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2-06-12 17:09:36

人間失格


       有時候你看完一部電影,然後會有種莫名的失落。
    失落有可能是來自於自身的清醒認識,也有可能是來自於對懵懂的未知。
    《超脫》算是一部。
    跟人一樣,電影也具有生命性,越是得不到什麼,越是希望得到什麼。這大概是電影名字的由來。
    看完電影之後,虛無感像是潮水一樣,先是打濕腳背,然後打濕裙擺,接著一個大浪,將你徹底拍在水下。
    比起《超脫》,我更喜歡另一個譯名《人間師格》,讓人不禁聯想到「人間失格」,黯然失笑地不僅僅是當事者,還有觀者和上帝。
    每個人都渴望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解脫和救贖,但是往往卻看到了更深的重復和絕望,週而復始。
    我們渴望緊緊拉住命運的韁繩,拽會哪怕是一點點對於生命存在性的溫暖感受,只是當我們拼盡全力,委屈隱忍之後得到的卻是韁繩盡頭另一個更大的絕望黑洞。
    藥片,這個天煞的寶貝,第一時間跳入到了我們的思維軸線上,讓我們覺得自己有救了。
    如果活不成,那麼死亡,也許可以證明某種存在。
    透過死,我們證明白己曾經活著。
    很多人把這部電影跟美國教育制度,或者學生與老師的關係聯繫起來解讀,無可厚非,電影的指向性分明很明顯。
    只是,我並未看到任何對於美國教育制度的職責,相反的卻是對青春期少年少女心理以及在此過程及之前童年經歷對人生的影響的大反思。
    每個人都是病人,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醫院,只是規摸過大,我們無法讓每個病人都見到,於是相似的病人被緣份或者什麼東西牽扯到了相同的地點,學校是一個,因為這裡是矛盾和質疑的起點或者轉折點。
    老師學生以及任何人,沒有人的成長里是不伴隨著痛苦的,但每個人對於痛苦的態度卻不盡相同。
    不相同的態度彷彿有時候冥冥之中指向了同一個歸宿——對於絕望的認同和死亡的思考。
    一些「不合時宜」的人湊成了整部電影的每一個主人公,沒一個病人。
    但是病者是並不知道自己病著的事實,他們試圖去解救那些外在表現更加明顯的病人,想要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或者解脫。
    只是,解脫,從來都不存在。
    除非,在幻覺之中。
    那麼,就讓我們在幻覺之中,忘了現實和自我的傷痛,採一朵野向日葵,向著太陽,溫暖地閉上清醒的雙眼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