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2-07-09 20:11:17

《搜索》:我們的小「黑鏡」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對網路時代大眾傳播機制的反思,在當下的影視作品中已經越來越常見,特別是2011年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出品的三集系列迷你劇《黑鏡》,經由網路傳入中國後,被不少國內觀眾譽為「神作」,《黑鏡》(特別是第一集《國歌》)中對社交網站、網路視訊、民眾圍觀等主題,通過不無荒謬的劇情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辛辣諷刺。

是的,網路,沒有網路,我們也看不到這部對網路時代媒體傳播進行反思的《黑鏡》。網路在當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已經不言而喻,而陳凱歌導演的這部《搜索》,通過一次網路「人肉搜索」的故事來展現世相百態,其實也勾連著與《黑鏡》相同的主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搜索》就像是我們本土的一面小「黑鏡」。

在公交車上,白領麗人葉藍秋故意不讓座和對老人的出言不遜被網友拍成視訊上傳到網上,進而引發了一場人肉搜索的熱潮,再加上電視新聞記者陳若兮的介入,葉藍秋「一夜成名」,而圍繞著葉藍秋和陳若兮的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物命運也都漸次展開並發生著微妙的改變……

窺一斑而見全豹,葉藍秋和陳若兮就像兩隻蝴蝶,抖一抖翅膀,便通過虛擬世界最終引發了一場牽連諸多角色的命運風暴。網路暴力在影片中就像一柄無形的利劍,刺入葉藍秋的身心,刀刀見血,殺人於無形。好在葉藍秋並沒有被徹底拋棄,在她最低落、最灰暗的時刻,不期而至的愛情給她的生命塗抹上了一層末日的亮色……在網路環境中,網民很容易被不理智的情緒裹挾,經由群體義憤的火上加油,便極易形成某種極端情緒。看似一段揭露真相的視訊,其實在有限的視聽元素背後,也遮蔽了更多的資訊。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真實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全部,真實的全部也不一定意味著事件背後沒有隱情——這裡的「不一定」其實都可以置換成「一定不」——但是,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偷雞摸狗自私自利唯唯諾諾首鼠兩端的小市民們,卻對一樁並不涉及大是大非的網路事件爭先恐後的表現出義憤,其實在這背後,也暗含著普羅大眾們揮之不卻的看客心理和虛偽道德,當一個弱女子被網路媒體(然後是電視媒體的強勢推進)暴露在大眾輿論領域裡,對其進行口誅筆伐豈不是可以無本萬利、毫無風險的展現自己的道德優勢?於是乎,面對葉藍秋時,週遭的人們都表現出不可名狀的惡意——這樣做可以讓小市民們以最廉價的方式佔據一個道德製高點。

至於陳若兮,只是一個在電視台苦苦打拼,希冀通過個人努力在嚴酷競爭的媒體裡以求謀得一席之地的「女屌絲」,抓住葉藍秋這麼個熱點話題,當然要大做特做,不做何以攢業績?從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上講,陳若兮並沒有錯,而她猛追猛打調查葉藍秋的社會關係,想把節目做成深度報導的構思也沒有錯,只是,在面對這麼一個弱女子時,陳若兮手中的「公器」總免不了有「私用」的嫌疑。但是,只要媒體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組織,它就有了自己的利益謀求,陳若兮給節目攫取收視率,也是符合電視媒體自身利益訴求的(就國內的情形而言,公共電視台的屬性和其追求經濟利益的矛盾行為卻總是並行不悖)——由此而言,陳若兮無可厚非。

當然,中國內地的傳媒體制與海外不可同日而語,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下,整個傳媒運作的機制有著天壤之別。國內斷然不可能出現《黑鏡•國歌》那樣的情形——通過綁架公眾人物來要挾高官,在目前國內的政治體制里,根本就不可能發生,真要有這麼嚴重的政治性事件發生,對輿論的管控、引導,應當會成為國內相關機構的第一要務。

由此,我們也不可能指望《搜索》能展現出像《黑鏡》那樣的深刻社會批判和媒體反思,片中通過陳若兮所反映出來的電視機構運營情形,恐怕也不是實情——眾所周知,國內有一套針對電視媒體的嚴密管理體系,一檔新聞類節目的播出及其後續跟進,一定會有相應級別的領導介入並把控方向,單憑記者、編導個人的努力是無法推進的(片中對陳的上級領導只有蜻蜓點水般的簡單交代,沒有也無法深入)。

所以,縱使《搜索》負載著跟《黑鏡》相類同的主旨,這也是一面力度和廣度都要柔合、逼仄得多的小「黑鏡」。或許,經過「饅頭血案」折騰的陳凱歌導演,看待網路,看待媒體,都已平和了許多,通過一部影片提出一個極具時代氣息的命題來供觀眾思考,同時在花甲之年完成一次導演歷程的轉型,這還不夠嗎?

(刊載於《21世紀經濟報導》2012年7月9日第28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