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葉闌珊

2012-07-12 18:43:44

從電影《搜索》談媒體責任與公眾立場


    一直覺得陳凱歌導演身上有一種貴族氣質,因此他的作品總帶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文藝色彩。只是自《霸王別姬》之後,從《無極》再到《梅蘭芳》,裹挾著大成本製作的噱頭和高科技特效的聒噪,大師彷彿陷在文藝與商業的漩渦中極盡刻意盡顯疲態。
    已經很久不看華語電影了,直到走進電影院的那一刻,我既不清楚劇情大意,腦袋裡也沒有「陳凱歌作品」的標籤。這不過是一次出於無意的消遣,卻意外邂逅了一部驚喜。正如陳凱歌導演,當他拋開「大師」的包袱,丟掉「大片」的光環,俯下身段去實實在在講一個既不高深也不新鮮的故事時,反倒帶出了點發人深省的東西。沒有超級豪華的明星陣容,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卻讓我看到了難得的誠意,也讓我意識到並非只有深沉厚重的文藝片才能觸動我,這樣一部集商業、娛樂、時尚、輕鬆於一體的電影也可以。
    故事以一次網路世界裡司空見慣的「人肉搜索」事件為切入點,講述了一個充斥著真相與偏見、善良與愚昧,正義與無知、溫暖與冷漠的故事。高級白領葉藍秋在得知自己罹患末期淋巴癌的當天,因為情緒低落沒給一位老人讓座,遭到了公交車上乘客的集體指責。電視台實習記者楊佳琪恰好用手機拍下了當時的情景,後來被上司陳若兮採納並以此為話題製作了一系列新聞節目。一夜之間身患絕症的葉藍秋被冠以「墨鏡姐」的稱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被無數網友指責謾罵,甚至連姓名、電話、單位、部落格等個人資訊也被公諸於眾任人惡搞,使得本已被絕症困擾的葉藍秋飽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心力交瘁。故事結尾,葉藍秋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死後,診斷書被眾人發現,事件的來龍去脈才被釐清。
    這個故事並不高深,卻有著必要的現實意義。雖然偶爾跳出礙眼的植入廣告,雖然主角之間的愛情顯得營養不良,但這都不妨事。我只在意這個故事帶來的反思:身處紛繁複雜的資訊社會,媒體應該怎樣恪守自己的職責,公眾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立場。
    關於「讓不讓座」的問題,在網上還看過一篇報導。公交車上一位民工模樣的小伙子因為沒給身邊的老人讓座遭到了同車乘客的指責。小伙子委屈地說我一整天都在工地幹活,實在太累了,不是我不想讓座,可是如果讓出這個座位,我就得站到終點站,我實在沒力氣了。據說後來由此還引發了一場關於道德綁架的論戰,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不過倒是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有些人的行為可能背離了道德,但不要立馬跳出來指責,因為背後可能有難言的苦衷。只是故事裡的小伙子至少有為自己辯駁的機會,而葉藍秋顯然要固執得多。
    試想如果葉藍秋可以早一點說出自己的境況,如果事發時有其他乘客願意主動讓出座位,如果人們可以善意的詢問而不是咄咄逼人的指責,如果陳若兮可以及時將道歉視訊公諸於眾,如果楊佳琪可以再多一些尋找真相的勇氣……當然世上沒有如果,也正因為如此,戲劇才稱之為戲劇。而正是這樣一個故事,折射出了媒體在輿論引導中的集體缺位,公眾在網路世界裡的慣性憤怒和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冷漠。
    其實,這樣的網路事件並不鮮見。從「死亡部落格」事件的沸沸揚揚到「肖艷琴死而復活」的狗血淋漓,從「哈爾濱六警察打死人」事件的峰迴路轉,到藥家鑫案件中張妙一家的反覆無常……公眾的憤怒、同情和唏噓一次次被無情的調侃消費,卻依然無法阻止人們奮身不顧加入口誅筆伐的大軍樂此不疲。如果這是一出沒有底線和不負責任的鬧劇,公眾的獵奇心態和慣性憤怒就是主謀,而媒體的推波助瀾搖旗吶喊則是幫兇。
    一直以來,關於人肉搜索、網路審判、網路暴力的爭論不絕於耳,卻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人們並不關心是否存在一項法規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只要被侵害的那個不是自己,他們甚至無比享受揭人短處曝人隱私的樂趣。而媒體也並不執著於推動這樣的立法進程,他們更看重的是如何找到更勁爆的新鮮話題博取關注度和收視率。
    之前看到一篇多家媒體援引的報導:警車路遇交通事故見死不救開溜。這個題目足夠抓人。警察,身份敏感;見死不救,性質惡劣。可仔細看內容卻漏洞百出。我不了解兩輛電動自行車相撞的嚴重程度如何,卻無比清楚見死不救這個詞的含義。只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基礎,一頂「見死不救」的帽子扣下來,邏輯不通之外也難逃譁眾取寵的嫌疑。
    然而,這就是我們要常常遭遇到的現實。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媒體缺乏挖掘真相的探索精神,卻充斥著製造話題的靈敏觸角,我們的媒體通常在「大是大非」面前三緘其口,卻在「小事小非」面前無比亢奮。對真相的斷章取義,對敏感事件的集體失語,不僅消弭著媒體良知,更蠶食著公共信用。身處這樣一個光怪陸離訊息萬變的資訊社會,當真相被偏見蒙蔽,善良被愚昧綁架,正義被無知利用,溫暖被冷漠掩蓋,必然會是一場罪惡。
    狄德羅曾說,人是一種力量與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和偉大的復合體。而我們這些遊蕩於虛擬網路世界的人們,當對事件的認知建立在偏見之上,是否都在不知不覺之間為逞一時口舌之快傷害了無辜的人?自以為手執正義之劍卻做了助紂為虐的事?正如故事裡的每個人,無意中傷害著葉藍秋,卻並非抱著置之死地的目的。陳若兮的推波助瀾為的是升職加薪實現買樓結婚的夢想;楊佳琪的窮追不捨為的是爭取表現早日轉正;莫小渝的咄咄逼人為的是保住自己苦心經營的婚姻,唐曉華的落井下石為的是爭取上位機會出人頭地……
    葉藍秋的死,於己是解脫,於人則是救贖。陳若兮正視了事業和情感對自己的懲罰,楊佳琪找到了職場努力的方向,莫小渝認清了婚姻和生活的真諦,還有唐曉華的內疚自責,沈流舒的真誠反省和楊守誠無望的懷念都讓影片結尾有了一絲溫情……那麼螢幕之外的我們是否也該警醒,對於不明真相的網路事件要做到起碼的冷靜與理性:媒體不能做審判,而你我都不是法官。
    最後,摘錄一段余秋雨的話共勉: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並不陡峭的高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