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都會--Metropolis

大都会/科学世界

8.3 / 188,029人    153分鐘 | Germany:210分鐘 (premiere cut) | Germany:93分鐘 (re-release version) | USA:114分鐘 (25 fps) (1927

導演: 佛瑞茲‧朗
編劇: Thea von Harbou
演員: Alfred Abel Gustav Frohlich Rudolf Klein-Rogge Fritz Rasp Theodor Loo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jmk

2012-06-27 18:06:58

大都會觀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為充分理解手塚治蟲的《大都會/ Metropolis》,便把啟發他創作的德國電影《大都會》看了一遍,首次看默片的感覺並不怎麼樣。本來想把電影、漫畫、動畫電影合起來寫一篇文章,但考慮到工作量太大,最終還是決定拆開寫。

弗里茲.朗(Fritz Lang)是知名的導演,猶太人,他於1927年指導的《Metropolis》是一部相當長的音樂默片(慕尼黑電影博物館修復版),共157min,與其說是科幻電影,倒不如宗教電影更加恰當。故事發生在一個高度機械化的城市,它的設計者(主人)Johhan Fredersen 為避免城市不被洪水淹沒,在科學家Rudolf Klein-Rogge的協助下,開發了極為龐大的機械系統,需要工人們竭盡心力的維持運作。

底層工人自然對這種悲慘生活極為不滿,他們邁著沉重的腳步排隊進入工廠,再邁著更加沉重的腳步離開,回到位於城市最低端的住所。維持他們甘心於這黯淡無光的日子的是每晚的佈道活動,布教人是Maria,她主張工人們保持忍耐,因為光明的日子終有一刻會到來。她引用聖經的故事——巴別塔, 在她看來:大都市是張揚人類之偉大的傑作,是智慧的城市之主嘔心瀝血的結晶,而現在令人不安的狀況是由於設計者和工人之間缺乏溝通造成的。設計者的崇高目標不為工人理解,而工人的疾苦也沒有傳達為設計者所知。但當上帝派與的調節者來到,他們就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電影中調節者是由男主角——Freder Fredersen——設計者的兒子,Maria的情人擔任的。

Maria佈道中的這句是全片的核心『The mediator between head and hands must be heart』,即宣揚通過和平的調節手段來緩和階級矛盾,平緩的推動社會發展,而非通過暴力的形式。
那個時期的德國,希特勒領導的德國工入黨已經建立了不小的名聲,1923年他發動了啤酒館暴動,開始引起柏林注意,黨內反猶反共的思想也基本完成。當時的慕尼黑,經常有團體發表反猶演講,在不間斷的集會中積累人氣。到1927年,納粹後來的許多重要人物也都開始了他們在希特勒身邊或者軍隊中的職業生涯。魏瑪共和國政府一方面支持那些憑戰爭發大財的國家棟樑——大資本家們(其中就有很多德國猶太人),一方面對戰勝國的不平等條約越來越無法容忍。希特勒演講中的復興國 家,懲罰貪婪的猶太人等民族主義的激烈言辭,收效顯著,聽眾不時打斷演講鼓掌歡呼,『打死他們(猶太人),吊死他們』的呼聲充斥著每一次的集會。總之,就是這麼一段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期。

想必,身為猶太人的弗朗茲對此很是不安,於是他在Metropolis中安插了Rudolf這樣的反面角色。由於愛的女人被Johhan搶走,又在產下Freder之後死去,Rodolf一直在尋求機會摧毀都市以復仇(斯內普那樣的太少了)。他利用Johhan擔心底層在密謀策反的心理,造出一個和Maria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內部全是金屬,通過三維掃瞄仿真技術覆上去一層皮)。表面上機器Maria是Johhan的間諜,其實是Rudolf的發聲筒。它跳艷舞迷惑都市的上層男性,讓他們互相爭鬥,又以Maria的身份佈道(真Maria被囚禁),號召工人反抗,砸毀支配他們生活的機器。『Where are those fresh from?』『Us!』諸如此類的精簡口號,很快獲得群眾的回應。

在電影中,導演使用了mob(暴徒)一詞來形容奮起的工人,而他們砸毀機器的後果是無法控制的洪水。多虧了逃出囚牢的Maria和Freder的幫助,底層的婦女兒童們得以獲救。聽聞洪水淹沒居所的工人們旋即將憤怒轉向發佈號令的機器Maria,紛紛叫喊『Stake the Witch!』。機器Maria被施以古老的刑罰,當它露出機器的內部,人們才得以相信這次起義不過是場騙局。最終在Freder的協調下,工人與設計者形成了和平共識。

考慮到導演的身份和當時的社會氣氛,這部電影明顯有所指。他將矛盾簡單的推卸為『缺乏溝通』,把民族主義激進入士刻畫成『出於私心蠱惑大眾的陰謀家』,把解決方法天真的想像成『培養一個調節人』,這些簡單的類比,我實在無法苟同。對影片反映的群體事件,我則難以表達確定的看法,因為個人向來對群體性行為非常謹慎,歷史對這類事件的評價往往以勝方的口徑作基準,這不免埋沒參與事件的個體情況,然而每位參與者的個體因素會有諸多不同,難以形成合適的 衡量指標。但我和導演一樣,反對蓄意煽動仇恨的行為,尤其在家鄉前不久經歷了令人震驚的暴動事件後。

放下我對電影內容的思考,說說第一次看默片的感受吧。因為沒有人的語言,所以演員的表情+動作都非常誇張,化妝效果就像在戲院第一排看舞台劇演 員,面部森白的可怕。道具非常宏大,很有氣勢,據說是當時耗資最驚人的影片。音樂的使用當然是默劇中非常重要的成份,我看的版本是修復過的,有一整個交響樂團參加演出,頗有華格納式的交響派歌劇的精神。我不太適合長時間觀看錶情過份激烈的演出,會由開始的好奇轉而為看小丑表演的冷淡,時間再久一點就厭煩 了。所以我分了三個時間段,才看完這部影片。

飾演真假Maria的Brigitte Helm是一名很有實力的女演員,在電影中將Maria聖母般的莊重和機器Maria的妖媚均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因不滿納粹,移居去了瑞士。個人不太喜歡她的長相——二戰影片中德國女性的典型長相——長成這樣,一定不會被懷疑為猶太人。飾演男主角的Gustav Fröhlich讓我無法容忍,不僅僅因為這個角色本身異常單薄,更因為他糟糕的表演。這個長得像雕塑一般的男人,喜歡和其他演員靠的非常近來演對手戲,無論對方是男是女,他都會貼近到馬上可以接吻的程度。該演員有過一位非常有名的未婚妻,捷克女演員Lida Baarova,她與第三帝國的一號、三號人物都有密切的關聯。希特勒覺得她長的像自己的表妹兼情人Angela Raubal,與她建立情人關係的則是納粹的宣傳部長戈貝爾(Josef Goebbels)。戈貝爾是妻管嚴,為了和巴洛瓦在一起,他哭泣著請求希特勒准許他離婚,但遭到拒絕。巴洛瓦因此不僅被蓋世太保列入黑名單,在戰區國家也受到排擠,不過她活了很久(至少到2004年,她仍然健在),是個非常美麗的女性。大醋罈子—弗勒里希後來也移居去了瑞士。

僅僅從故事安排出發,本片很有創意,儘管卓別林(Charlie Chaplin)也以過度工業化和納粹獨裁為題創造過很多作品,但是機器人參與陰謀,《大都市》絕對為首創。影片中多次出現宗教元素,譬如猶太教的六芒星。不論你是否贊同影片的態度,有一點相信絕大多數觀眾都會贊同:信仰果然是威力無窮的。

來自個人的動漫部落格http://mjmkacg.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