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追風的耗子

2012-06-13 05:55:38

原來可以這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電影有個習慣,總是喜歡在看完之後去豆瓣看看影評,感覺很好的電影更甚。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滿心的喜歡,迅速搜出。急切的跟啃完一根骨頭的小狗,瞧見前面有一塊肉,奔跑的速度似的,連一點醞釀的時間都沒留給自己。
    都已經著手寫影評了,說明肉味兒不夠鮮美,或者僅僅因為不是從骨頭上剔下來的,不能加深對骨頭美味兒的體會。
    有這麼一個學校,有著一群學生,他們高矮胖瘦、活潑沉默,形色各異。但有著個共同點:頑劣。看起來捉弄老師、惡搞校長是他們獲取快樂的唯一通道。在數次逼走學監的過程中,他們練就了越來越熟練的整人技巧。團結自然也不在話下,這點影片開頭他們寧願輪流關禁閉也不願出賣夥伴已經很明了了。當然,在「行動——反應」的嚴厲校規下,他們的搗蛋往往隱於人後,頂多有一兩個莫昂奇這般不怕死的堵堵槍眼。
    這一切因不知名音樂家馬修的到來而慢慢改變。馬修並不像其他學監一樣奉行木板子下出紀律,第一堂課時在校長面前對勒蓋萊克小同學的庇護引的孩子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孩子們的疑惑顯示了他們對寬容的不解——這位學監有毛病吧,這麼戲耍他都不生氣?
    在馬修對孩子們的搗蛋一次次異於往常的寬容處理後,孩子們慢慢變得安份起來。尤其是他們從馬修組建的合唱團中找到了認同感、成就感和樂趣後,個個變得如乖乖仔一般。在合唱團表演,馬修意外的恢復了音樂天才莫昂奇的獨唱時,莫昂奇眼中已不再是迷茫,而是感激了。他,他們,成長了。最後馬修被哈森校長開除後,孩子們隔床揮舞著小手,用寫在紙飛機上的稚嫩筆跡送別了那個讓他們變得可愛的馬修學監。
    這又是一部個人英雄的悲情主義電影,馬修用善良、寬容、音樂讓那些可憎的孩子奇蹟般的變得可愛起來。雖然音樂夢沒有因他的伯樂之旅變得清晰可見,但他用音樂讓他以一個老師的身份變得偉大起來。不論失落或滿足,我想,他在看到自己學生為音樂沉醉時的清澈眼神時,內心應該是被幸福充滿的。
    當然,故事少了「壞人「承托不出好人的高大。校長哈森自私自利、對孩子苛責嚴厲、毫無寬容之心……罪惡簡直罄竹難書,是的,這是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但,我看到他被球砸中後跟孩子一起踢球的場景,看到他像個孩子般站到椅子上仍紙飛機的畫面。這看起來不應該是屬於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場面啊!
    哦!不,面對一群整天笑面相迎的孩子,一直保持面部肌肉不動,面癱吧?在所有正面利好消息撲面而來時,拾起心底的童真,拌一回嫩是人之常情,好壞不論。最後哈森校長如瘋子般對馬修的嘲諷,展露出他丟棄曾經夢想後的抓狂與無奈。是啊,他曾經是個喇叭手,誰知道呢!
    查貝爾,這個曾經的壞人,作為哈森的幫兇幹了不少壞事。一度也已經以為這幫孩子無藥可救,只能嚴加懲治。在馬修的影響下,最後居然反戈一擊,將哈森校長趕出了學校。善惡本就沒有清晰的界限,能明辨且履行大是大非論者鳳毛麟角,更多的是隨風飄蕩的牆頭草,他們可能只擺動一個來回,但也難免週而復始。
    不過,完美的結局總是不夠真實。蒙多就是個犧牲品。善良的馬修在第一次面對蒙多犯錯時,並沒有展現以往的寬容,而是以「為了完成實驗,我必須保證自己的權威。」勸諫自己嚴厲起來。效果,在反叛期的孩子面前自然是火上澆油。最後,蒙多以燒掉學校的極端方式報復了莫須有的偷錢罪名。我想,若沒有先入為主的判斷,蒙多能夠享受馬修60個「孩子」一般的待遇,結果會不會改變呢?人不完美,所以真實。暫且這樣解釋吧!
    老師們都苦苦探索著育人方法,幹嘛不直接借用呢?哦對,面對從天而降的墨水,直接上去給肇事者一巴掌比原諒他來得容易實踐很多。我一直認為少兒教育是最重要的,這是人生想像力最豐富的階段,三歲看到老聽來老套,但似乎大部份精神病都是幼兒是的心理創傷造成的。此時的寬容和正確疏導至少可以讓他們不與人為惡。即便以後平淡一生,也不會渾噩一世。棍棒出教育?我覺得他們肯定想換根更粗的還回來。

 

PS:音樂超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