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血世紀--Daybreakers

嗜血破晓/猎血都市(港)/黎明时分

6.4 / 135,200人    98分鐘

導演: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編劇: 麥可斯派瑞格 彼得斯派瑞格
演員: 伊莎貝拉盧卡斯 威廉達佛 伊森霍克 山姆尼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arlesqin

2012-06-24 09:02:37

寓意深刻的一部片子,卻很少有人看懂。


突然爆發的瘟疫,極具傳染性,被傳染的人有強烈的嗜血的本能,同時嗜血是唯一讓這一種族存活下去的方法。任何物種的產生都以延續種族為第一要務,本能與切身需要是一體的。

變成吸血鬼的人,獲得了不死的生命,象徵特權。為了維護特權,就要吸人的血。由於有自我意識,吸血鬼把人看做是低等生命,這無疑是為自己邪惡的殺戮行為無恥的找理由,如同希特勒。

絕大多數吸血鬼恐懼再變成人,因為不但要失去既得的特權,而且還要被強大的邪惡族群吸血。沒人想成為弱者。人對邪惡的暴力勢力難以抵抗。

吸血鬼的弱點是陽光(暗喻陽光、公開、公正,如同官員財產公佈和政務公開)和被刺穿心臟。因此,他們終生都要生活在黑暗中,活在邪惡的陰影中。但是,諷刺的是,吸血鬼要想變成人卻可以通過陽光------這一吸血鬼最為害怕的事物。影片中伊桑霍克飾演的愛德華即通過這種辦法洗去邪惡,恢復為人,但這一過程極端痛苦,不單是身心撕裂的痛苦,一不小心還會導致自身的滅亡(蔣委員長曾說: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

通過陽光把自己變成人的吸血鬼,第一個純屬巧合,又屬必然。威廉達福飾演的吸血鬼處於吸血鬼的底層(汽車改裝個體戶),由於吸血鬼社會的經濟危機(人類的減少導致的血液供應量減少),困頓中因為意外暴露在陽光下,被迫變成了人。虛弱的邪惡集團最先被顛覆。

雖然是意外事件,但被迫變成人的吸血鬼必然通過兩種身份的比較選擇做人,這是人性的恢復,也是神性般的昇華。而且,他也獲得了吸血鬼病毒的免疫功能。

自由意志的殘存。影片開頭自殺的小女孩,伊桑霍克扮演的主角,他們雖獲得永生,卻告別了自由(沒有心跳,不能曬太陽,不能生孩子,人類所有美好的事物幾乎都失去了)終生生活在黑暗的監獄裡,並且只能靠殺戮無辜的人存活。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感悟讓他們做了選擇,一個是在陽光下死去,一個願冒著死去的危險暴露在陽光下。

腐敗。吸血鬼隊伍的不斷膨脹必然導致食物鏈癱瘓(似乎世界某處每20個人供養一個吸血鬼),最終食物來源不足了。高層的吸血鬼依靠權力為自己多分點血,方法是製造通脹和特供。低階層的吸血鬼沒辦法值得採取兩種方法續命:一個是殺雞取卵式的吸自己的血,另一種是吸別的吸血鬼的血(黑吃黑、自相殘殺)。但兩種方法都會使自己退化為魔鬼中的魔鬼,殺戮成了唯一的行為模式。暗喻:體系內的道德也將崩塌。

救贖。吸血鬼重新變成人後,他的血可以使其他的吸血鬼也變成人。吸血鬼一族背棄了上帝(殘殺無辜及不死之身),罪孽深重,必然會毀滅。伊桑霍克的弟弟為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為了救贖吸血鬼,把自己獻了出去,以自己的血肉,淨化罪惡深重的吸血鬼。這幾乎是耶穌受難記的演繹(他是威廉達福的兒子,因為他吸了威廉達福的血,可看做他是上帝的兒子耶穌)

吸血鬼的自我進化。吸血鬼殺戮人類的生存方式註定是難以持續的,因此他們也想自己生產食物(血液替代品)。如果人類死光了,他們的殺戮本能由於有了替代食物而必然掩藏起來,那麼,除了不死及不能在陽光下生活外,似乎整個社會和人類社會差異不大。好比日耳曼人征服不列顛,羅馬的擴張行為,開始以野蠻的殺戮生存,可殺的人沒了,轉而向文明過度。(這個不全對,大家能意會就行)。

影片裡面的隱喻還有很多,大家發揮想像力去悟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