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王者逆襲--Coriolanus

科里奥兰纳斯/王者逆袭(台)/英雄叛国记(港)

6.1 / 29,021人    123分鐘

導演: 雷夫范恩斯
編劇: 約翰洛根
演員: 雷夫范恩斯 傑瑞德巴特勒 潔西卡雀絲坦 布萊恩考克斯 凡妮莎蕾格烈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世語星說

2012-06-19 17:03:18

被放逐的孤魂:科里納蘭納斯


    看完拉爾夫•費因斯執導的電影《科里奧蘭納斯》,感覺古希臘悲劇又復活了,上豆瓣後才知道這是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難怪裡面台詞充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華麗鋪陳。藉機拜讀了莎翁的《科里奧蘭納斯》,劇中要告訴人們的是:

    最致命的打擊,是信仰變成欺騙;
    最了解你的人,是你最大的敵人;
    最高貴的靈魂,眾人須把它毀滅。

   影片瀰漫著尼采哲學氣質,不知是不是我的審美與我的知識背景有關。看到馬歇斯作戰時我想到了巴頓,這分明是尼采對戰爭的熱切讚美;我不知道尼采有沒有讀莎士比亞的《科里奧蘭納斯》。

   無論在精神上還是身份上,卡厄斯•馬歇斯都是天生的貴族,他確實是整個菁英文化的純粹代表,他擁有一切高貴人的品格,他是那麼桀驁不馴同時忠誠耿直;他對群氓的蔑視,是在站在宗教聖徒式道德批判上的,同時也站在貴族菁英政治立場上的發自內心的鄙視烏合之眾。他對神靈的敬畏、對統治秩序的守護以及對戰爭的瘋狂,侵染著斯巴達人的尚武精神。古希臘人渴望戰鬥、鄙視群眾、呼喚理性的精神,在馬歇斯身上得到完美體現,馬歇斯似乎就是尼采所熱情呼喚的「超人」,他的精力如大海般充沛,他鄙視大眾,對真正的強大的敵人反而發出由衷的讚嘆,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人牽制,按照自我的判斷來實現自己。

  卡厄斯•馬歇斯也許歷史上的「反動分子」,因為他與當今民主價值觀格格不入,對於獲得「多數人」同意的民主制度不過是要控制選民情緒,極盡諂媚討好之能事,事實上,一旦攫取權勢就會「棄群眾於不顧」,因為從一開始就只需要利用群眾高亢情緒,而不是利用正義來實現權力,馬歇斯或許深知這一點,他堅定的選擇貴族保守統治,不願意同流合污。這其中充滿了對現代政治的嘲諷和揭露,一群搖擺不定、是非不分的人群會不會把「民主政治」變成無惡不作的「暴民政治」?打著「人民」旗號的革命,實際上只是幾個野心家的無恥勾當,這在無論哪一國曆史不是一幕幕的上演嗎?

  因而影片充滿著無可救藥的「文化傷感主義」,潔身自好的人們註定要受到污垢,一心為國效忠的軍人理所當然不容於世,堅守高貴的操守會被認為是「驕傲的,不合群的」,是人群必需要剷除的「毒瘤」。

   一個清高的英雄史詩還不足以構成我喜歡的理由,我之所以說本片是「希臘悲劇精神的復活」,是因為《科里奧蘭納斯》似乎抓住了希臘語境裡非常重要的兩個私密:「戀母情結」和「同性戀」,二者在希臘文化中代表世界上最高貴、最純淨的情感,因為他們都是天生的、無慾的,是生命意志的體現。

   在莎劇中這兩種古老的情結已經變得異常微妙,變成了純粹文化意義上的追思。馬歇斯愛他的妻子,但是妻子只是「靜默的好人兒」,兒女柔情不過是他男人世界裡的小小點綴,也不能對他施加影響;而他的母親則有這種能力,馬歇斯違心的競選執政官,並最終放棄怨恨,都是對母親意志的屈服,骨子裡深刻「俄底浦斯情結」讓他的命運充滿悲劇性。而在精神世界裡真正平視馬歇斯的只是奧菲狄烏斯,他們惺惺相惜,他們戰鬥時,充滿仇恨和殺戮,絕不手下留情;他們合作時,彼此欣賞和接納;他們都是世間罕有的一流入物,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爭鬥超越了狹隘的民族鬥爭,而變成兩個英雄光明磊落的鬥爭。影片的最後,奧菲狄烏斯將馬歇斯攬在懷裡,溫柔的像情人擁抱一樣,而這阻止不了他憤怒的匕首捅向馬歇斯的胸口,在他死在自己的懷裡的一剎那,奧菲狄烏斯無比沉痛的親吻馬歇斯的面頰•••••••。

    馬歇斯悲劇在於他不肯向世俗低頭,他的死是自我選擇的,他不會死在羅馬而死在了安息城,因為羅馬遺棄了他,他也背叛了羅馬,安息城卻是他戰鬥過的地方;他不屑於死在一場瑣小的戰爭中,他要死於他佩服的奧菲狄烏斯之手。

    他用他的死證明他的戰鬥和不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