庸生,在我看來反倒沒那麼晦澀,不過是平庸的出生的孩子,不戴戒指了又怎麼樣呢?離不離婚又有什麼關係?中國人的隱忍,終歸是為了個「順」字。中國人的骨子裡就帶有「順應天命」的意識,男人女人到一定時候就是要結婚的,結了婚就是應該對對方忠誠的,即使對方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也要保持自己的「順」,就像有人偷了你的東西,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報警而不是偷回他一樣,孩子也一樣,不過是「順應」的產物。平庸有何不好呢?孔老夫子不也提倡「中庸」之道麽?順之的自然結果便是個「庸」字。孩子是誰的也不重要。我倒是寧願相信孩子不是梁朝偉的,他們的花樣年華就是在這樣的隱忍中靜靜綻放悄悄枯萎的,什麼都沒發生,才是他們順的結果,才是庸生啊~
      太極之理萬物極則變,那些隱忍的中國人,那個隱忍的時代終歸是要結束的,梁朝偉最終還是沒能讓那朵感情的花朵靜靜的枯萎,他終究朝那個洞講出了自己的內心,那是一切的終結,卻也是一切的開始。掩埋了又怎樣,最後上面不是長出了綠色的草麽?雖是柔弱的不知名的小草,卻擁有生命的顏色。
    我們應該慶幸,自己出生於現在這個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