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末代皇帝溥仪(港)

7.7 / 111,670人    163分鐘

導演: 柏納多貝托魯奇
編劇: 柏納多貝托魯奇
演員: 尊龍 陳沖 彼得奧圖 黃自強 坂本龍一 鄔君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rmen

2012-07-01 22:26:22

切莫生於帝王家


  讀大學的時候,無意讀過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這位帝師用特有的黃昏式的筆調哀哀地寫道:我想,皇帝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孩子。在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的鏡頭下,他成功地還原了一個皇帝的孤獨、寂寞。

溥儀無疑是最傳奇的皇帝,他三次做皇帝,又三次被人從龍椅上拉下來。他的一生,經歷了大清王朝、民國政府、社會主義中國三個不同階段,經歷了從至高無上的權力者到一個普通百姓的生活。在貝托魯奇的鏡頭下,溥儀更像是一個無助的孩子,被歷史的潮流攜捲來攜捲去。從他第一次進紫禁城開始,他的命運似乎就已經註定了。

《末代皇帝》是一部不能用「用心」來評論的電影了,它簡直就是影史上的傳奇:它是第一部無限制的全景在紫禁城拍攝的電影;它全力得到了中國政府和官員們的支持,在戲中扮演典獄長的便是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為了營造出滿清時代的社會景像,5000多名士兵剃掉了自己的頭髮,裝扮成「辮子軍」;為了拍文革時的那場戲,貝托魯奇每天給扮演「紅衛兵」的學生們灌輸憤怒的情緒,因為80年代末期的學生已經體會不到文革這種時的感覺了;這還不算,為了更加真實地還原宮廷生活和溥儀的一生,它雇用了溥儀的胞弟來擔任全片的顧問……可以說,這部片子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佳作。

作為末代皇帝的扮演者尊龍,即便跌入了人生的谷底,也能在他的眉宇中找到一絲說不出的高貴。一瞬間,還真以為他就是溥儀,溥儀就是他。貝托魯奇在影片中不動聲色地表達作為「皇帝」這個角色的身不由己。三歲登基的溥儀,萬千帝國的官員跪倒在他面前,他卻只對陳寶箴懷中的蛐蛐感興趣,龐大的官僚群體和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組成了這個帝國荒謬而又真實的一幕。在紀錄片《圓明園》里,對皇帝的生活有過這樣的描寫:皇家的子孫們從6歲開始學習,不論寒暑,從不間斷,一年之內只有5天假期……這樣的生活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疑的枯燥乏味的。於是,在影片中,我們不難理解小溥儀對蛐蛐、對老鼠是如此寵愛。可惜歷史的潮流並沒有心疼這個孤獨的孩子。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他可以享受常人不能享受的榮華富貴,所以他要承受旁人永遠感受不到的責任和恥辱。溥儀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當皇帝,只是「皇帝」這個身份帶來的權力與榮耀漸漸超過了親情、友情,愛情,像一副長久的迷魂湯。在東陵大盜軍閥孫殿英盜墓取乾隆墓、慈禧墓後仍然逍遙法外、節節高昇之後,溥儀徹底憤怒了。他向日本人求助,他要做「滿洲」的皇帝!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溥儀第三次穿上皇帝的衣袍,成為了日本人手中的提線木偶。他想有所作為,想當大權在握的皇帝,可是一個提線木偶哪有這個資格?

在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十年無疑是溥儀最痛苦也最悲慘的十年,對於一個連衣服都不會扣、鞋帶都不會系的皇帝來說,監獄的生活如同地獄十八層,沒完沒了的匯報材料,一次一次地又把他拉入回憶的深淵。可惜,監獄也是萬象重生,正像武俠小說說的「人心便是江湖」,溥儀在這裡再次經歷了人情冷暖:為他一直默默付出的家奴,他甚至連他的基本狀況都不知道;在他偽滿洲國擔任高官的官員一次次將他推向窘境……在這十年里,經歷了世間冷暖的溥儀漸漸卸掉了作為皇子皇孫的那份與生俱來的高高在上,開始享受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騎自行車上下班、照看花朵、看書寫字……這時的溥儀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路人。1966年,文革爆發,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典獄長被奪了權,被當做牛鬼蛇神批判,溥儀衝上前看他,不住地對紅衛兵說:「你們抓錯人了,他是個好人,是個好老師。」典獄長教會了溥儀怎樣從神壇走向普通人,可是卻沒有料到世事變遷來得這麼猛烈這麼突然。看到畫面中的演員們手拿紅寶書,跳著「忠字舞」,那是一個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瘋狂年代,但卻在無數文章中讀到過那個時代的腥風血雨、瘋狂殘暴。

時光荏苒,1967年,溥儀在紫禁城門口買了一張通向他故居的門票。龍椅依然高高在上,卻早已不屬於他,也不屬於任何人。他告訴博物館館長的兒子,從前他就住在這裡。館長的兒子問道,你拿什麼來證明呢?溥儀晃悠悠地從龍椅後面摳出裝蛐蛐的小竹筒,時過境遷,一打開筒蓋,蛐蛐仍然鮮活。等小孩回過神來,溥儀已帶著他神秘的笑容悄悄地消失了。那一刻,如同時光回溯。如果真的可以選擇的話,我想溥儀最大的決定便是:切莫生於帝王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