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再見了,拉札老師--Monsieur Lazhar

拉扎老师/再见了拉札老师(台)/我的插班老师(港)

7.5 / 17,654人    Canada:94分鐘

導演: 菲立普法拉多
編劇: 菲立普法拉多
演員: 蒙漢費拉 蘇菲奈里斯 艾姆利恩捏倫 丹妮拉寶拉克思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筐筐爸

2012-07-06 06:40:28

拉扎老師——關於蝴蝶的寓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十多年前,我曾奇怪於日本人的思維方式,那個時侯我正在讀《挪威的森林》,在人滿為患的都市裡,我充滿熱情地去理解這本寂寞冰冷的小說,最終不得要領。主人公行走在錯亂的時空,傾聽各種匪夷所思的內心獨白,而死亡籠罩人生的孤獨感卻揮之不去。
這本書後來我讀了很多遍,成為我最愛的小說之一。最愛的意思是,它已入選內急讀物——上得廳堂,入得茅房,真真是大雅大俗。

以上其實是廢話,思考人生死亡的很多是廢話,所以上帝很難嚴肅起來,歐洲杯上還不忘惡搞下巴神。自然,我沒有帶著太高的期望來看這部與死亡有關電影,卻意外地被征服了——我欣賞的是這種姿態,不刻意追求思維的高度,用平靜舒緩的鏡頭,展示一種質樸卻堅決的生活態度。

影片開頭是這樣的,加拿大的某個寒冷的早晨(那地方有不寒冷的早晨嗎?),小學生賽門發現老師自縊在教師。這頗有衝擊力的開頭把死亡的主題直接呈現出來,在兒童、教育的背景下,你會擔憂,對賽門,對所有人,這樣的經歷意味著什麼。
加拿大的教育體制對孩子顯然有著過度的保護,教師對孩子的觸摸是禁止的。體育老師為此抱怨無法教孩子跳馬,但顯然除了在跳馬,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扶持被隔離在保護之外,他們依賴各種專家,而缺乏交流的孩子變得封閉乖戾。只有來自阿爾及利亞的難民,同時缺乏教育和加拿大生活經驗的拉扎,全無顧慮地直面問題所在,在他認為必要的時候摟住孩子的肩膀,觸摸孩子的心靈。

死亡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每個人都將獨自面對這無法預知卻又確定無疑的宿命。這就是那些日本人變得匪夷所思的原因,它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同時又否定了存在的意義。宿命帶來的孤獨感割裂了人與人的交流,展示了生存在荒謬。就像《挪》的開頭和結尾,我在不確定的時間哭泣,在未知之處呼喚綠子,都意味著生命是一件無法確知的事情。
但是,生活不是西西弗斯的石頭——宿命不是目的,就像我絞盡腦汁,冒著謝頂的風險寫這篇影評——文章最後一定是一個句號,但我不是為句號而來。
所以,拉扎老師在被迫離去時堅持要上完最後一課,和孩子們告別——告別可以消解宿命的荒謬感,當逝去被討論和交流時,便具備了時間或邏輯上的確定性,像一個可以被見證的故事,成為生命的一部份。

電影裡,當賽門說出內心的沉重時,轉機出現了。死亡變成了一個故事,一個可供大家增刪修改的寓言,一顆裝著寓言而不是死亡的心靈,才能輕盈,才會飛翔。

還有另外的一些細節。通過移民官的質詢,我們了解到拉紮在恐怖政治中失去了家人。他對愛麗絲傾注的愛,用女兒的印章給試卷印上圖案,那些溫暖的鏡頭彼此呼應,簡潔卻極為耐心地刻畫出拉扎的內心世界。

和平的加拿大像一個童話,但世界不是童話,至少阿爾及利亞不是。在影片的結尾,拉扎用一個寓言向孩子們警示世界的殘酷,以及我們在這世界該如何自處。
是的,在這個日漸侷促的世界,每時每刻都會有一隻蝴蝶振翅欲飛,只有在封閉的內心世界,翅膀上的風才能掀起風暴。而那自由開放的心靈卻伸出手,從風暴的另一端觸摸生命的、永恆的主題。

拉扎老師,謝謝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