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有水自成溪

2012-06-20 01:53:31

關於人性——解讀電影《金陵十三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多面性的人物形象
        在《金陵十三釵》中人物性格的設定都具有多面性,影片通過角色的多面性來體現人性。確實,人的多面性也正是對人性的直露,畢竟大家都只是普通人,而電影通過普通人的犧牲來表達最原始的人性,也正是這些角色的多面性使整部影片立體起來。
   (一) 約翰神父
        一個美國入殮師,為了錢從安全區來到教堂給神父做殯葬,從一開始這個角色就給人矛盾的感覺,第一感覺是貪財。一個二流子,開口閉口必談錢,來做殯葬談錢、修卡車談錢、甚至還翻箱倒櫃的去找值錢的東西,但他也有可愛的一面。女學生為不能及時出城而大打出手的時候,他阻止她們、安慰她們,並自嘲不會安慰人,實際上他做的很好。到後來親手給女學生做麵包,這他給人的感覺是暖洋洋的。但是當他看到妓女們後又表現出放蕩不羈的一面,和妓女調情,在他喝醉後就是個十足的流氓,恨不得掐死他。可是當女學生面臨險境的時候,他又以「神」的名義站出來,站在了女學生的前面,從此刻開始他的形象就豐滿起來。進一步昇華是在他冒著危險去找脫離人群的兩名妓女,他當然知道會有危險,最壞情況就是一命嗚呼。可是他還是走出了教堂,並且在碰到老朋友說有機會逃回美國時候,也很堅絕地拒絕,選擇留下,他已經把自己和教堂裡面的人融為了一個整體。到最後為妓女們化妝、送他們上車,帶著女學生們出城這些情節也就是很順理成章的事了。影片中墨玉就說,他的臉就是最好的通行證,所以他想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那種險境,他沒辦法使自己丟下那些學生,沒辦法同朋友一起離開,他朋友也罵他瘋了,不過就是因為約翰心中那份良知、那份不忍,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墨玉和妓女們
     人物裡面給人感覺最飽滿的便是玉墨了。她顛覆了人們對妓女的印象:美貌、善良、勇敢、才華,她都具有。最先知道只有靠約翰才能離開南京的人是她,最先懂得要保護女學生的是她,最先決定代替女學生去赴宴的還是她。同時還是個情種,她也曾愛過一個男人,至今依然不曾忘懷。我們能從玉墨身上讀出來的還有一種優雅,那不是別人能模仿出來的,可以說玉墨這個形像是整個劇中不能忽視的強大存在。
    妓女給人的感覺大多就是「放蕩」、「婊子無情」、「商女不知亡國恨」。在影片中她們雖然嘴上咄咄逼人,卻心地都很善良。豆蔻為了給浦生彈奏《秦淮景》,冒著生命危險回妓院拿琴弦;當學生們想跳樓的時候,她們決定站出來代替學生們去赴宴。其實,她們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小小幸福。豆蔻希望浦生娶她,然後跟他回家種地;春花一直在等那個承諾為她贖身的男人。她們都嚮往幸福,只是抵不過命運的折騰罷了。
        (三)、長谷君
         長谷君這個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亦正亦邪」。本來對於一個指揮侵華的將領來說正是肯定談不上的,但是渡部篤郎這個演員的長相很正氣,而且剛出場又是道歉又是送食物,還彈鋼琴、唱家鄉的童謠。這時甚至門口的守衛、旁邊的日本軍官都情不自禁的合唱,這些都使人很容易對他產生好感。這個時候我不禁有了一絲的期盼,盼望長谷君真的是個謙謙君子。然而後來強勢不容辯駁的讓受害方女學生去參加他們這些侵略者所謂的慶功宴卻表現的如此殘忍,至此原來的希望破滅。這才是最殘忍的事,明明給人希望,但是最後卻是他再次把希望戳破。
        、孟先生
     孟先生,他所代表的人群非常之多。抗戰時期出的漢奸的確不少,說到漢奸我們第一感覺就是厭惡,但是在劇中他卻表現出讓人同情的一面,可以這麼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女兒。原來以他的關係,他和他女兒是可以平安離開南京的,由於他女兒堅持要和同學一起離開,孟先生無奈也只能留下。為了他女兒他可以傾家蕩產把財產都送給加藤中尉,也可以不顧危險給約翰送工具,我們難道還能說他是為了自己而當漢奸的嗎?劇中他和約翰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既不能救國,也不能救民,我只能救我自己。」也許有人會說他狹隘,說他這是為自己的不堪辯護,可是他也只是個生在戰亂之中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而已。我的想法比較激進,國強民富你去當漢奸是你無恥,但是當一個國家連保護他的子民的能力都沒有的時候,你有什麼資格去責怪一個普通人對國不忠?
         (五)、李教官
          我一直覺得李教官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也一直對這個角色偏愛有加。他領導的小分隊在掩護女學生去教堂的時候,面對隊友的疑問,他堅定的說了聲「打」。為了學生的安危,他完全不顧自己的性命,最後隊友基本都犧牲了,李教官存活了下來。即使戰亂他的身體受到很大的衝擊,他依舊一路扛著只剩一口氣的浦生,還頂著妓女的罵名把浦生安置在教堂的地窖裡面,只為讓他走之前能暖和點,而浦生只是他路邊遇見的一個陌生人。他總體給人的印象就是果斷、堅強而細膩。但是當他打算離開教堂時候,聽見女學生唱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這眼淚是感動、是害怕或是為自己犧牲兄弟的惋惜、又或者是為這個國家的命運的無奈,還是對唱歌女學生裡面那抹平和的嚮往?原來他也只是個普通人,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堅強,他那確確實實的流淚感動了很多人。以及他悄悄放下的那隻女學生的鞋,這麼多細節都充實了李教官的形象,有血有肉,是那個時候中國戰士一個很真實的反映,為著國家,他們一直在犧牲,在付出。可是他們畢竟也只是普通人,簡單得再簡單不過的普通人罷了,怎麼能不鍾愛美好?
          (六)、喬治
           剛開始時候我覺得喬治就是個娘娘腔,在劇中的成份就是為了搞笑,並且認為對這點他做的很好。他的那句「二流子,」給整個影片減少了一片沉重,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麼無力。帶領女學生去教堂的路上的數人數、拿著竹竿想把妓女打下牆、阻止約翰到處翻找東西,後來學生責怪他怎麼把妓女放進來了,他也只能無奈的說道她們不講理。學生和妓女們打架的時候,他衝過來只能空扯著嗓子喊「你們大人怎麼欺負小孩啊」,這一人物給人感覺就是軟弱、無能,什麼都幹不好。但是當缺少個代替學生的妓女時,他卻站出來,那麼的堅持,說不出的感動,他沒注意到,自己也是個孩子,到這我們才發現他非但不軟弱,反而堅強無比。
      (七)、學生們
       學生們在劇中的表現也是既有自私的一面和善良的一面。在影片的開始,學生們想一起擠進廢墟中躲躲,裡面的學生卻一直喊沒位置了,不管怎樣,在那麼危險的時候把人往外推,多少讓人覺得心寒。但是小珍在身中多刀後卻一聲也不吭,只為了保護一起避難的同學,再後來當女學生在地窖口被日本兵發現的時候,她們也是果斷的往樓上跑,而不是連累她們並不喜歡的妓女們,不過樓上又有什麼地方能躲呢?整部影片裡學生們給人的形象就是單純而有些孩子氣,認為妓女們很髒,所以不讓她們進廁所,為此還大打出手,但是即便如此卻依然不連累別人,這也是她們善良的本性。
      二、視角
     在這部電影中,所運用的視角主要是通過女學生書娟來講訴、以書娟作為第一人稱描寫的,電影以她的敘述作為開頭和結尾,也就是以她作為這個故事的線索。電影中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大多也是這個女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而並不是將重心放在戰爭的主角——男人們身上。在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直以為又是俗套的英雄救美故事,以為李教官是絕對的主角,可想到電影名字覺得不對,才按住性子繼續往下看。後來發現確實不對,這部電影中妓女與女學生之間的相互關係和情感變化在影片中戲份最多,也是最精彩和最精華的部份。而她們之間的關係在戰爭的大環境下是往好的一面發展,這讓戰爭成了配角。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導演通過孩子眼中的世界告訴我們,她們所記住的更多的是好的一面,當然在戰爭中還存在著另外一面,而這另外一面,比如豆蔻和香蘭的死就是通過約翰傳達給我們的。所以《金陵十三釵》是多視角拍攝,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的兩個方面,既有溫暖的一面也有殘酷的一面。
        三、色彩
       張藝謀的作品像《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十面埋伏》等總是會出現一個紅衣女子,大紅色是他電影的一大亮點。《金陵十三釵》中開篇就是灰茫茫的一片,讓人分不清方向,有人說張藝謀既然那麼喜歡紅色,為什麼不用血紅作為開篇。血紅確實能給人帶來很大震撼,但是這灰茫茫的一片更加符合當時國人的心理,心慌、茫然不知所措。在影片前部份的色彩都很黯淡,服飾都是樸素的黑灰色,然而當十三釵出場的時候,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這些女人身上,李教官的瞄準鏡,喬治的門縫、學生的偷窺,都注視著這群衣著鮮亮的女人身上。十三釵的風情也是通過這鮮艷的衣服顯現的,玉墨的綠色是這些顏色中最亮眼的顏色。她們就像一江春水般融化了那冰冷的黑灰色;而當十三釵住進原來學生們躲避的地窖的時候,地窖和教堂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像學生們自己說的那樣「那又暗又臭的地窖變成香的了」。在拍地窖的時候用的是暖色調,顏色十分耀眼;而教堂裡面用了是冷色調,蠟燭微弱的光線、玻璃那生硬的反光、還有冷冷的月光。但在影片最後,十三釵換上了學生們的衣服的時候,地窖的色調也變成黑白的,預示著這個時候學生和十三釵的隔閡完全的消失了,如果說之前學生和妓女之間存在矛盾的話,那麼現在我們可以感覺她們已經融為了一體。
      四、充斥人性的劇情、配樂和鏡頭
     (一)、劇情設置
       整個故事都發現在教堂中,這個本該神聖、安詳的地方,戰爭卻讓整個南京沒有一寸淨土,安全區並不安全。教堂外地板上的那個紅十字架如此醒目,日本兵對學生施暴時,約翰拿著十字旗幟咆哮,但是旗被日本兵一刀砍斷,而且報以冷笑。在戰爭面前那些禮儀、規範僅僅如那被隨時可以被砍斷的十字旗而已,戰爭的冷酷無情,侵略者的獸性是那麼赤裸裸。
       妓女替代學生去赴宴這是影片的中心內容,也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妓女作為階級的底層,是墮落卑賤的代言詞,而女學生純潔嫩稚。在妓女門剛進教堂時候,女學生們是不屑是鄙視,無論怎樣都覺得妓女是風騷是骯髒的,可是最後這群知識分子卻需要下賤的妓女去挽救,這本身就很諷刺。就像約翰在敲打裝酒木箱時候發出的困惑,「我們這是在幹什麼?不是說人生而平等嗎?」而喬治也只能說「我們也沒辦法啊」。為什麼讓妓女代替學生?而為什麼除了約翰發出困惑之外大家都覺得這樣做沒什麼不妥,妓女的命更賤嗎?縱使學生應付不了日本軍,縱使學生們應該受到保護,可是妓女們難道就不應該受到保護嗎?她們放在天枰上是一樣的。這是人性的衝突,在必須犧牲一個的時候該犧牲誰,這是張藝謀為我們提供的值得思考和討論的話題。
       平時看過太多慷慨赴死的情景,但是小蚊子在將要上車時候的反悔,眼前不由一亮,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會害怕,況且她們只是一群年輕的女人,她們的害怕才是她們此刻最真實的本性。
       (二)、配樂
        影片中出現的音樂主要有三個部份,一是妓女們合唱的《秦淮景》,二是長谷君演奏的《故鄉》,三是女學生們合唱的教堂頌歌。當十三釵唱起秦淮景的時候,鏡頭切換到她們在舞台上的妖嬈姿態,其實就算沒有這鏡頭,隨著那溫婉柔美的曲調中,我們腦海中也可以浮現出那情景;而當長谷君彈唱《故鄉》時,在我心裡確實有一些感觸,在我原來看過的抗日題材電影中,有關日本人的描寫都是冷漠無情,這電影我比較喜歡的地方也就是他的這部份,他比較真實的還原了戰爭中的人物,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人不管他犯多大罪,他思鄉的情緒都應得到尊重;學生們演奏的教堂頌歌,曲風飄逸空靈,帶著一絲純淨、聖潔,和戰爭的場面格格不入,在緊張的氣氛中給人一絲喘氣的機會。這三首曲子都如同天籟,它們為人們哭泣,它們藐視戰場,讓人們忘記不安,這和鐵達尼號上船將要沉沒的時候,那幾個演奏家一樣,同屬於上帝的曲子。
     (三)、慢鏡頭
      影片中出現的幾次慢鏡頭,一次是士兵炸坦克的一幕,日本兵的子彈穿過玻璃,破碎的玻璃,以及十三釵唱《秦淮景》時鏡頭切換到一組慢鏡頭中。士兵用肉盾去炸坦克,這組鏡頭讓人看到了他們不願當亡國奴的決心,誰不想活下去?但是作為軍人他們有自己的責任,當我們看到後來在地窖中李教官被妓女們說的那麼不堪的時候,再聯想起這一幕,會不會想要替士兵們喊冤?而慢鏡頭的子彈則更具穿透力,它讓人清晰的看到子彈的軌跡,但又讓你無能為力,產生一種乏力感,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就在你面前死去,這是多少殘忍的事,你多想大喊快閃開。教堂的玻璃多次出現,顏色鮮艷,但是它卻擋不住子彈,給觀眾帶來一種「碎」的感覺,碎的不僅是玻璃,更有一種生活環境的破滅。在最後,女人們摔碎玻璃,表達她們堅定的決心,當看到她們藏著玻璃碎片的時候,離別的悲情立馬被渲染,我們也能大概猜到她們的結局。在之前她們商量的時候,墨玉是這麼說的「小日本只要不是發了瘋,總不至於要了我們的命吧」。她們確實去幹了一件頂天立地的事,一件足以讓世人對她們刮目相看的事。
     (四)、長鏡頭
      在電影《金陵十三釵》中,出現一個堪稱經典的長鏡頭,時間將近有2分半,也就是香蘭和豆蔻回去拿東西被日本兵追趕的那部份。從她們相遇日本兵到躲了起來,剛讓我們緩了口氣時卻發現豆蔻的琴弦掉了,再次被日本兵發現。接下來繼續逃跑、上樓、中彈、跳水,這裡攝影機要用到推、拉、移、跟等運動拍攝方式,完成遠景、中景、近景和特寫等鏡頭。我們可以看到豆蔻香蘭的害怕,暗暗為她們捏一把汗,為她們著急,希望日本兵追不上他們。對,這就是長鏡頭所帶來的真實感,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給人絕對的真實感,而這個真實感也給我們帶來了緊迫、刺激感。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中,豆蔻依然要回去找琴弦,她並非不害怕,可是她為了在浦生生命最後一刻,談一首完整的琵琶曲給他,聽全然不顧這些。當然,豆蔻的結局是悲慘的,張藝謀用悲慘寫實的方法給我們展示出讓人難忘的場景,最後約翰帶回了那帶血的琴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