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千斤

2012-07-10 06:36:01

葉藍秋的死令人惋惜 葉藍秋周圍的社會環境令人心寒 ——看《搜索》第二遍有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葉藍秋的死令人惋惜 葉藍秋周圍的社會環境令人心寒
——看《搜索》第二遍有感

看了《搜索》,套用小學寫作體,就是:葉藍秋的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這原是一個在這個時代非常普通的女生,愛漂亮,關心體重,出門前總會操心打扮。
同時,這也是個挺好的女生,有錯懂得道歉,不愛罵髒話,不抱怨,成績優秀。
她身上也有這時代的印記,愛美愛炫,叛逆,有主見,有時有點偏執孤傲,活在當下。

一個挺普通的女孩,只因為不讓座一件事,她的堅強就被她處的這個社會摧毀了。這樣重的懲罰不是她該得到的,不是像她一樣的女孩該得到的,更不是任何一個普通人該得到的。

回顧一下整個事件中,葉藍秋的所作所為所經所歷,她的心理活動過程其實非常豐富:

Day 1
葉藍秋去拿體檢報告,被告知淋巴癌晚期,並且無法續醫保。坐公交車時還未從震驚中緩過來的葉藍秋,因沒有及時為一老人讓出座位,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得到了很多指責甚至辱罵,知道自己生命身患絕症鬱悶無比的葉惱怒中予以反擊,並且這些場景被一實習記著一一拍下。
到公司後,葉藍秋用soso搜索了有關淋巴癌晚期的癥狀、治療費用等有關情況後,跑到老闆辦公室請求幫助,壓抑害怕導致眼淚爆發,老闆趁機揩油但被老闆夫人撞破。葉藍秋追出去禮貌道歉欲解釋清楚事情,但被鄙視。
當晚「不讓座事件」登電視台。

Day 2
知道:「不讓座事件」的葉藍秋,第二天早早地等在老闆辦公室。老闆來後,道了歉並問問老闆要100萬和一禮拜假。愛情早就名存實亡的老闆想養葉藍秋當小三,葉藍秋想也顧不了那麼多了,虛與委蛇。對話中可以看出葉藍秋的人品和老總的猥瑣。葉藍秋說「去救一個人的命」,說明那是她尚想生不想死。
出門嘆了口氣,終於有錢有假輕鬆不少,於是給做人口是心非的二秘交代交接事宜,收拾行頭,剛好看到打架瀟灑的楊守誠。
當天下午,葉藍秋求助實習生錄公開道歉錄像,偶遇楊守誠,雇其為保鏢。
當晚,葉藍秋看到網路上攻擊她的狂風暴雨,僅僅因為她不讓座而且口齣戲言的行為,使她擁有了茶餘飯後的消遣、自我優越感的實施、博取收視率的工具等諸多功能。她傷心絕望,過了極其放縱墮落又孤獨的一晚。

Day 3
次日,楊守誠去找葉藍秋,為其收拾房間,陪她度過無言的一日,完成保鏢工作時間。葉藍秋其實很自我,不太愛打開心扉,當她走出落地陽台迎接淅淅瀝瀝的落雨時,其實她已經下決心振作面對今後的一切——或許是自己想通,或許是因為有人的摸摸陪伴。

Day 4
稍稍恢復對生活的信心,葉藍秋要楊守誠陪她去蹦極,兩人關係自此更進一步。葉藍秋把楊守誠視為這陌生城市中一個可靠的依靠。
夜,葉藍秋禁不住繼續搜索關於自己的新聞,心情再受打擊,情緒低落。

Day 5
葉藍秋要楊守誠幫忙雇月嫂,決定生病時候用。無奈非要本人。葉藍秋身份曝光公眾,被公眾圍堵。關鍵時刻,楊守誠並未挺身而出。葉藍秋的心受到致命打擊,她內心楊守誠這唯一的依靠坍塌。因而暗暗決定以自殺結束生命,不想接受病魔與公眾的雙重打擊。晚上再遇楊守誠時手中那塊墓地佐證之。葉藍秋原來要解僱楊守誠,但楊守誠正直模樣讓她心軟,決定讓他陪伴到生命最後一刻。

Day 6 & 7
葉藍秋生命倒數第二天,兩人到郊外。落日中,楊守誠得知葉藍秋會使得他與他女友關係緊張,對葉藍秋大發雷霆,那句作為笑點的「你不要對我咆哮,對不起」其實已經是她的最後的哀求。至此,她未受到過社會的一點點關愛。她一直保持著風度保持著禮貌,到最後她終於爆發了,真讓人難受,真讓人難受。
回木屋,楊守誠對葉藍秋表達憐惜愛意和決心,葉藍秋與其相擁,勉強一笑。但她心已死,一切已成定局。
次日,來到醫院,葉藍秋尋隙自殺,告別這個世界。

7天後原來要住院的葉藍秋,在社會壓力下,其對生命的渴望被扼滅,對人情冷暖感到厭倦。

我突然想到了「善意」和「偽善」。

引用我的偶像舒中勝的話,「所謂「善意」,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好心好意,與人為善。所謂「善意」,就是我們在看問題看人的時候,設身處地替他人想一想,要學會換位思考,儘可能地給人家以理解和寬容。同時,也要經常反躬自問。」同時他指出「我們置身事外的時候,會很理性,經常會表現出一些偽善意,其實這種偽善意是很可怕的。」

偽善在哪裡?

那位公交車大媽當時「偽善」了。那位公交車上的大媽,請葉藍秋把座位讓出來,這本事一件好事,但她過份指摘葉藍秋,在自我優越感沒有滿足的時候還衝過去當面指責,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大媽並沒有考慮過葉藍秋的感受,她主觀地就對一個表情冷漠的漂亮女孩沒有好感,並以讓座的形式發洩出來。
我認為合理的做法,就是如果葉藍秋不讓,大媽可以找別人讓,幫大爺找一個坐的地方。這才是善意。

陳若兮「偽善」了。作為社會新聞工作者,在原意提高社會道德的新聞中,把立場站在了博收視率上,甚至隱藏了部份實情,致使葉藍秋對公眾失望。陳若兮這樣的新聞工作者,是一個嚴肅的反面教材。

楊佳琪和那些為謀求上位的奮鬥者「偽善」了。潛規則人人在用是沒有錯,但潛規則必定代表漏洞,那些漏洞帶來的危害誰去補?

葉藍秋在中學時的班主任「偽善」了,她一臉羞愧的說這是教育的缺失,又或否認曾經對葉藍秋的稱讚。看上去是為了告誡社會,並維護學校形象

。但是她在鏡頭前那種徬徨的表情和前後不一的言辭,已經出賣了她自己。

社會大眾「偽善」了。在一身正氣地指責葉藍秋時,沒有人替她想過,這樣的指責方式對一個人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還是會影響到她的正常生活。想想也可知道,即使是正常人,也會在這麼多的壓力下崩潰。

葉藍秋也「偽善」了。她以為不讓人知道這是淋巴癌,就能保留她在別人中的美麗形象,但同時,她放棄了她在公眾面前辯解的機會。無論好的公眾道德形象還是生命,任何一樣丟了都非常可惜。

舒中勝還曾說:「人性很複雜,有天然向善的一面,也有天然向惡的一面。向善的一面,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東西,經常會讓人淚流滿面;而人性向惡的一面非常堅硬,這種堅硬有時非常可怕。所以,我們看世界不妨多點善意。因為善意,所以溫暖。」

我不經常玩部落格或者貼吧或者論壇,我覺得自己或者周圍尚有很多事情沒有解決,就不去關注網路上的東西了。
但我覺得,我們做人行事不能一味地追求潮流或者認同感,不妨多一些思考,多一些體諒,多一些善意,別讓網路寒氣逼人,也別讓我們的社會寒風陣陣。

葉藍秋其實是個挺好女孩,成績上進,挺有禮貌,有錯就改,還有愛心,也挺熱愛生命。
真不希望她就這麼死了。
真不希望她死的時候帶著的是對所有人的失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