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傾國傾城--The Empress Dowager

倾国倾城/TheEmpressDowager/西太后

6.9 / 131人    USA:165分鐘


演員: 盧燕 狄龍 蕭瑤 凌波 恬妮 陳萍 導演: 李翰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花二刀

2012-07-11 07:51:30

皇上不急太監急


寇連才這個小太監真有趣。操不著的心,他非要操。管不了的事,他硬要管。西太后霸者皇權不撒手,他要管。皇帝佬兒下不出崽兒來,他也要管。賦稅民生、兩幫交戰,件件事都有他跟著瞎摻和!當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
說到底,皇上不是不急,只是急不得。列祖列宗,天下萬民,興亡榮辱全繫於他一身。時勢容不得他有半刻的魯莽,一轉念的輕率。
太后老佛爺大權在握,他空懷壯志,卻吼不得、怒不得,只能夾著尾巴做人,李蓮英貪贓枉法他不敢治罪;珍妃蒙受不白他沒膽喊冤,相伴多年的帝師翁同龢,被迫告老還鄉,他眼圈含著淚,卻半滴也不敢流下來。老佛爺發話了「她要圖個順心,誰不叫她順心,她就不叫誰好過。」城之將傾,國之將亡,身為一國之君卻拿不出半點注意。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說道此處,鼻中一酸。這是戲,不是歷史。但卻偏偏有歷史的厚重。

---------------------------------------------------------------------------------------

李翰祥是學畫出身,早年就讀北平國立藝專。讀書時常去故宮寫生,也是個有「清宮」情節的人,在他的鏡頭下,宮娥捧出成盤的佛手,香爐升起裊裊的輕煙,當真是萬千氣象。真喜歡這樣的古裝片,如今的「宮女」不端上火龍果來就算好的了。
清晨的一碗豆腐腦,轎夫口中默念著的口訣,都使這部電影呈現出一種風俗畫般的格調,處處活靈活現。皇上與小太監打鬧被撞見,憤憤的說「皇上,皇上怎麼樣?皇上不許笑笑?皇上不許玩玩?皇上就不吃飯?皇上就不拉屎了?」這是李翰祥的好處,接地氣兒。見慣了正襟危坐,這般長著肚臍眼的皇上真是久違了。怪不得那些批發來的洋段子也能叫他講的「土」味十足,妙趣橫生。
李翰祥曾說,他拍了那麼多風月片就是要爭取一個票房價值,爭取老闆對他的信心。有了這份信心,一毛不拔的邵老闆才肯斥巨資搭建宮殿內景,集合旗下眾明星拍攝這部《傾國傾城》。後事證明他的堅持是正確的,這部電影拍的很有高度,在香港這彈丸之地竟然也造出了萬千氣象。像是末日之前的狂歡,最後一次抹亮了「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招牌。也正是這部《傾國傾城》給李翰祥帶來了80年代赴內地發展的機會。(各大機關單位組織的內部電影觀摩,使得高層領導對這位成人片導演「印象深刻」。)李翰祥終於有機會在魂牽夢縈的故宮實景拍攝了,批髮色情小段子的鹹濕導演搖身一變,竟成了人民藝術家。足見有夢想還是值得去追的。
80年代藉故宮實景拍攝的那兩部宮闈電影《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小的時候在CCAV—6看過,難得在「和諧、嚴謹」的創作方針下依然保有鮮活的姿態。對「玉蘭用手絹折成的小耗子勾引皇上的段落」印象深刻,還模仿過,人家「玉蘭」靈巧的彈了出去,我卻每次都直接跩到地上。連累老媽多洗了好幾條手絹。
《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精巧仍在,卻不見了《傾國傾城》那股子勁兒。兩部電影看下來,只記得些零星的段子。整體卻很叫人發懵。
學過畫畫的都知道,起筆先要畫出大型,描畫細節時也要顧及到整體。否則睫毛一根根描的很翹,兩隻眼睛卻一高一低,美人也畫成了妖怪。這叫「手碎」。料想李導演學畫畫的時候也沒少范「手碎」的毛病。他的電影每個細節都處理的很有趣,放到一起卻叫人犯迷糊,他到底是想表現什麼呢?三段式的風月小品到還好說,完整的故事則很難不跑題。
這部《傾國傾城》算是少數能抓到主題的電影。大概是有部《清宮秘史》珠玉在前,抑或是李大導演憋悶的太久,全片從頭至尾瀰漫著壓抑、破敗的氣氛,拍出了一副亡天下之相。
有人說,以小太監之死作結顯得有些奇怪。畢竟,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只不過是歷史的微末,小指甲蓋便可以碾死的螞蟻,拼盡了了性命也不過是叫老佛爺多皺了下眉頭。飛蛾撲火自然是愚蠢,但這份敢作敢為卻不得不叫人讚嘆。國之將亡,錦衣華服掩不住蕭條,這當口,總要有人喊出聲來。寇連才有什麼好怕?拼到底不過是賤命一條。正如他自己說的:「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英雄不問出處,這個不足稱的小太監是個英雄!他必需要死,且《傾國傾城》必要已死作結。
影片的結尾,姜大衛飾演的小太監寇連才含淚與主子道永別,狄龍飾演的光緒皇帝默默的背過臉,憋住一口氣,卻禁不住熱淚盈眶。這一幕在張徹的電影中早已看熟了。沒想到,拋開了血漿、白衣、胸大肌來看,到有一份別樣的感動。寇連才上路了,出了宮門便要永訣於人世,正如所有武俠片中少年英雄,留下了一個漸行漸遠的身影。寇連才不僅是寇連才,站在他背後是小皇上、李伯爺、翁師傅、王總管,是所有敢怒卻不敢喊出聲的人。
故事就此收場了,如果是西片,通常還會加個小尾巴,萬家燈火通明,印證著英雄所踏出的每一步皆有意義。但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樣已經夠了。中國式英雄未必有拔山之力,卻必要有血氣之勇。
----------------------------------------------------------------------------------------
 
豆瓣討論區裡面有一則留言,說《傾國傾城》的陣容套拍《鹿鼎記》,連衣服都不必換。衣服或許可以將就著穿,故事的氣場卻差向了兩條道。依我看來,《傾國傾城》更加張徹,反倒是《鹿鼎記》更加李翰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