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褻瀆電影

2012-06-13 17:13:48

全面解讀《飢餓遊戲》現象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星級:★★★

2012年初當獅門影業以4.1億美元併購頂峰娛樂後不久,獅門CEO喬恩•費勒梅就表示,等到「暮光」的粉絲真正長大成人後,《飢餓遊戲》將會接替前者成為青少年最愛的電影。獅門的預言是對的,這部7800萬的中成本投資,沒有大明星,沒有大導演,沒有高投資的非3D獨立商業片,自3月23日上映以來便連創票房紀錄,首日票房6700萬,首周票房1.52億,八天破2億,十天逼近2.5億,17天3.03億美元,全球累計票房4.6億,截至4月8日連續成為3周北美票房冠軍,本週末票房更是超過新開畫的《美國派4》和《鐵達尼號 3D》。在前不久剛公佈的2012年MTV電影獎上,以年度電影、最佳男女主角和集體表演獎等8項提名領跑,徹底取代了之前連續幾年壟斷MTV電影獎的《暮光之城》系列。

相比「暮光」全系列,《飢餓遊戲》在票房井噴的同時,主流媒體和影迷的口碑也是一邊倒的好片。作為2012年北美第一火爆級的電影現場,獅門的電影營銷團隊也成了一個代表性成功案例。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飄紅的口碑有多少可信度?又是什麼成就了這一切?


一部青少年電影

《飢餓遊戲》根據蘇珊娜•柯林斯(Suzanne 科林斯)的同名青少年科幻小說改編,該書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份別叫做《燃燒的女孩》(Catching Fire)和《嘲笑鳥》(Mockingjay)。

故事設置在未來的北美洲,帕納姆國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它的中心凱匹特(The Capitol)位於十二個區的中央。每年,十二個區都被迫向凱匹特送去年齡在12歲至18歲的少男少女各一名參加飢餓遊戲,24人中最後只有1人能活。競技場是經過人工佈置的森林、荒原,隨處都是用來現場直播的攝影頭。當凱特尼斯(詹妮弗•勞倫斯 飾)代替被抽中的妹妹參加飢餓遊戲時,她明白這對她可能意味著死亡。在競技場上,凱特尼斯機緣巧合被塑造成燃燒的女孩,又與12區的另一個參賽者皮塔 (喬什•哈切森 飾)組成明星戀人備受矚目。凱特尼斯企圖拯救其他竟賽者的生命,使她成了電視觀眾關注的中心。這個倔強的女孩,她拒絕向遊戲規則屈服,拒絕向死亡屈服,也拒絕向愛情屈服。

儘管故事本身很像日本的《大逃殺》,但原著的作者蘇珊•柯林斯卻說:「這個故事從忒修斯和牛頭怪的傳說衍生而來。我在八歲的時候讀到了這個故事,從此之後,這個故事便在我的心中紮了根。在那個故事裡,有一個叫做克里特島的地方,每一年,人們都會送去七個童男童女,獻給牛頭怪。在我的小說中,我並不想寫一個一樣的神話故事,所以我把故事安排在了未來的被毀滅的美洲,用當代人的視角和價值觀創作了《飢餓遊戲》。故事裡的卡特尼絲就是忒修斯,牛頭怪被升級成了政府和那種無形的體制與壓力。究其故事本身來說,這就是最簡單的古羅馬的角鬥士的故事,加上的現代的內容而已。」

凱特尼斯除了共患難的明星戀人皮塔之外,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蓋爾(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飾),雖然這一部中蓋爾的戲份只有開始的一點,但他將在續集中成為主角,上演一場「一女兩男」的三角戀。

除了同是青少年電影和火爆現場,這也是《飢餓遊戲》被拿來和《暮光》系列對比的原因。為了不成為瓊瑤式的言情劇,電影在改編階段就幾乎全部去掉了愛情戲份,將女主角的成長作為電影的主線,同時還在刻畫反映獨裁統治和底層人民暴動的主題。影片PG-13的分級更是預示著這不可能是另一部《大逃殺》,血腥、暴力和人性的醜惡更不是這場殺戮遊戲的重點,重點是24人中會有1個人可以活下來。


何為青少年電影

青少年電影其實就是青春電影,主要以青少年生活為題材。在近些年的美國青春電影中,青少年的形象大多可以概括為積極的、浪漫的、墮落的以及顛覆性的青少年形象等幾種,這些形象的出現和青少年的生活狀態與心理特徵等方面的因素緊密相連。由於好萊塢成熟的商業體制以及美國文化的影響力,好萊塢的青少年電影這一類型片也越發頻繁的進入大眾的視野。

美國學者埃•拉賓認為,青春片的核心主題是「作為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既不是無能為力的兒童,又不是自立的成人,而是出於一種成長中的過渡階段」,它涉及「年輕人的生活脫離大社會中成人所關心的問題和責任的專一」。這也明顯使得青春片標誌著一種統一的消費行為,其中既包括每個時代對電影的消費,也包括對電影中所表現的時尚的消費,也就是說這些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青少年心想事成的實用主義心理。儘管青少年幾乎從未被視為影迷中最富洞察力的骨幹群體,但他們無疑是最為有力的青春片電影票房的保障。

這類電影儘管故事風格可以完全不同,表現手法多樣,但卻都不同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的心理特徵以及生活狀態,主角往往都是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怕挫折,並充滿熱情的青少年形象。愛情往往是這類電影的主線,這和青春期不無關係,青春期正是青少年對異性的心理需求表現最為突出的時期,也是最容易並最渴望與異性交流、了解並成為朋友的時期,應該說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現對異性朦朧的情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愛情也因此成為青春電影中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

青少年電影的火爆也是由來已久的,比如《美國派》系列、《歌舞青春》系列和《暮光之城》系列就是很好的例子。《飢餓遊戲》除了愛情這條複線,主線是一個女孩的成長,凱特尼斯的獨立、猶豫、掙扎讓很多年輕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真人秀火爆的當下,娛樂至死和消費主義早就不是新鮮的詞彙了,《飢餓遊戲》這樣一場《大逃殺》式的暴力真人秀備受追捧也自有它的原因。



充滿智慧的劇情

《飢餓遊戲》的劇本有著好萊塢商業一貫的簡潔,簡單的總結便是「選擇貢品——生存技能訓練——飢餓遊戲過程——主角獲勝」。劇情雖然簡單,但是在邏輯和細節方面都很出色。

比如電影一開始凱特尼斯和蓋爾的青梅竹馬,一是為了後來的三角戀做鋪墊,二是介紹蓋爾對於凱特尼斯一家人的照顧和幫助,三是提到如何反抗這種飢餓遊戲的後果及可能性。蓋爾覺得如果沒有人去觀看直播,就不會再有遊戲了,還覺得他們應該逃到森林中隱居。凱特尼斯的全盤否定說明了獨裁政府的威力之大,他們無處可逃,唯有順從,這也為後來三部續集中的革命埋下了伏筆。

比如凱特尼斯從5區貢品Foxface(傑奎琳•愛默森 飾)手中拿到的有毒漿果,這位貢品為人極端聰明,是戰術和策略大師,在飢餓遊戲中沒有親手殺過一個人。採摘有毒漿果正是她以備絕望之時自殺所用,最後剛好滿足了男女主角欲絕望殉情的劇情需要。更有4區黑人貢品Thresh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拯救凱特尼斯,凱特尼斯和Rue之前的友誼就是最好的鋪墊。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之前生存技能訓練階段,每一位貢品被提到的特長都會直接影響後來的劇情推進,影響著其他人的命運。劇本在細節的處理上看似點到即止,卻透漏了豐富的資訊量,每一個細節的鋪墊,都會對劇情走向產生巨大影響,猶如一場蝴蝶效應。



絢麗的奇裝異服

《飢餓遊戲》中的施惠國中心凱匹的居民裝扮特像蒂姆•伯頓的《愛麗絲夢遊幻境》,當伊莉莎白•班克斯一身紅桃皇后的裝扮現身,就差做成卡通版了。

本片的服裝設計Judianna Makovsky曾憑藉《奔騰年代》《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和《歡樂谷》三次提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設計靈感來自於19世紀高級時裝,想要給人上流貴族氣質,加上明亮的顏色又能有未來潮流感,這位設計師也曾在哈利波特時就設計過這種古怪的服裝。電影中整個國會簡直就是各種時尚潮人的聚集地,一些離譜的彩色假髮,誇張的彩妝和眼影,色彩鮮艷的服裝,在帽子的設計、指甲的裝飾、袖口的誇張和腰部的剪裁上更是凸顯出一種不真實的未來感。劇組更是製造了600多套奇裝異服,當他們這些國會居民在電影中出現,壯觀的場面可想而知,這簡直就是一場化妝舞會!

除了造型拉風的伊莉莎白•班克斯,女主角詹妮弗•勞倫斯的造型相對簡單的多,為了劇情需要,大地色調的服裝和戰鬥靴也足夠搶眼,倒是那件訪談節目上轉起來可以燃燒的紅裙子讓人印象更加深刻。為了特技需要,很多服裝的面料都是防火的,詹妮弗本人更是開玩笑說可以穿著這些衣服下地獄了。

就算設計師不會承認這一切看上去很像《愛麗絲夢遊幻境》,但一向火眼金睛的影迷們早就炸開了鍋,喜歡或者吐槽的都大有人在,其實重要的是這一切頗具觀賞性,甚至可以引來一些時尚雜誌的目光。蒂姆•伯頓的絢麗色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接來下的新片《黑暗陰影》同樣如此。



逼真的獵殺遊戲

影片中飢餓遊戲的還原上非常逼真,這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緊張刺激的獵殺逃亡,時刻充滿著恐懼的環境,這是佔據了影片的大部份時間。作為一部PG-13的青少年電影,弱化暴力元素成了小小的遺憾,影片還為拿到這個評級剪去了7秒鐘的畫面。

為了弱化24位參賽者只能活1位的遊戲規則,電影也有意弱化了死亡,一直在強調活著勝出。最終在影片中有名字的角色只有9位,大多數人都在遊戲剛開始的60秒後被秒殺了,只有主持人(斯坦利•塔奇 飾)口中熟悉的炮聲記錄著已死去的貢品人數。

角色們的戰術、策略和直覺又直接影響著貢品之間的敵對關係,讓整個競技場更加危機四伏,同時也讓這些角色身上閃現人性的光輝,而不是簡單的活體道具和符號擺設。肩扛的攝影劇烈晃動更是凸顯了遊戲的緊張感和臨場真實感。

飢餓遊戲的大部份內容都是原封不動的照搬原著,滿足了原著黨,也還原了書中的描述。在劇本改編中也新增了一些原著中沒有情節,比如最後來自2區的參賽者Cato(亞歷山大•路德維希 飾)最後的那段台詞。他是遊戲中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也是最後一個被殺死的貢品,最後連這位最強悍的貢品都絕望了,無法擺脫被遊戲操控的命運,他的一番話不僅昇華了電影的主題,還讓凱特尼斯徹底領悟了飢餓遊戲的規則。


佳片,但非神作

《飢餓遊戲》票房數字霸氣外露的同時,國內外媒體和影迷的口碑同樣亮眼。IMDB上89488位觀眾平均分7.7,Metacritic網站44家媒體的平均分為67,437位用戶打分為7.1分。 「爛番茄」246家媒體新鮮度85%,平均分7.2;觀眾新鮮度同樣是85%,193317位觀眾投票平均分4.2/5。國內的豆瓣用戶4325位觀眾平均分為7.0,時光網520人評分更是高達8.2 。

「爛番茄」總評語是「劇情緊張,表演精彩,抓住了原著小說中戲劇化的暴力、純粹的感情和豐富的內容」。《洛杉磯時報》和《好萊塢報導者》除了盛讚「敘事結構清晰,故事進展處理得當,主要人物性格鮮明」「敘事導向非常清晰,忠於原著,引人入勝」,還紛紛稱讚女主角的詹妮弗•勞倫斯,稱其就像原著中走出來的一樣。

影片的選角非常成功,無論是憑藉《冬天的骨頭》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90後女星詹妮弗•勞倫斯,還是《孩子們沒問題》中小兒子喬什•哈切森,「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弟弟利亞姆•海姆斯沃斯更是在外型上就秒殺了眾人。幾位新人的表現在口碑上絕對完勝,缺點大都集中在電影本身。對於自己手中的演員,加里•羅斯非常滿意,他說:「這群年輕的演員非常具有創造力,而且,他們在片中的表現著實令我吃驚,尤其是詹妮弗•勞倫斯的表演,沉靜自然、又具有爆發力。」

《飢餓遊戲》曾為了拿到PG-13的評級刪掉過7秒鐘的鏡頭,這個分級使得暴力和獵殺遊戲變得有點小兒科,大量晃動的肩扛攝影更讓本來就有限的動作場面有虛晃一槍的嫌疑,快速剪輯更讓暴力鏡頭幾乎都沒有剩下,全片最恐怖的鏡頭就是美女參賽者被馬蜂蟄死後浮腫變青的臉了。也難怪有影迷吐槽晃動的攝影讓人感到不適,如果說這可以增加劇情的緊張感,那大量的普通對話鏡頭中,鏡頭還是甩來甩去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其次電影雖有2個多小時的片長,但科幻、親情和愛情戲份都還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電影后半段遊戲操控室裡那些炫目高科技,憑空製造的兇猛老虎更是讓人懷疑自己的智商,毫無科學原理可言,直接將軟科幻換成了偽科幻。對於女主角推動心路歷程成長的親情元素,除了片頭的一帶而過,被毒蜂螯傷陷入昏迷之後,女主噩夢中關於父親的回憶也看似畫蛇添足。原著中大量被砍掉的愛情戲份,讓影片結尾時凱特尼斯和皮塔突如其來的愛情顯得近乎狗血。皮塔對於凱特尼斯長久以來的暗戀和情感鋪墊只剩下幾秒快速的閃回,凱特尼斯的對於皮塔的情感糾結也不見了,而且鏡頭還特意給了蓋爾幾個莫名奇怪的特寫,似乎在暗示著續集中的火爆三角戀。

太多點到即止的敘事線索足以更人詬病,但考慮到續集的問題,一切也很容易讓人理解並接受。影片整體上瑕不掩瑜,電影在還原「飢餓遊戲」比賽時非常好的還原了小說的精髓,清晰的敘事結構時刻操控著影迷的觀影情緒,在娛樂性方面做的非常成功。按照這個路線,相信接下來的3部續集中也會弱化三角戀情,將戰爭與革命當成敘事的重點。對於一部青少年電影,《飢餓遊戲》牽扯到反戰、反獨裁這類厚重感十足的電影主題,又有著精細的電影運作和討人喜歡的演員,就算成年人不會喜歡,至少也不會討厭。



瘋狂的網路營銷

獅門這種獨立公司宣傳方面燒錢自然比不過20世紀福克斯、華納那類財大氣粗的主兒,但鎖定目標群的網路營銷卻讓值得很多公司借鑑。負責《飢餓遊戲》市場營銷的團隊只有21人,預算為4500萬美元,而好萊塢大片的宣傳預算動輒就高達8000萬乃至上億美元,營銷團隊也常會接近百人。

早在2009年春,獅門影業集團就通過社交網站Facebook發佈消息。獅門更是聯手微軟建立專屬網站thecapitoltour.pn,該網站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網站的HTML5 技術賦予了其介面以流動感,鏡頭光暈,視訊投影等電影效果以及一些獨家的電影情節,能夠吸引大批電影發燒友的目光。用戶能夠使用自己Twitter 或Facebook 的帳號登陸該網站,在這個網站上,訪客可以獲得一張數字身份證,上面標註他們住在影片中的施惠國,並可將朋友們的臉佈置於頁面各處以營造一種熟悉的社交氛圍。微軟還為IE用戶特別設計了兩個彩蛋,首先是在中控室輸入 「ivolunteer」並點擊地圖部份;其次是在紀念大道上點擊Katniss 和Peeta 來獲取培訓中心的一個片段,有超過80萬人在這個網站上登記。

獅門的網路營銷團隊將重心鎖定年輕人使用最多的社交網路,以Facebook、Twitter為重心,從2012年3月開始,為了能使該片Facebook頁面不同於其他的電影頁面,獅門影業專門組織一隊工作人員維護其網路頁面。數位市場營銷部的高級副總裁為整體線上活動設計了宣傳日程表,運用電子錶格詳細標明之後數月每天甚至是每分鐘需要宣傳的內容。在接下來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每日的更新覆蓋Facebook、Twitter、YouTube、Tumblr和iPhone遊戲,影片Facebook帳號的粉絲更是超過300萬。

獅門的病毒營銷方式可謂五花八門,2011年10月5日他們就率先發佈了《飢餓遊戲》12區海報,同時用戶可以自己前往「凱匹特」網站(thecapitol.pn)註冊。12月16日他們發佈了一款新海報,這款海報的發佈方式也是挺有意思的:讓網友在twitter上搜尋海報的碎片,然後就像玩拼圖遊戲一樣把它們拼出來,結果100塊碎片很快就被全部找到了。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美國當紅小天后泰勒 Swift發佈了單曲《Safe & Sound》,也就是《飢餓遊戲》的主題曲,單曲在iTunes上發行12小時內就成為最熱門單曲TOP10,接來下的MTV之類的發佈更是吸引了無數歌迷的目光。2012年2月11日,電影又發佈了三款病毒營銷互動海報,三位電影中的角色推銷起了與他們身份特點相符的產品。威斯•本特利(Wes Bentley)——第74屆飢餓遊戲總製作人Seneca Crane推銷起電動剃鬚刀;斯坦利•圖奇(Stanley Tucci)——飢餓遊戲電視主持人Caesar Flickerman推銷起牙膏;蘭尼•克拉維茨(Lenny Kravitz)——女主角凱特尼斯參加比賽的造型師Cinna更是推銷起化妝品。到了2月14日情人節,獅門怎麼肯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進行病毒營銷,他們以片中帕納姆國總統科利奧蘭納斯•斯諾(President Coriolanus Snow,唐納德•薩瑟蘭 飾)的名義向一些媒體送去了白玫瑰和一封信。在小說里,他也給女主角凱特尼斯送過玫瑰花。



紮實的傳統營銷

雖然在線遊戲和社交網路讓海報、預告片、電視廣告等傳統營銷模式成了配角,但這些和跑場子、拼星光、站人場的傳統營銷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先後發佈的電影海報超過百張,傳統的預告海報、角色海報、正式海報除外,還有各種惡搞版海報,吸引眼球的有「勸觀眾只管鼓掌,面對殺戮遊戲不要有同情心」的版本;還有各位大師版,包括希區柯克、費德里科•費里尼、伍迪•艾倫、沃納•赫爾佐格、泰倫斯•馬利克、麥可•貝等人,甚至還有深作欣二的《大逃殺》版、《亡命駕駛》版、皮克斯等熱門電影版海報。首款正式版預告片在iTunes發行當天24小時的點擊數超過800萬,隨後的4款電視版預告片和幾段電影片段也連續的佔據著各大播客網站。預告片如今也早就成了Youtube、優酷等播客網站的高點擊量視訊類型之一。

電影的平面宣傳除了連續登上《好萊塢報導者》《娛樂週刊》《完全電影》等50多本雜誌的封面,就連《名利場》也特意為《飢餓遊戲》的全體年輕演員們拍攝了全家福。電影主創們現身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各大城市的首映禮、見面會和主創訪談也連續的在很長時間內每天佔據著電影網站、平面媒體和報紙雜誌的娛樂版、時尚版和電影版。獅門更是發放了80000張海報,確保廣大市民可以在公告牌和公共汽車上隨處看到電影的宣傳。

最近美泰玩具(Mattel)還根據凱特尼斯在「飢餓遊戲」比賽時的造型推出了一款芭比娃娃,有著豐富而逼真的細節,相信在接下來的3部續集上映之時更多款角色造型的玩具也會紛紛出現,搶佔玩具市場的同時也像最近的《復仇者聯盟》玩具那樣為影片的宣傳造勢。


後記:現在已確定《我是傳奇》的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將取代之前主動請辭的加里•羅斯,執導續集《燃燒的女孩》。第二部的籌備時間倉促也是加里•羅斯主動請辭的重要的原因。這似乎不是一個好兆頭,第二部的劇本也已有原著作者蘇珊娜•柯林斯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編劇賽門•比尤弗伊創作完成,即將於8月份開拍,主演詹妮弗•勞倫斯還要為20世紀福克斯明年1月開拍的《X戰警前傳2》趕出檔期。續集將於2013年11月22日上映日期。而小說的第三本《嘲笑鳥》將會分成上下集,至於影片能不能像《哈利•波特》系列那樣一直延續票房和口碑的火爆還需要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



【鳳凰網】稿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