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浪蕩世代--On the Road

在路上/浪荡青春(港)/浪荡世代(台)

6.1 / 36,993人    124分鐘 | 137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華特薩勒斯
編劇: 荷西里維拉
演員: 山姆萊利 蓋瑞特荷德倫 克莉絲汀史都華 克莉斯汀鄧斯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ORENZO

2012-06-01 13:27:06

也曾鮮衣怒馬少年時


「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傑克·克魯亞克的作品《在路上》,讀來飽蘸作者的充沛情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些青春就流浪在路上,也曾迷惘,徬徨,卻從未失去過方向。整部作品其實最動人的地方,都在於作者的信馬由韁的思維的表達,那些都是「垮掉的一代」最堅實的核心:對於人生方向的追尋。

《在路上》並不是一本很容易改編成電影的書,因為「垮掉的一代」的文學流派的風格,通常不遵守傳統創作的常規,結構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在路上》也不例外,書中的主線劇情都沒有詳實的著墨,更多的卻是意識流般的零散語句篇章,書中涉及的人物眾多,主角Sal數次貫穿美國甚至墨西哥,時間線也長達數年之久(1947-1950),想要把這些搬上螢幕無疑難上加難。

電影《在路上》雖然保留了大量書中的人物和對白,卻也大刀闊斧刪減了一些段落,重點保留在主角和狄恩·莫里亞蒂(Dean Moriarty),瑪麗露(瑪莉lou)和卡羅·馬克斯(Carlo Marx)等幾人身上,著重凸顯了幾人之間的友誼、情感以及混亂迷茫的青春。在電影裡我們看到他們酗酒、吸毒、嫖娼,生活非常糜爛。然而事實上,「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來解釋:「因為我很貧窮,所以我擁有一切。」意義更多地在於提倡平等,自由以及自我價值的追尋,這區別於60年代的「嬉皮士」,「嬉皮士」則是真正的一群吸毒,不工作,聽爵士樂,搞同性戀的頹廢分子。可惜的是,電影也沒能把握準這一主題,對於「垮掉的一代」的詮釋流於表面,卻沒能深刻觸及其追尋自我價值的精神核心,著實可惜,不過從故事性上,倒是更符合電影的劇情需求,增加了觀賞性。此外,電影的攝影、剪輯、配樂無需贅言,技術過硬,效果不俗。

說到故事性,電影因為刪減了人物,幾位主角的形象也更加鮮明,其中不得不提的Dean Moriarty,像極了少年時代的一位摯友,狂放不羈,不拘小節,總在人群中逆流而上。在人們的眼中他是怪異的,不合時宜的,然而只有你明白,他的那份灑脫和超然,自由和狂野,卻是你可望不可即的。同樣的鮮衣,怒馬,你不過是在這庸碌世界中順應天道的一員,而他卻風風火火,旺盛地燃燒和揮霍著他那短暫的青春,和年少。

於是就這樣被Dean征服了,他粗糲、不恭甚至毫無責任感,多年以後再相逢,卻仍然可以在瑟瑟寒風中淚光閃閃,對你說他愛你,從未變過。就是這樣一個人,你愛他恨他,卻永遠忘不了他。

演員加內特·赫德蘭成功地詮釋了原著中Dean的形象,作為「垮掉的一代」文學作品中的代表性人物,他「英俊、瘦長,有一雙碧藍的眼睛,講一口地道的奧克拉荷馬方言——多雪的西部一個標準的留著大鬢角的男子漢。」他不群,率性,性慾旺盛,沒心沒肺時像個混蛋,敏感脆弱時又令人憐惜,加內特·赫德蘭的表演很到位,值得褒獎,這位27歲的年輕演員,星途無限。

男主角Sal的飾演者Sam Riley也是一個新演員,他的表演中規中矩,筆者覺得並未有特別出彩之處,至於女主角瑪莉lou的扮演者Kristen Stewart,個人覺得她這次的表演其實還是不錯的,筆者也曾因為《暮光》系列對她存有不少偏見,然而這次問了同行一起看電影的朋友,他沒有看過《暮光》也不知道Kristen Stewart,他深深覺得她就是瑪莉lou,就是一個垮掉的那個年代的女孩。而片中的配角,實在是星光熠熠,Amy Adams,Kirsten Dunst和史蒂夫 Buscemi等都有不俗的表現。

誰的青春未經坎坷?誰的青春未曾徬徨?或許不少觀眾會對《在路上》中的主角們的放浪形骸的行為感到不解和不齒,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垮掉的一代」身處的特定歷史時代,以及這幾位在文學上的造詣和成就,他們的文學作品絕非毫無意義,他們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Dean對Sal的獨白,電影中也引用了:「可現在,喏,現在,雖然如此,我可從來沒有這樣高興,快樂,覺得生活真美好,只要看見可愛的小孩子們在陽光下玩耍,薩爾,看見你我也挺高興,你是我最喜歡的夥伴。我知道,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明天你會看到她,我那漂亮得讓你吃驚的小女兒,現在一次能站上三十秒鐘。她二十二磅重,二十九英吋長。我已經估算過,她有百分之三十又四分之一的英國血統,百分之二十七又二分之一的愛爾蘭人,百分之二十五的法國人,百分之八又四分之三的荷蘭血統,百分之七又二分之一的蘇格蘭人,百分之百的美人兒。」是啊,Dean也曾有過田園牧歌般的生活,他也曾有過對幸福未來的幻想。

只是這個親緣寡薄的孤兒,經歷過五年的牢獄之災,和太多的人生跌宕,以致於成了一個魅力十足的混帳,他太迷戀自由,太迷戀流浪,卻最終落得在紐約的夜色中,瑟瑟發抖,眼泛淚光。

遠方啊,遠方...

------------------------------------------------------------------------------------------------------


字幕譯後記

很早就想翻譯《在路上》,一直沒有時間,最近閒了,便撿起來翻,卻發現真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1;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英文字幕和時間軸,最後使用的軸掐得也不夠準,於是只好自己一邊翻,一邊掐軸,工作量很大
2:這部電影使用了很多俚語,甚至有小語種法語、西班牙語
3:因為有很大一部份語句來自原著《在路上》,因此我參照了譯本來翻譯,儘量用書中的語言,但是關於《在路上》的中譯本,很多讀者對各個版本的譯本都頗有微詞,沒有一個版本是大家覺得盡善盡美的。因為我最早讀過的是文楚安先生的版本,畢竟是老一代的翻譯家,因此我儘量參照了他的譯文,但是也有些地方我覺得他翻的不夠精準,因此我稍稍擅自修改了一些小的內容,還望大家見諒
4:翻譯的過程中,人人影視早我一步發佈了作品,但又覺得自己已經翻了三分之二,不翻完太可惜了,於是堅持翻完了
5:關於電影是否是成功的改編,我認為只能是中規中矩,畢竟原書語句相當意識流,有很多場景都只是寥寥數語的描述,更多的是讀者心中的想像,想把這些都搬上螢幕,我想說的是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人心中聯想的畫面都會有所不同,電影不可能都完全契合讀者心中的想像。加上本來導演的執導能力也不是非常過硬,這部電影迷失了不少原著追尋人生方向的精神核心,反而著墨很多關於青春、性和迷茫的描寫,自是可惜。不過一代讀過《在路上》的讀者當然對電影版仍舊抱有很大的期待,電影中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還是值得一看。

好了,說了這麼多,還是交由大家去看吧。

字幕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25174465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