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ininglove

2012-07-13 06:12:27

《搜索》:給時代症候群把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時隔十年,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再次回歸都市電影,奉出都市電影《搜索》。影片以羅生門式的敘事結構,講述了一則關乎網路暴力與人性角逐的都市寓言。如果動用腦海裡的關鍵詞搜索《搜索》,「搜索」結果會如何? 「節奏明快」「造型時尚」「貼合時代話題度」等標籤首先映入眼簾,這一搜索結果似乎令人頗感意外。對於大眾視闕中的「陳凱歌」形象,跟上述關鍵詞似乎並沒有一絲相關聯度。他是八十年代至今,擎電影大旗的文化偶像;他是像牙塔里精雕細琢傳統文化的能工巧匠;他是深度剖析人性脈絡、歷史滄桑的知識分子。但是,新作《搜索》所呈現出的種種,在很多觀眾看來,似乎從某種意義上來了一次徹徹底底的顛覆,令人不少人直呼意外。

一. 紛繁複雜的都市意象

影片開端即以快速剪輯的群像式俯瞰介入主體性敘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映入眼簾。上層商務菁英富豪、妖冶美麗的富豪秘書、獨守空房的闊太太、不諳世事的媒體實習生、資深新聞界白領,失業在即的婚慶公司員工,六個性格不同但卻獨具代表性的人物粉墨登場。高聳入天的摩天大廈,湧動的白領人潮,西式的婚禮現場,3G時代無孔不入的多媒體介入,皆構成了一副現代都市的圖景。值得留意的是,這些場景在陳凱歌導演前作中皆是不曾出現過的。

二. 激烈角逐的人性

陳凱歌導演的作品自始至終都在探討人性,探討不同處境中人性的艱難抉擇,片中皆洋溢著深厚的人文關懷,思辨性與哲理性兼有。《搜索》同樣如此,只不過導演將觸角引向現代都市。王學圻所飾演的上流富豪沈流舒是一個一切「向錢看齊」的成功人士,通過他與秘書、妻子的隻言片語的談話我們可以推斷出,他更像是代表著當今社會一部份上流菁英的主流價值觀,唯金錢是用。當高圓圓飾演的秘書向沈流舒哭訴時,他得意地說:「能用錢擺平的事,用不著絕望」。「金錢」是其作為上層菁英、商界巨頭的邏輯世界,在他看來,「金錢」可以擺平一切,象徵著強大的話語權,利用它足以擺平公司的公關,掃清媒體的質詢,堵住髮妻質疑的心思,成為肉體交易的手段。毫無疑問,演員王學圻是導演的御用演員,在兩人合作的若干年中,王學圻經常充當起陳凱歌影子的角色,此次也不例外。據此推測,片中沈流舒的角色,大抵年齡與導演相仿,二人皆經歷過文革的創傷體驗,沈流舒是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發展的既得利益者,全球化時代更加推進了其在商界的成功。在慾望不斷膨脹的時代中,其心靈早已被物化,「道德」二字變得輕薄曖昧。尤其是秘書葉藍秋死後,富豪沈流舒的表現更值得玩味,他早已拋棄道德而習慣扮演著虛假的戲碼,不僅是商業、家庭,連在死者面前也不忘扮演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形象。回顧導演的八卦史,或許一切都有了自我對照,值得回味。資本主導的電影中,沈流舒化身陳凱歌,獨攬大權,抹著鱷魚的眼淚。戲裡,跨國公司老總主導事態走向;戲外,年屆六旬的老導演固執地握住話語權,在都市語境中迷失。


三.無處不在的網路暴力

《搜索》的敘事核心源於一場轟轟烈烈的網路暴力,這場如龍捲風般的風波徹底席捲了所有人。導演陳凱歌開始反思當下的人文語境,究其自身,也是六七年前網路暴力初端的受害者,「一個饅頭所引發的血案」使中國網路界徹底成為巴赫金筆下「狂歡的盛宴」。如何理性看待非理性的集體主義狂歡?顯然,導演在片中給出了答案。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曾說過「過去永遠不死,甚至從未結束。」第五代導演的哲思從遠離喧囂的西北跨越到了沿海都市,當今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網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民主的空間,公民具有了話語權。但從另一個層面上講,也激起了動輒就群起而攻之的「網路軟暴力」。經歷過文革時期知青下鄉的陳凱歌導演,是否面對半個世紀後的種種而感到似曾相識?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文革」在網上正以另一種形式復歸。只是「廣場批鬥」改為「網上圍攻」,「紅衛兵抄家」以「網民人肉搜索」代替之。「什麼是真實的?」片中人物在發問。多重媒體的介入使人與真相的距離越來越遠。手機、網路視訊、WEB2.0社區、部落格等新型媒體工具介入,讓本該接近真相的事實更加欲蓋彌彰,這讓人不禁想起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放大》。電影中「網路暴力」的過程伴以快速剪輯、不穩定構圖攝影,誇大渲染了二次元世界對人內心的影響。當然這並不是導演有意為之,而是身為長者審視當下社會的潛意識行為,導演已經意識到民粹思想依舊作祟。茅於軾曾經說過:「從理性出發,我對前景不得不抱悲觀態度。中國佔人口一半多的人,還處於『文革』狀態,或皇權統治狀態。基本上不懂得現代社會的處事原則。要嘛是一些缺乏理性的『文革』戰士,要嘛是逆來順從的奴隸狀態。」從動輒就群起而攻之的社會現象來看,陳凱歌導演的憂思並不過份,這恰恰是目前都市電影裡所缺乏的厚重的人文思考。在沒有信仰的社會,民眾極容易成為暴民。而作為展現人性的窗口,陳凱歌以「搜索」這麼一個頗具科技含量的名詞進行探索,弦外之音顯而易見。

四.「黃土地」上的「小清新」

前文提及,身為文革中的下鄉知青,陳凱歌經歷了漫長而難忘的文革生涯,這也為其身為第五代導演貼上了標籤。與同為第五代的導演張藝謀的大膽濃烈不同,在陳凱歌作品中,「性」往往是純潔的,含蓄的。究其成長背景,「純情」是屬於他那個時代的標籤。即使是《無極》中被炒作到沸沸揚揚的激情戲,也並沒有十分強烈的色情意味,還未跳脫「純情」之框。所以說,一旦接觸都市題材,導演心中的「小清新」情結開始作祟。嚴格意義上說來,高圓圓與趙又廷的情感戲缺乏鋪墊,從頭至尾沒有說服力。既沒有觀眾期待的「露水情緣」,也無身居一隅的「一夜銷魂」,唯有趙又廷莫名其妙的咆哮陪伴至終。從導演對兩位演員的指導上便可以看出,兩人的身體語言仍處於《山楂樹之戀》的初期階段,但陳凱歌那慣有的戲劇腔調的台詞,暴露出兩人如兩隻無頭蒼蠅,在疏離的都市環境中嗡嗡亂轉。悠悠蘆葦盪,女主角忽然安妮寶貝附體,一襲棉布長裙,伴以小清新式微笑,這一幕足以讓陳粉繼《無極》之後再度崩潰。如果說電影前半部份依舊探討著時代亂象之種種,那麼筆鋒一轉的中後部,導演則徹底陷入了迷失。一段沒有邏輯的愛情,以沒有邏輯的死亡宣告劇情的結束。不妨猜測一下,初始,導演試圖給時代把脈,但脈象太亂,心律不齊,最終宣告失敗。電影只是「呈現」,並沒有告訴觀眾如何「解決」,這一要求對年輕導演而言尚可,但對於聲名遠播的第五代人物而言,未免太失水準。「網路暴力」的主角一死了之後,每個人依舊是混亂無比。「小清新」無非是導演心中的願景,它雖然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卻像一味蜜糖,給導演一次如鴕鳥鑽洞般的自我安慰。

五.追逐時尚,落後時尚

陳凱歌導演曾坦承「面對都市題材,自己如履薄冰」。而無論從電影初期定位策略,到後期宣傳企劃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重的漏洞。定位不准,直接體現在劇情與剪輯,劇情飄忽不定,剪輯細碎跳躍,導演的迷失處處可見。在後期宣傳企劃時,尤為明顯。究竟是主打「網路暴力」之牌,還是人文厚重之路,抑或打「女性電影」的擦邊球,就連影片主創也未曾得知。不知道對於一個年屆六旬的導演而言,追逐時尚是否意味著一次令人憐憫的壯舉?影片在部落格上的「凡客體」宣傳,就間接證實了他們已經完全落後於這個時代,當影片主創樂此不疲地玩文字遊戲藉此宣傳造勢時,觀眾早已厭倦了一兩年前的陳詞濫調。導演的不甘,是想追上這個時代。但以其心智體力,若想追趕,怕是困難。倒不如回到自我封閉的象牙塔,唸唸古人的對白,想想英雄的大義。電影就是如此殘酷,卻又如此無情。摸不準脈象,看不清自己,最終只會落一地的悲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