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5,876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生鐵老爺

2012-06-06 18:23:35

水軍,你們贏了!


我非常羞恥地說,因為某些原因,我去看了《金陵十三釵》。這是一部本來我連一眼都不想看的電影。我感到受到了很大的羞辱。

必須聲明,我不是一個左派憤青,我只是一個心智正常的、不怎麼關心政治的普通國人,也認同「南京事件的一頁早應翻過」的觀點。但我也是人,不管是南京大屠殺還是揚州大屠殺還是廣島大屠殺或者隨便什麼地方的大屠殺,我覺得都應該是一個沉重、令人感到遺憾和肅穆的話題。而對於這部影片,我只能用「無恥」來形容。選擇用這麼一個沉重的題材作為影片的大背景,而表現的卻不過是一群煙花女子的妖艷、情色,再配上那些經不起推敲的情節和猥瑣的調笑片段(特別是裸身換衣服和襲胸遊戲的片段),真的讓人很傷感。

從我有知起,自《屠城血證》始,至今我已看過4、5部有關這個事件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無論從什麼方面講,都是最爛的一部。

 

如此沉重的題材,電影用這樣一個香艷的名字,把整個「國破山河在」的痛苦簡化成了一個狙神、一個外國醉鬼、13個女學生和13個妓女的舞台劇。完全沒有表現出當時整個南京城中徹骨的恐怖與黑暗。

文戲低俗不堪,武戲又假得不行。國軍的神槍手百發千中,日軍密集一團,開槍亂掃。戰爭如同兒戲。戰鬥場面完全腦殘。化妝粗糙。佈景粗糙。服裝粗糙。士兵髒得是一身油泥連五官都看不出來,際女卻衣著光鮮、扭著屁股在殘磚瓦礫里亂走。都什麼樣的時候了,教堂外死屍如山,日軍殺紅了眼。一幫子妓女還在教堂地下室裡酒醉金迷,沒有客人還都袒胸露乳。為一點小事和女學生爭鬧。

這就好比說拍一個校園青春劇,一個女生家裡失火都燒光了,父母死活都不知道,扭過頭到學校里,還和男同學打情罵俏,還回眸一笑百媚生。


對於此片,比我寫得深刻的作者很多,我這裡不再多寫,只想引用魯迅雜文《新的「女將」》中的一整段話:
中國本來喜歡玩把戲,鄉下的戲台上,往往掛著一副對子,一面是「戲場小天地」,一面是「天地大戲場」。做起戲來,因為是鄉下,還沒有《乾隆帝下江南》之類,所以往往是《雙陽公主追狄》,《薛仁貴招親》,其中的女戰士,看客稱之為「女將」。她頭插雉尾,手執雙刀(或兩端都有槍尖的長槍),一出台,看客就看得更起勁。明知不過是做做戲的,然而看得更起勁了。練了多年的軍人,一聲鼓響,突然都變了無抵抗主義者。於是遠路的文人學士,便大談什麼「乞丐殺敵」,「屠夫成仁」,「奇女子救國」一流的傳奇式古典,想一聲鑼響,出於意料之外的人物來「為國增光」。


魯迅所講的不過是一種國民的軟弱幻想。而這部影片更進了一步,是赤裸裸的賣弄色情,出賣國恥,以求票房。

這十三個際女,現在聽說居然要出掛曆了。南京的那些死難者,不知會怎麼想。

而比這個號稱6億投入的電影本身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在這個時代,你在網路上幾乎看不到關於它的真實評論。水軍甚至用文革式混淆邏輯的語言,將所有對影片的正確的質疑之聲進行詆毀。他們是這樣說的:「因此,《金陵十三釵》是一部我們應該懷著尊敬和敬意去欣賞的電影,無論你有多少不同甚至另類的民族歷史情感,都不該去嘲笑、譏諷這部電影所表現的誠意和藝術、歷史價值。部份人或許可以為了表現自己的所謂「個性」和「獨立判斷」而慼慼喳喳,但可惜你這樣做了,即使不是恰巧展現了自己的無知、可笑,也不過是證明你是一個懦夫。」

 

可笑吧?但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寫照。

看完這個電影,我就得出兩個結論。一是雞比女學生漂亮。讓雞代替女學生死違背了優生學的原則。二是天主教偉大,受天主教牧師感化的小夥計GEOGE是全片裡意志最堅定的一個人,他男扮女裝,挺起菊花,毅然走向日本慰安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