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2-07-11 17:13:20

輿論引導民意的正負效應



     《搜索》無疑令人眼前一亮,原本以為向來注重「歷史性與時代變革」的陳凱歌拍攝當代題材作品會有些尾大不掉,但卻交出了一份令人相當滿意的答卷,而且有的放矢的針對時下的「網路暴力」進行控訴,依舊是陳凱歌中國式倫理道德的論調,卻格調新穎、針砭時弊。如此有中國風味的「現實主義」故事,一定會成為這個夏天很多人喜歡關注的焦點。該片也將再次成就了人們的話題性,觀眾作為旁觀者清對於戲中人表示很無語,然而一旦在現實中又與他們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在英語中,「民意」和「輿論」都被翻譯成public opinion,但在漢語中這兩個詞彙卻有著極大的差別,輿論可以引導,民意卻只能遵從。片中一場事件所造成了社會話題實際上是輿論的影響。本片很大程度上表現出輿論的雙刃劍效果,輿論進行引導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不讓座固然能在道德層面上引發負面效應,但單憑一個網路視訊就引發出強烈的社會反響,進而牽扯出小三、企業形象等社會話題,進而上升到公共意向的「民意」階段,也就凸顯出輿論的作用。因此而言,本片是非常現實、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這個現階段普遍存在的現象。

   然而,《搜索》所闡述的事件足夠深刻,但顯然還不夠尖銳,電影的結局表明葉藍秋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個對自己行為的解釋,得到了社會民意的認可。但是現實生活中豈有如此理想化的結果?民族英雄袁崇煥落的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我們都清楚,如此例子還很多很多。

    一方面,電影涉及到一個隱私權的問題,「人肉搜索」處於網際網路規範與現實社會法律監管的真空地帶,其對象林林總總,片中的事件是一起缺乏道德事件引起的,尚且有理可循,但卻為當事人造成了遠超於道德懲罰所承受的危害,而結果又討回了公道,但現實在遭遇「人肉搜索」的當事人是無法達成這個結果的,更何況有一部份是遭遇到誇太甚至是誹謗的起因,「人肉搜索」的過程逐漸由「行善、尋找真相」演變成為一種「只求立場」的行為,事件背後的真相反而被放在其次。

   另一方面,哲學上表示,事物存在本質與現象的差異,現象不等於本質,片中那段網路視訊就是事物的現象,電影帶領觀眾去尋找事件的本質。但現實生活中,通過現像往往會決定本質,又有誰會去關注事件背後的真相呢?

    由此看出,《搜索》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實際上是一部理想化的事件,表達了電影主創者對網路暴力的控訴,但其結果還是在引導大眾去關注事件背後的真相。現實生活中的網路暴力,人人都可以是受害者,也都可以成為行刑者,其結果無論對與錯,都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片中藉助葉藍秋最終的結局,也寄託了電影主創人員的正面效應,對於網路暴力要冷靜思考,稍有不慎就會被蒙蔽雙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