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larke

2012-07-05 07:33:31

哈密瓜


    小林去年七月進了這家公司,到今天剛好一年整。然而這終究要變成一個完全不被人察覺的紀念日。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是多麼值得慶祝或者記住的一天。事實上,連小林也沒有意識到今天大約可以被稱為一個略微特殊點的日子。早上起床出門趕地鐵,在地鐵站出口買金槍魚三明治做早點,一切如常。
    紀念的秒針默默走到了一週年整的頓點。然後又悄無聲息地走開了。
    小林的公司在寫字樓的23層。一樓的大廳牆上有一塊銀光閃閃的金屬銘牌,上面用流利的機器字體刻滿了這個寫字樓所容納的各種公司的名稱。小林在等電梯的時候偶爾會盯著它看兩眼,在某些恍惚的瞬間,會極其短暫地忘記自己所在公司的名字。還有些公司,單從名字上看,完全揣摩不出其業務範圍。又有些公司的業務範圍太過離奇,總讓人擔心會辦不下去。事實上,這個牌子上的公司名稱時常變更,每次有業主遷入遷出都有物業公司派穿藏藍色帆布工裝的維修人員,背著裝了電鑽頭和各種螺絲的背包來更換調整。不過由於每次更換的銘牌質地相仿,字體統一,顏色一致,至少在小林的眼中,銘牌上刻著的字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像永不斷流的豐沛河水一樣不值得質疑,看不出端倪。大廳裡常年有制服一致的警衛和讓人分不清真假的大型綠色植物。一同乘坐電梯上下的有各種穿著套裝和西服的男女。小林既叫不出警衛和這些男女的名字,也不認識那些盆栽植物,卻從來沒有覺得這是個問題。這就是小林的諸多好處之一。如果站在樓外面看,寫字樓處在市區,每層都裝了大幅的透明玻璃,在交通的噪音,塵土和尾氣,以及灰濛濛白亮刺眼的日光的包圍下,絲毫不顯得清高,陰涼,沉默或者突兀。它長方形地豎直立在那裡,自覺成為聒噪,污濁,刺眼的一部份。沒有人詢問這種對於平庸的甘願是何時何地發生的。比如小林,她每天從地鐵站出來,碩大的單肩包里放著還留有冷櫃溫度的金槍魚三明治,會不抬頭地從哈欠樣張開的地鐵口徑直穿過馬路,走進空眼眶一樣睜著的寫字樓里去。
    小林今天的工作非常忙碌。晚上八點,公司租用了寫字樓32層的宴會廳舉行晚宴。早在一個月以前,小林就和其他同事一起投入到了晚宴的籌備工作,其中包括草擬出息晚宴的貴賓名單,聯繫文印店送來最新的邀請函字體和板式,派人去各大業務對口單位遞送邀請函以及打電話確認出席,組織各分公司總管協調日程,安排住宿和交通,聯繫宴會承辦公司確定會場色調,燈光配置,菜品價位,酒類清單和鮮花品種,以及採購貴賓紀念品。小林挑了一款乳白色帶朱紅小楷字樣的請柬,選了香檳色佈景和一種據說年份與價格相宜的葡萄酒,又以很滿意的折扣定製了包裝盒精美的禮物。即便忙成這樣,也還趕在週末的時候出去逛街買了件面料輕薄的黑色套裝,昨晚在家裡浴室試穿了一下,覺得自己這段雖然馬不停蹄,竟然還是略微胖了一些,白花花的手臂露在外面。小林帶著這些所有錯綜複雜的重要細節以及自己莫名發胖的無奈事實,還是睡得香甜。這也是小林諸多的好處之一。
    即便離晚宴開始只有數小時,依然有很多細節有待敲定,像是不肯被拍出紅血兀自亂飛的細蚊子。樓外面是個大熱天,路過的車輛都搖了窗戶開了空調。午後的天光突然由晴轉暗,出現了一片形狀似錦鱗的雲彩,拖曳著顯得天都略顯某種極淺的藍色。自然,忙碌的小林在日光燈充足和冷氣全開的23層,並沒有感覺到有些微變化。午飯的時候收到一份傳真,確認一位貴賓能夠出席。公關部的同事專門打電話過來說,這位財團董事長還將攜夫人和外孫出席。據說,老人最寵這位外孫,今年十二歲,長得唇紅齒白,人見人愛,據說最喜歡吃黃金哈密瓜。小林打電話給劉司儀,說,你們有沒有黃金哈密瓜?劉司儀說,有是有,不過價錢要略高些,況且現在臨時全場調換水果,成本上實在是打不來折扣了。小林說,我們付總交代了,實在不行就把荔枝的份量減一些,或者換你們上次推薦的略小的紫殼品種,總之哈密瓜要上好的。劉司儀說,既然付總這麼說,我這就打電話去問問貨源。
    一個半小時的晚宴進行地很順利。黃燦燦的燈光打下來,人人看起來笑容可親,花也看著不像是從冰櫃裡取出來的。每個人的盤子裡都放了幾塊哈密瓜。
    小林踩著高跟鞋站在遠處,看著總裁和各位主管,頭髮花白的貴賓總裁,以及他人見人愛的留著長長劉海的外孫,一個個在不同的時刻將晶亮的銀叉子刺進大塊肥美的哈密瓜里,又送到嘴裡去,幾乎能夠聽見果肉的汁水在他們口中四濺的聲響,覺得自己這一段的辛苦終於吿了一個段落。
    臨到最後的時候,劉司儀還打包了一份黃金哈密瓜請小林帶回去,小林一下子覺得這個劉司儀人還挺好的,立刻放下了以前對這個中年禿頂男人的某種負面情緒。
    如果小林仔細想想,可能會發覺,這種負面情緒的來源,大概是因為劉司儀身上總有一種濃濃的狐臭的氣味。
    更有執念的人可能會想像這種乳白色的氣味像降霜一樣覆在金黃色的哈密瓜瓤上。
    不過小林從來是不多想的。
    這也是小林很好的地方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