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第一次--First Time

第一次/FirstTime

6.5 / 502人    106分鐘

導演: 韓延
演員: 楊穎 趙又廷 袁詠琳 趙樹海 江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維清

2012-06-10 22:21:33

電影《第一次》的悲傷——編劇你在哪裡?



   湊巧,今天碰上了《第一次》,抱著支持國貨的心理,買票走進影院,早上沒幾個人,我很想期待什麼,但是,看片的過程沒有期待,只有糾結。
   看介紹,看片名顧名思義,都是清純的味道,坐進影院你只能期待那純純的青春,等待被勾引的初戀,會淹沒你的情緒,至少在那短短地兩個小時裡。
   開始繁華似錦的畫面,青春美少女的特寫,夢幻般地呈現在眼前;少女的幻象,那種調皮的動畫;母女純情的互動;絕症少女的絕望和失而復得的朦朧初戀交織在一起,給人希望,母親從阻撓到撮合,像煞了一個通情達理的母親,這似乎在營造一個好萊塢式的唯美愛情故事。
   很多小巧的道具和細節,磁帶錄音機的少女純純地獨白、搖滾樂隊的喧囂和張揚,心靈相通的擊掌……都顯示了電影作者的小聰明,可是從一開始我就覺得奇怪,為什麼這位神秘的母親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然後,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女兒的戀情,這不像是一個正常母親的思維;哪個宮磊,竟然可以兩次莫名其妙的長長時間的失約,而且,竟然沒有交代理由,我當時實在不能理解,這是最好的鋪陳情節的機會,竟然被導演用幾個動畫空洞唯美地掩蓋了,我很憤怒地想,這是電影編劇不可饒恕的差錯,在這種地方,電影的發展被人為的停滯了,而且等待之前,劇情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動靜。
   電影進行到一半,才發現,原來前面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少女媽媽用劇本的人為導演,我甚至發現,電影從這裡才剛剛開始有點意思,但是,這後面的畫面,用了太多前面的鏡頭,只是增加了一些補充性解釋對話,有點像灌水的電視劇手法,我不敢想像這就是要求我在漆黑的電影院裡觀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包含了一部好電影所應該擁有的絕大多數元素,比如絕症少女最後令人牽掛的歲月與草根少年不羈生活的交集;少女母親的偉大母愛和不計後果的付出,只為了讓女兒最後的歲月變得美好;而擔負拯救絕症少女的草根少年,也在這扮演愛神的過程中,被愛所感動,被愛所影響,進而拯救自己的破碎生活;最後高潮是少女的第一次在舞台燦爛的聚光燈下,如燦爛的煙花燃放,迸發出精彩與輝煌。可惜的是一切都是那樣支離破碎,前半部好像漂亮的房屋,房頂不停地被穿透了大洞;後半部好像是在不停地補漏,為了讓破碎變得漂亮一些,但是有更新檔的房屋會好看嗎?
   我一直看到最後結束,才發現這部電影之所以這樣的答案,是沒有編劇,導演兼了編劇,我認為這部電影的最大問題,恰恰是沒有編劇,只有鏡頭的堆砌,沒有整體情節的佈局。

   這部電影的結尾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就像那個年代的英雄,老是犧牲不掉,老是有話要說,少女升天已經很久了,她還在娓娓道來,最讓我瞬間暈倒的恰恰是最後一句話,少女的不說這段情節,也就罷了,這一說不僅是畫蛇添足,而且讓這部電影成為了沒有編劇參與的經典,我想寫這麼長的影評,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之一。她說我早知道,我的初戀在那個雨夜和你的母親一起走了。
   少女的這句話應該在開頭的時候最早出現,這可能就是一部經典的愛情片,可惜在大家吃飽喝足了以後,你才上魚翅燕窩,這不是好廚師的所為。

   如果這部電影有一個合格的編劇,這段結束語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序幕中。
   序幕:一個青春的少女在學校里暗戀一個用錄音機反覆聽搖滾樂的男同學;在一個雨夜,男同學為了救一個婦女,和她共同車禍死亡,少女偶然得到了真實的資訊,而她的母親欺騙了她,她默默接受了這個事實。
   這樣電影開始,少女被查出有先天性的疾病,可以讓她獲得雙份的同情;母親的出格之舉,在這少女雙重的重壓環境下,顯得非常合理,觀眾可以在一開始就接受母親的荒唐劇本設計。
男孩的身份也應該在一開始就介紹給觀眾,他所有的行為都和母親的死有關,這樣在電影非常純淨的環境裡,刺耳的搖滾就不再是一種吵雜,而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這樣少女面對慘痛回憶和病魔折磨的線索,母親為了挽救女兒的超常規努力,草根青年差點被生活擊垮的掙扎;三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已經足夠支撐起這部電影所有所需的一切,每個人都善良地瞞著對方,每個人都在行動,而這些行動都是有衝突的,這是電影最好的構成元素,所有的線索都在向前推進,觀眾也在期待三人如何面對真相,這種懸念是無與倫比的,而真相最後在高潮部份被揭開了,有懸念也有期待,有惋惜也有感動。
   最後的高潮,是少女的生命之舞,可惜現在太突兀了,一個連跑步都沒有的少女,如何可以支撐起這樣一段需要大量體力的領舞,這個不合理。如果是好的編劇,一定會在前面,讓少女瞞著母親偷偷地一直練習舞蹈鍛鍊,後來還獲得了男孩的支持,這也可以成為他配合母親,假裝男孩是自己的初戀對象的一個特別的理由,這樣在訓練中少女找到了支撐一場舞蹈所需體力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是一條加速死亡的路,這樣面臨生死的舞蹈高潮,是一種生命的瞬間輝煌燦爛,這才可支撐起整部電影的最終高潮,才是可信的高潮;而少女的溫柔和堅強感染了男孩,使男孩走出了自己的生活重壓下的掙扎,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這部電影的核心原來充滿了懸念,而現在電影的製作者故意的藏而不露,將觀眾弄得不知所云,每次突然出現的莫名其妙的情節,最後都再貼上一張詳細解釋的膏藥,真可謂是一錯再錯。
   希區柯克說過,把懸念當作一顆炸彈,如果在最後爆炸時候出現,那不是懸念,只有把炸彈事先放在桌子底下,讓觀眾先看見,然後讓不知情的人圍著桌子說話,即使說得都是廢話,這也有懸念,因為觀眾會害怕炸彈的爆炸。

   現在的電影投資越來越大,即使普通的電影,動輒也是上千萬,為什麼就要省了那幾十萬,多一點就不行嗎,術業有專攻,導演和編劇還是有距離的。除非有相當的功利,不然最好不要過於自信,編劇還真不好當。
   好萊塢的電影為什麼在全世界這麼霸道,就因為他們對編劇原則的非常敬畏,對編劇原則的敬畏,是來自於對觀眾的了解,繼而尊重觀眾的認知習慣。可惜中國的國產片對電影的結構和一些必須遵循的編劇原則,並不是很在乎編劇的作用。
   《讓子彈飛》、《非誠無擾》等電影將中國的編劇水平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但是,大多數電影還是不很重視編劇在成功電影中的作用,《第一天》畫面拍得也很不錯,細節也足夠,就是結構不符合電影的模式,實在可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