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15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永遠有多遠

2012-07-14 06:50:50

無處不在的資訊,無處可逃的隱私,無法判斷的是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N久沒有去電影院享受大螢幕的效果了,可惜這部陳凱歌闊別兩年後拍出來的電影卻沒有很多特技或大場面,電影的音樂更是乏善可陳。不過,要我給這部電影打分的話,按豆瓣的標準還是可以打給三星半吧。一顆星給原著和電影的編劇,故事有新意,其中關於資訊社會的新聞道德,社會公德和個人隱私等話題的探討很值得玩味;一顆星給陳凱歌導演,電影的許多細節都下了功夫,特別是對於部落格、網路視訊和新聞操作的過程的講述讓人覺得異常真實;還有一顆星給演員的表演,表現都很很好,不管是主要演員和群眾演員都蠻出彩的;最後半顆星專門給高圓圓這個大美女,終於不再像一個花瓶那樣了...
    (嚴重劇透開始...)高圓圓扮演的葉藍秋是一個大公司的總裁沈流舒(王學忻)的秘書,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無依無靠,偏偏這個女紙還很漂亮,很受總裁賞識,還從小品學兼優,這尼瑪也太矛盾了吧。然後美女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得了淋巴癌晚期,這故事設定真的很無語。於是她很鬱悶很鬱悶地坐公交車,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站在她旁邊,但是她由於心情惡劣就沒有讓座,而公交車的司機和乘務員以及一眾的乘客都對她指指點點,施加了壓力,然而她非但沒有讓座,卻說一句:「要坐坐這(大腿)。」這一幕被一個實習記者楊佳琪(王珞丹)給拍到了,還採訪了她,被記者陳若兮(姚晨)放到了網站上,於是在網上火了。而且負責這個報導的陳若兮還有意無意地引導輿論向這個倒霉的「墨鏡姐」不利的情況,報導後來扯著扯著又把「小三」的罪名扣在她頭上。最後高圓圓認識了楊佳琪的哥哥,陳若兮的男友(趙又廷),讓他當保鏢又不告訴他實情,一週的時間兩個人竟然相愛了,然後一週後葉藍秋跳樓死了,陳若兮因為受賄被舉報被fire了,和趙又廷也分手了,比較正直的楊佳琪當上了記者。懷疑總裁有小三的莫小渝因為霸氣外露的成功人士老公不夠愛她,不夠珍惜她,最終離他而去。
    電影很長角色很多,都分擔了很多戲份,王學忻這個老戲骨演得特別給力,很多台詞都吊到不行,那句「我沈流舒喜歡的女人,用的著偷?」讓人印象深刻。而趙又廷這個很認真很老實又有點膽小的傢伙除了確實蠻帥,人氣很高,那句「想讓他喜歡你就帶他去蹦極」讓人捧腹。還有大姚,真的很搶戲,氣場太強了,王珞丹的實習生表現不錯,不過感覺她演什麼都是一個樣...
    拋開演員的表現,這些角色真的很真實,他就像會隨時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一樣。可喜的是再也沒有一元的價值觀,沒有單純的對錯了,也沒有單純的好人和壞人了。葉藍秋不讓座,不太道德,可是她得了癌症,難道她不值得可憐嗎?陳若兮為了製造新聞點,故意讓專家說話偏激,讓葉藍秋的老師說她的壞話,她是壞人吧,可是她是為了能夠在大城市買房,照顧男友她天天給他做三明治,這犧牲也不小吧?沈流舒狂妄自大,但是對於葉藍秋也算是非常信任,雖然有某種曖昧的味道在裡面,可葉死了他也為之潸然淚下,難道不是一個有情義的人?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加寬容,更加全面地評價別人。而對於自己,有時也應該把握好尺寸。
    而媒體、大眾的壓力,特別是網路的資訊傳播在這部電影中表現了非凡的魔力,雖然它沒有比癌症晚期可怕,但也讓葉藍秋的隱私無處可逃,無比難堪。一起看電影的朋友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所以陳若兮作為一個記者把她報導出來沒有錯。但是她只報導葉藍秋的負面新聞,這一點確實錯了。換而言之,對於大多數事來說,只要有標準,倒是容易分得出對錯一些。例如一件事是不是違法的,是不是犯罪的,有法律條文比對應該是可以判斷的吧?但是,對於一些事來說,是很難有標準的,例如葉藍秋不讓座,例如沈流舒狂妄自大,例如大眾對於葉藍秋的指責,例如葉藍秋老師在採訪面前的表現,用道德標準來衡量,都是難以定論的。生活中不乏這些事情,例如同性戀,例如廈大最近的畸戀,例如方舟子指責韓寒代筆,韓寒說方舟子愚蠢,如無涉及法律,又難以知其內情,就當八卦新聞看看罷了,否則被某些炒作者利用,也許一不小心就充當了新聞暴力的一份子。因此,轉發和評論時,還是要慎重。
    回到電影吧,不得不說,高圓圓長的確實很漂亮,趙又廷給他拍照那些鏡頭感覺就像是360°無死角,陽台上淋雨還有蹦極那幾個鏡頭也很不錯。而且,我覺得葉藍秋的最後跳樓而死這個情節設定得比較好,可惜的是導演沒有把她最後跳樓的情景給拍一下,你說要是再搞定煽情的音樂,肯定更加打動觀眾的心的。其實,淋巴癌晚期基本上沒有希望治好了,與其在化療的痛苦中死去,還不如在最美麗的時光縱身一躍,留給世人無盡唏噓,這似乎是很多日韓電影和小說的橋段,但至少比說什麼癌症診斷錯誤來得好多了。又想起陳導的《霸王別姬》中最後張國榮自殺的鏡頭,還有03年他跳樓的事了,一個道理。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裡面有一段講日本人的自殺情節的,就很讓我無語了,但是偏又讓人難忘:
  「日本人最欣賞櫻花那種開到最滿最美的時候
  同一離枝入土那種情深他們認為人生就是應該這樣
  在明治時代,有一個女孩跳瀑布自殺
  她不是厭世也不是失志
  是面對這麼燦爛的青春,怕它一旦消失,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如就跟櫻花一樣
  在生命最美的時候,隨風離枝
  她的遺書,給當時的年輕人整個都振奮起來,
  當時正是明治維新
  充滿了熱情跟氣概的時代
  
  同運的櫻花啊 儘管飛揚的去吧
  我隨後就來,大家都一樣」
    額,還是回到電影的主題,每當寫到文章最後,總想引用一些東西,因為別人說的話都很經典,自己感覺都是在碼廢話。 關於真理,智慧和道德,有個掛了的老頭說得很好,故引用之,作為結尾。1959年,BBC採訪伯特蘭·羅素中的最後一個問題:假如這段影片在一千年後被那時的人們所發現,您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羅素說:「我想要說兩點,第一關於智慧,第二關於道德。有關智慧,我想對他們說的是,不管你是在研究什麼事物,還是在思考任何觀點,請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以及『這些事實所證實的真理是什麼』。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所更願意相信的,或者你認為人們相信了之後會對社會更加有益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這是我想說的關於智慧的一點。至於我想對他們說的有關道德的一點,十分簡單。我要說,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共同生存。假如我們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們就必須學會這種寬容與忍讓,因為它們對於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續,是至關重要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