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鋼鐵蒼穹--Iron Sky

钢铁苍穹/铁幕苍穹(港)/纳粹月球军(台)

5.9 / 96,911人    93分鐘

導演: 提莫沃倫索拉
編劇: 提莫沃倫索拉
演員: 茱莉亞迭澤 克里斯多夫科比 高茲奧圖 烏多基爾 佩塔賽金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遙小遙

2012-06-05 02:45:00

來自月球的黑色幽默


 人類諷刺政治的天賦永遠沒有止境,尤其是「黑色幽默」誕生以後,其諷刺的手法更顯高明。就在前不久,英國衛報還用《三隻小豬》的故事完美的將廣告和諷刺結合在一起。而另一部以「黑色幽默」著稱的《黑鏡》,又將把英國的首先狠狠的涮了一把。而這一次,目標又瞄準了納粹和美國。
故事以兩條線平行展開:一條是美國的總統大選,現任的女總統祈求擁有一個「奇蹟」,可以促成她的連任;而另一條則在月球上,被派往月球的太空人意外發現了一座月球基地,原來1945年納粹慘敗以後,部份德國人跑去月球,時刻準備著重返地球,完成自己拯救人類的偉大和聖神的職責。而看樣子,2018年是時機成熟的時候了。

隨後各式荒誕情節連番上演,使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而在這些大野心家們頻頻出醜之際,我們似乎也能隱隱的感受到這世界的荒謬意味。

對於德國納粹的諷刺和批判早已不勝枚舉,2008年德國還再次為我們奉上了一部反思集權主義的優秀影片《浪潮》。更不用說其他國家反反覆覆抓住二戰這個噱頭大作的文章了。因此《鋼鐵蒼穹》借一個表情永遠嚴肅的獨裁野心家,和一位典型地被納粹思想洗腦金髮碧眼的單蠢姑娘來漫畫式誇張嘲諷德國納粹,我是一點也不吃驚的。

不過,幸而,年齡僅有28歲的青年導演沃倫索拉似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竟還給了我們另一個目標——美國。要知道,四個製片國是沒有美國的,而導演也是一位芬蘭人。因此,這部影片的視角似乎可以細細把玩一番,這可是主要集中了歐洲對美國的集體影響:除了那是個沒有歷史積澱的沒文化的國度,美國還是一位真正的獨裁狂熱分子。而導演似乎又用美國的女總統,集中表達了美國這種獨斷的性格。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諸多細節隱射了現實中的政治鬧劇。它重新再現了歐巴馬第一次競選時打出的「種族牌」,也回顧了不久以前歐巴馬的連任危機。甚至還直接搬用了「扔鞋子」這富有戲劇性的一幕。同時,還用卓別林的《大獨裁者》揭示了國家用現代媒體以欺騙群眾的險惡用心。

最終這部影片成為了政府手段的成列展。就算是在當下,統治階級也依舊巧於應用演講、媒體和國家災難。然而可悲又可笑的是,我們在電影中對這些用心如此心知肚明,可是一旦身入場景之中,又往往任憑自己的情緒隨著集體的激情盲目高漲。而這才是最可怕和最讓人痛心的地方。

不過幸而,總有類似的政治題材諷刺片對歷史和當下做出深刻的思考,並用自己的藝術天賦以群眾更易接受的方式,在嬉笑的同時傳達出一種深層次的擔憂。於是,黑色幽默絕非僅僅將矛頭指向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它也在警示和教導民眾識破這些權利詭計,對無數的不義之爭做出深刻反思。然而可悲的是,人類對知識的學習是一次次重新繼承,而在繼承這些智慧的同時,又太容易忘記教訓。就像影片中不禁感嘆的一樣,戰爭永遠都不會停息。也許,好戰善鬥作為一項本能被編人人類的基因之中。在無數次的明知故犯的輪迴之中,歷史這個車輪實際上是西西弗斯的巨石,它並非筆直超前駛向發展和進步的康莊大道,倒像是在原地繞著圓圈滾出一道道荒謬的車轍。

而當我們偶爾跳出馬車站在一旁凝望著這些印記之時,除了無奈的搖搖頭,做一番無能為力的自嘲之外,又能如何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