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蘿拉☆畢業季

2012-07-12 00:52:27

腦補小說情節之後深度吐槽:戲說《搜索》十宗罪


在觀看《搜索》之前,請您忽略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曾拍出《霸王別姬的》的陳凱歌;
在您成功忽略電影的執導者是陳凱歌之後,請繼續忽略這部電影裡所謂現實主義;
當您忽略它的標籤之後,請你下來忽略他的題材———網路暴力;
好了,您現在可以淡定的走入電影院。巨大的螢幕上,高圓圓冷艷而蒼白的臉蛋和姚晨反光眼鏡片背後野心的笑容將在黑暗中交替出現。你將會發覺自己以前從未領略過的智商優越感,「不會扮演朱麗葉的網路暴力受害者不是好白領」,「看不住男友的新聞記者不是好姑娘」,你將在最快的時間內充分理解「我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
至於趙又廷先生和王珞丹小姐,請發揮您的想像天賦,一秒鐘將他們的臉變成馬景濤教主及杜拉拉女士,你將在這一刻讀懂「不會蹦極的高帥窮不是好保鏢」以及「拍不到素材的軟妹子不是合格職場菜鳥」。
而對於高富帥夫婦王學圻老闆與陳紅女士來說,網路暴力不是他們的問題。當陳紅女士在隨著郭德綱相聲的跑步機上微笑邁步時,她的髮稍隨著汗液滴下晶瑩剔透;而後她邊兜著風邊與丈夫揮手告別,就像一部汽車廣告的情節一樣。
王學圻老闆此刻也許仍在為自己的第一秘書的遭遇而感到惋惜,可是下一個瞬間,他卻用那「有關部門」般的冷靜態度指使著跑龍套的張譯,為自己『很傻很天真』的老婆陳紅和『很無辜很暴力』的勵志妹姚晨下套。
於是,就這樣,整個電影格局通過人物散亂的視角結成大網,陳凱歌先生因為急於拍出一部群像式電影而鋌而走險:只要編織出一張足夠密足夠大的網,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當然,特需提醒的還有:對於曾閱讀過該部電影同名原著的讀者來說,你所需忽略的內容可能還要添加十條。樓主將在下方逐條列出,以茲達到隨手解救廣大「一進影院就齣戲想上廁所」患者之目的。


第一宗罪:陳凱歌視野太窄缺乏大情懷
 
如果《搜索》的導演不是陳凱歌,也許我不會如此刻薄。誰讓陳凱歌這三個字多年來都還算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名字。成也《霸王別姬》,敗也《霸王別姬》,《搜索》的豆瓣頁面上,有人吐槽上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之後的所有電影都只是要證明《霸王別姬》不是他拍的。樓主雖不能說深以為然,但《無極》之後的一系列電影,實在讓人對凱歌導演失望。
我猜,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絕對是對陳的一次重創,甚至影響到了他這麼多年的判斷力。他拍部網路題材電影,表面看是對網路的關注,其實是聰明的滿足了個人目的,對網路暴力的私人報復。看似是對媒體和網路的反思,其實是在迎合媒體獻媚到底。
《搜索》的電影版本對原著諸多刪減,將刻畫人物,富有情懷的細節一一刪除。於是整部電影看下來沒有一個人是立得住的,人物就像紙板一樣,為了故事的推進而行動,蒼白無力,毫無血肉。而情節自然而然的走入混亂,所有線索缺乏稱層次,毫無章法。可以這麼說,整部兩個小時的電影是對陳凱歌改編能力和導演基本功的一次拷問。
九十年代的文化偶像轟然倒塌。誰也不願意看到曾經拍出《荊軻刺秦王》《霸王別姬》這類傑作的導演如今的苟延殘喘。
我想,走入新世紀的凱歌導演似乎對這個世界還有一些迷茫。這部電影就是他迷茫的代價。他看不明白網際網路,他沒有思考和觀察,他沒有情懷,從某個角度說,他仍然侷限在自己世界裡,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試圖用電影去剖析社會,又不敢觸碰真正的社會現實,想用電影去復仇,又不敢得罪媒體。這導致電影不僅缺乏真實感,也缺乏力度。

第二宗罪:實習記者成替罪羔羊

電影中,首先在公交車上發現葉藍秋沒讓座的是陳若兮的實習生楊佳琪,楊佳琪順手拍了視訊,拿回電視台里給陳若兮之後,陳才安排這段視訊上了節目。
電影裡王珞丹演的楊佳琪雖然有點傻了吧唧,但好歹本質是個可愛善良的姑娘,追著葉藍秋拍了半天並沒私心,作為抓眼球的社會新聞記者居然還主動去拍葉藍秋道歉視訊(當然關於葉藍秋道歉我覺得十分愚蠢,下面會提到)。
由於我好幾年前就看過小說,知道小說里整個故事的連鎖反應,最重要的開端就是陳若兮在公交車上看見葉藍秋不讓座,她果斷的拍了視訊,然後毫不猶豫放到電視節目和網上,利用公眾道德和葉藍秋的名譽讓自己職業生涯上了個臺階。
吐槽點:原來不僅ZF愛用臨時工實習生,電視台也不放過實習生。原著之所以設置陳若兮拍視訊,是為後文鋪墊,和後續陳的身世經歷交代陳述有呼應,表現陳若兮身上的複雜人格和媒體人私慾。
電影直接將陳若兮洗白了(不知是不是姚晨出演的緣故),將『孽債』都扔到職場菜鳥楊佳琪身上,弱化了原著對人物的深刻理解,好沒深度啊。

第三宗罪:楊守誠出場

《搜索》談不上難看,但也沒有什麼讓我有認同感的情節。葉藍秋和楊守誠的七日情成了電影的一條主線,太過戲劇性,太膚淺,不痛不癢的,倆人就像是山寨版的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可是連愛情沒有打動任何人。這與俗氣無關,愛情原本就是俗氣的東西。鐵達尼號里,肉絲傑克照樣感動兩代人。
小說里楊守誠是一開篇就出場的關鍵人物,丟手機報警沒人管被街頭混混打,這本身就是荒誕現實的一種映照。於是才引出葉藍秋美女救帥哥,陰錯陽差的至少令人覺得可以接受。
到了電影裡楊守誠丟手機後,直接站天橋上舉個大牌子,完全淪為打醬油不說,而且我完全弄不懂這種出場的意義。順便說句,趙又廷的台灣腔,又跟全劇其他演員有一種奇怪的違和感。
當楊佳琪天真愚蠢的去找葉藍秋拍道歉視訊,居然帶著表哥楊守誠去了。然後他們就相遇了。不得不說,這種相識方法平庸的無可奈何。
而後來,當楊守誠終於man了一把,沖葉藍秋大喊說「你要死就死啊!」,我相信不止是我一個人感到新的咆哮教主誕生了。
更別提楊守誠跟葉藍秋蹦極和相愛的橋段,凱歌導演想表現生命的張力和勇敢,更想表現一見鍾情的微妙,卻只能只讓觀眾們覺得匪夷所思

第四宗罪:陳若兮的結局
上面提到原書中葉藍秋公交車不讓座的視訊是陳若兮「自拍自導自編」一手策劃,但在電影裡這一切都沒了。陳若兮變成了勵志的北漂青年,為男友付出愛,為工作付出艱辛,為夢想而拚搏,為了大城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而努力。這簡直就像開玩笑!
小說里葉藍秋一直獨自承受著曲解和侮辱,直到最後跳崖身亡才洗清冤屈。而此時,陳若兮成了盲目的網路暴力的下一個目標,她被指責為沒有道德底線的無良媒體,她曾經的「業績」變成了了罪證,她引以為傲的長篇報導變成了污點,結果,陳若兮站在了葉藍秋曾經站在的懸崖邊緣。
回到電影,陳若兮的錯僅僅變成了一個「職業錯誤」,完全沒有提升到道德層面去聲討。電影結尾,陳若兮丟了男友、丟了工作,卻說沒關係,可以重新來。這一刻,她變成了導演向媒體討好的工具,她這條線索里關於媒體底線和媒體私慾的探討還未展開就結束了。
如果陳凱歌真是按照拍一部經典的追求來拍的《搜索》,那麼這真是最大的敗筆。

第五宗罪:葉藍秋之死

電影裡葉藍秋跟楊守誠私奔了,以雇保鏢的名義,孤男寡女獨處七天,觀眾用腳趾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們相愛了。
相愛後的男主角知道了女主角已身患絕症,不惜一切力量想要保護她。他帶她去醫院,她卻堅持要在醫院告別。他不同意,於是她騙他說進治療室做檢查。她進去了,卻再也沒出來。
因為下一個鏡頭,直接變成了王學圻老闆接到了葉藍秋自殺身亡的通知電話,然後,鏡頭切到葉藍秋在停屍間的床位,還沒給臉的鏡頭。
我是可以理解葉藍秋的,她得了絕症,與其苟延殘喘不如最後絢爛的綻放一次精彩,最後一次綻放,身邊還有愛她的男人。
但我不能接受這麼一個窩囊的死法。她決定去死,卻和網路暴力沒有一點關係。
在小說里,葉藍秋跟楊守誠去登山,在山頂他們遇到了幾個來郊遊的大學生。大學生認出了葉藍秋就是那個網上千夫所指的女人,於是對她百般辱罵。最後葉藍秋從高崖跳了下去。
這是最悲哀的死法,原作者意在指出,葉藍秋的死不是個人悲劇,她是網路暴力的犧牲品。
而在某種程度上把葉藍秋逼死的大學生,代表了盲目網民,作為大學生卻毫無獨立意志,任由網路輿論所擺佈,聯想到部落格時代的種種亂象,多麼可怕!
電影裡,所有的批判力度都因對女主角死亡的處理方式而變得軟弱無力。我不明白為什麼不用原著的情節??

第六宗罪:楊守誠跟陳若兮的艷照

     上面說過了楊守誠是怎麼丟的手機,可在電影裡的情節方式再一次刷新了我的接受程度。趙又廷演的楊守誠就是個吃軟飯的青年,記者女友給他買的新手機,在拍了一次艷照之後就被混混偷走了。
姚晨用帶著嬌嗔的語氣抱怨要是照片外泄怎麼辦,於是楊守誠竟然去丟手機的天橋手舉大牌子,願以新換舊,只為討要回手機。
混混還真來還手機了,但此刻凱歌導演不知是在想些什麼,居然原創了一條極度無聊台詞。
混混跟楊說:「照片裡的娘們身材不錯!」
楊守誠怒了,跟混混廝打在一起。
而葉藍秋正在天橋上的大廈里注視這一幕。恕我不明白這段情節的用意,凱歌導演是為了迎合「艷照」的話題性才加這麼一段情節嗎,還是為了他想像中的市場做出的妥協。葉藍秋看到了楊守成打架,所以她才會找楊守誠當保鏢是嗎?還不如小說里,她直接衝下去,一副「反正我也活不久了」的姿態去救帥哥呢!

第火線追緝令:莫小渝:絕望的主婦?
剛才在第一段樓主就吐槽了陳紅女士在電影一開篇便昂首在配有郭德綱相聲(…………)的跑步機上跑步,空床寂寞卻又自得其樂的闊太形象非常生動。
而當她發現自己的老公與梨花帶雨的女秘書正半張開雙臂抱在一起時,她甩門就走,回家就看見了這位女秘書的醜聞上了電視。
你說她是什麼心情?
於是,她讓家裡的小保姆給電視熱線打電話大罵葉藍秋是小三專勾引人丈夫。沒品是沒品了一點,但也符合她的身份定位。
我不能理解的是,這樣一個要強的女人,發現自己犯下錯誤惹惱老公時,她居然去找記者陳若兮喝酒,話語間全是對丈夫的愛。
隨後,帶著這樣符合中國傳統的愛,莫小渝,居然選擇了主動離婚。
這種人物性格前後矛盾的設置讓人不明所以。從利益上來說,考慮到她的丈夫是控股多家公司的老總,她離婚也許能得到不少好處。但是不符合人物的前後設置。
從第二性理論女性覺醒層面去分析,你可以說莫小渝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自主,想要追求人生新的自由。
但是真的有必要這樣嗎。如果說凱歌導演是想借這個人物的行為來探討婚姻的話,只能說他對婚姻的理解是前後矛盾的。


第八宗罪:電影裡居然有葉藍秋道歉鏡頭

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當葉藍秋知道自己的行為被電視、網路歪曲的時候,當她變成數千萬網民的攻擊對象的時候,她都選擇了不辯解。因為她已經得了絕症。
因為在生命面前,任何的謠言和暴力都蒼白無力。如果她連生命都無法維護,又哪還有精力去關心這些世俗鬧劇?
對她自己來說,她雖是風暴的中心,但鬧劇已經跟她無關了。
可是最讓人發笑的是,電影裡居然有葉藍秋道歉的鏡頭,這根本就是對生命的褻瀆。
這段情節是整部電影中我最失望的。陳凱歌對於小說人物的曲解,對於生命的膚淺態度,對於小說主題的認知度已經讓人看不出他身上曾經的人文氣質和知識分子風貌。
對於他我再也不想說些什麼了


第九宗罪:葉藍秋初戀情人萌醫生在哪?
在小說一開始,葉藍秋檢查出患了癌症,通知她患癌的醫生是她的大學初戀。那個醫生叫路天明,人如其名,代表光明和希望。
關於葉藍秋和大學初戀的故事在小說里交代了一下,此處省略。我只是費解為什麼路天明這樣一個全故事裡最完美的形像被刪了。
現在醫患熱,在電影中加一個醫生的角色,代表人心的良心和寬容。既能拔高電影主題,又能接地氣討巧,我不明白為什麼電影方如此設置。

第十宗罪:唐小華又是幹嘛的?
電影裡的唐小華是葉藍秋老闆沈流舒的第二秘書,葉藍秋是第一秘書。而沈的集團是一個超大有錢公司。她們都是高端白領。這裡頭的人際關係有多微妙,上過班的人都能想像。
唐小華這條小故事線就是個微縮版的腹黑心機女唐拉拉升職記的故事。
但電影裡的那個女演員演的有點過火,最後也淪為打醬油。還不如同樣演跑腿的張譯有亮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