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革命青春--My Back Page

昔日的我/MyBackPage

6.2 / 190人    141分鐘

導演: 山下敦弘
編劇: 向井康介
演員: 松山研一 妻夫木聰 忽那汐里 三浦友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2-06-30 05:15:50

曾經有過那樣的時代


看《昔日的我》,未及一半,我先是想起來,上回看到有關新聞記者題材的日本電影是2008年的《超越巔峰》,它以1985年日航空難為背景事件,道出了一個新聞人的畢生心結。《昔日的我》大體類似,除了新聞理想和人生追求,它把一段青春和一整個時代都給放了進去,更顯真切和厚重。
  
如果沒有那些大段大段的註釋文字,中國觀眾很難看清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日本形勢,像轟轟烈烈的運動和三島由紀夫自殺,同時也無法理解片中人物的目標和追求。即便村上春樹經常在他的小說里提及「全共鬥」,然而它們大多是以愛情的背景物出現,並且語焉不詳。所以,面對這些擦邊球,後來讀者大多會美化那個時代,幪上面紗還能看到血性激昂,空氣中更是滿溢著青春的荷爾蒙。
  
開場沒多久,影片主人公澤田就經歷了一次內心挫敗,他並不掩飾自己的感傷,這種過濃的感傷情調也成為了《昔日的我》的電影情緒——正如兩個主演外形文弱。面對梅山,澤田一邊有週刊前輩的提醒,不要相信這個人;另一邊,他又遵從了內心的指引,主動去選擇相信。打從見到身為領導人的東大學長,他就提及當初在運動現場,為自己沒能投身其中而悔恨、動搖。由始至終,他也不是沒有對梅山產生過懷疑,甚至揭穿了一些假像,然而,事情還是走到了無可挽回的一步,澤田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如同那些表現幼稚和脆弱的青春電影,《昔日的我》也把革命青年的冒進和軟弱暴露無疑。在大談革命理想之前,他們尚無法克服內心的懷疑和不安。無論是身為頭目的梅山、組織成員還是作為見證人的澤田(愛護動物和迷影情結),雖然他們做的事情不一樣,但其實都是一類人,澤田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了梅山等一批人身上。從辯論失敗到組織混亂,電影早早揭示了梅山的難成氣候。
  
原著本有大量的迷影內容,《昔日的我》成片後也包含了不少跟電影有關的內容。片中至少出現了四場電影,它們以片中片形式出現,分別是川島雄三的《洲崎天堂紅燈區》、拉菲爾森的《五隻歌》以及柳町光男的《十九歲的地圖》,另有以畫外音形式出現的片子以及講述中的《午夜牛郎》,他們也推動了劇情故事。甚至在多年以後,澤田手中翻閱的雜誌正是日本著名的電影刊物:《電影旬報》。
  
由於時代背景的複雜和日片常見的緩慢節奏,《昔日的我》就好像是一篇過長的自省。中間有不少的長鏡頭,展示兩人對話還有肢體衝突,更加放慢了節奏,把觀眾拽回到當時情境。對山下敦弘而言,觸及這個被拍過多次的大主題,他比以前更沉得下心了,電影色調灰暗,略顯冰冷。
  
在提升全片情感力量的最後一場戲中,澤田重遇故交,對方有了老婆孩子,小酒屋裡不亦樂乎。幾口黃湯下肚,他終於在往事的往復中敗下陣來。在我看來,以失敗告終也是那個時代的命數,那就有如那個早逝的模特姑娘,來不及做好準備,旋即道別散場。那個美好的、黃金的、散發著青春理想和激情熱量的時代並不屬於他們,相反,他們只能從屬於那個時代——時代才是主人公。說到底了,《昔日的我》始終是一部和情懷有密切關係的片子。如果你心口曾有熱血湧動,那麼,它就適合於你。
  
「啊,昔日我曾蒼老,如今才風華正茂」。片尾曲是以英文和日語唱著Bob Dylan的《My Back Pages》(同時也是影片英文名)。也許相比今日的麻木和無力感,對這個世界保持敏感、不應該麻木才是電影主旨,這能跟那個時代保持一種微妙的心靈感應(如同澤田的追求)。要知道,當時他們真的以為可以改變世界。【南方都市報 木衛映畫 http://gcontent.oeeee.com/8/18/818f4654ed39a1c1/Blog/fe8/ef29d5.html】
  
  感謝YYY
  
  預告片和宣傳活動似乎都打上「社會派」印記,但故事本身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個人成長經歷上。 ——江戶木純
  
  兩位偶像派男星的演技衝撞,年輕人在激盪年代下尋找自我的熱情和放肆做夢的勇氣讓人動容,也許,你會讓想起曾經的自己。 ——瀨川裕司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