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搜索--Caught in the Web

搜索/CaughtintheWeb

6.5 / 1,097人    117分鐘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趙又廷 高圓圓 姚晨 王學圻 陳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laudia

2012-07-15 07:52:23

好導演的標誌就是:社會缺什麼,他就拍什麼


寫影評最怕的就是看完後,沒東西可寫。以前的《無極》就有點這個感覺,真是難以想像今天這樣一部上乘的佳作居然與《無極》的導演是同一個人,單就此事來說已經闡釋了本片的一個核心思考——在紛擾浮躁的現代社會中怎麼呼喚人的理性判斷,如何讓人做到真正的客觀。我們對葉藍秋要實事求是,那麼我們對待陳凱歌是不是也要實事求是呢?!一部電影,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我今天讚美《搜索》不代表以後陳要是再拍出爛片我就不會罵他,該罵的還得罵,對事不對人,我想:倘若中國人能稍微有一點人權意識,法治精神,如片中這樣的悲劇自然是可以避免的。不要說葉藍秋有病,就是她沒有病,她也沒有讓座的義務!讓與不讓說到底只是個人品德問題,出於公議,大家應該譴責這種行為,但如此攻擊,甚至要把一個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這不得不說實在是人性的悲哀,拆開分析其實在這裡有「兩波觀眾」,一波是坐在電影院裡的,他們目睹了事情前後的原委,他們看見了老人與眾乘客如何得寸進尺,伴隨時間的推移如何步步圍剿,甚至要趕她下車的全過程,也理解了葉藍秋最後發飆的全部心理軌跡,但另一波觀眾——那些電影中的「觀眾」卻只能看見拍攝者,包括最後的剪輯者希望他們看見的那一部份,由媒體有意識地截取出那一段「他們認為重要的」部份來判斷是非,然後得到一個他們希望看見的所謂「轟動效應」,於是這條純粹炮製出來的「新聞事件」似乎就有了「新意」,好比是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用技巧,而不是用真相。他們只是把事實的一部份展現給大家,而不是事實的全部,其目的無非就是要把事情搞大,從而好引出他們認為的「更多層面,更多角度的,有社會意義的思考」?!隨後,「磚家」出動了、「叫獸」也出動了,在無聊的扯皮中各種「羅生門」應運而生——這是在弘揚道德嗎?不,這是在「消費道德」,這是要把道德作為一種娛樂工具、一種談資、一種可以消遣打發時間又可以吸引眼球創造收益的玩意兒在開涮,他們用最下流,最偽裝、最卑微的方式創造著人際之間的混亂,並把責任全面推給社會,要社會為他們自己的下流、偽裝、卑微買單,多少年以來,中國人背地裡想的一些蠅營狗苟的爛貨從沒有一天見過陽光,而這部電影就是要扒開這層皮,讓我們看一看、罵一罵、想一想……

此時導演的理性在發問:中國人究竟都怎麼了!在「葉藍秋事件」中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常識在整部片子中從未被提起過,這就是放眼當時的環境,四週不光只有葉藍秋一個人有座,很多有座的人離開老人的距離也不遠。生活中我就見過因為有一個人沒讓座,另一個人實在看不下去自己站起來主動讓出自己座的。但很可惜,片中沒有對此有過任何追問?!為什麼乘客不盯別人,非得要盯住葉藍秋這一個人呢?為什麼網民也是,津津樂道於追究這一個人的「品德問題」呢?!其實道理說穿了也不復雜,就因為大部份人不敢承認葉藍秋在那個不合時宜的場合突然出現引發一股對富人階層的仇恨浪潮,尤其是漂亮的,說話還蠻有意思的富人最能觸摸到他們的G點,要是再有點小三的料,不勞而獲的情節那就更妙了……

總有一股非理性的暗爽驅使著這些滿口道德文章的人去追尋它,他們心裡知道得很——人前談良知,背後小人心!顯然葉籃秋的摩登穿著與墨鏡與整個車廂的草根氣氛格格不入,儘管她可能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人沒什麼不同,可是周圍的人未必也會這麼看。胖女人的嫉妒心以及當今社會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根深蒂固的冷漠促使一些極端的小人會想:「瞧,這是個被包養的貨!」,她的打扮已經證明了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態——「這個婊子!」,進而這幫小人會繼續揣測——這樣的人居然還會擠公交車嗎——然後又發現她擠了公交車居然還不讓座?!於是之後的之後,心態失衡的恰恰不是葉藍秋,恰恰就是這幫永遠站在道德製高點的小人,他們自以為在本就陰暗的心思下終於找到了一條可以冠冕堂皇去攻擊別人的稻草——這是什麼心態?這就是暴民心態!「不讓座」的表像隻是為眾人私憤的總爆發尋找到了一個出口,他們的話聽上去是有幾分道理,如同你時常聽到一個網路憤青大談特談自己怎麼愛國讎日一樣,很多時候人的低能就在於他的自大,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群與野獸是一樣的,他們往往是不知道有尊重、不知道有理性、不知道有寬容。與此同時,這也就反證了為什麼最後葉藍秋與楊守誠會相愛,因為他們都知道尊重,知道理性,知道寬容,電影的下半部份說的即是——愛情在世態炎涼中的可能……

之前的陳若兮雖然對楊守誠付出了一切,但由於她的職業關係,養成了她自以為是的性格——這註定了楊守誠一旦找到與他精神上平等相待的葉藍秋後,陳若兮之前的努力必定全部泡湯。因為愛情不僅僅是付出多少的問題,也是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應該找什麼樣的人。說得俗一點,陳若兮與楊守誠根本就是性格不合,儘管女的很愛男的,可得到的回答永遠不是她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陳若兮總覺得我怎麼對待他,他也就會怎麼對待我——這點沒錯。但她在怒氣沖沖時對葉藍秋的攻擊充滿了各種臆斷與跟風,這恰恰反應出她自私的一面,於是事態的結果反倒對她的不理智進行了報復,她越是想得到的反倒離她越遠。人麼,是有極限的,三思而後行,這個教訓可以用在盛悲的葉藍秋身上,也可以用在盛怒的陳若兮身上。是的,即使是被丈夫控制得服服貼貼的「籠中鳥莫小渝」也會有受不了沈流舒的一天!很多時候,相愛的人之所以會相愛只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他們聽得懂彼此的哭、彼此的笑、彼此的心跳。慢慢的人生路上,他們看上去可能平平淡淡,你看不見極端的情緒,可你卻能看見他們的愛!人這一輩子,能在茫茫人海中找的這麼一個理智、聰明、有趣的人該有多麼得幸福啊!哪怕不要對方有任何的付出,你也會愛的。這就是愛情的奧秘,很簡單,有了它,你更加珍愛生命,更會過好每一天每一秒,無論可怕淋巴癌再怎麼肆虐,無論外面的流言蜚語再怎麼惡意詆毀,葉藍秋本質的單純最終還是會被接受、被認可、被祝福的。時間與她的不爭辯可以說明一切……

起初我不是很明白葉藍秋為什麼不早早地就公開自己的病情,但漸漸地伴隨劇情地展開,當沈流舒開始狂妄、當唐小華開始出賣朋友,當全社會的人肉大搜索開始啟動的時候,我也就懂了——在葉藍秋認識楊守誠之前,她周圍真沒有一個人是可以信賴的,她內心的孤獨就寫在了她看似無所謂的外表下,貪慕她色相的男人,嫉妒仇恨她的女人,還有道德重壓總是在無端地挑她的毛病,生活在殘酷的商場上,葉藍秋學會了沉默,她知道一個弱女子惟有自己變得堅強才能抵住突如其來的攻擊,她一臉的疲倦不僅僅是因為病,上面還寫滿了她對於人性的失望與渴望,楊守誠是一種渴望,它出現了!並且在她生命最後一刻給了她最後的安慰,她與他帶著笑去蹦極的一刻,實際上就是葉藍秋認同了楊膽小誠實善良的性格,她尊重並珍惜人間有這美好的存在,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不再用勝負成敗去評價一個人。她開闊了自己的心胸,也理解了生命的價值。但活著的多數人卻還在用一切從效益、速率、目的等角度考慮問題,切入他們的人生,這套使人間冷漠的價值觀在陳若兮身上有、在沈流舒身上有、在唐小華身上有,甚至在楊守誠的妹妹身上也有,惟獨在臨死前的葉藍秋與傻乎乎的楊守誠身上沒有,所以他倆無需用物質或者誓言去證明愛情的偉大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愛情,外面的人可以說他們不現實,可捫心自問!你放眼過去這些「現實的人」又有幾個是快樂的呢?!上帝很公平,你得到了一樣東西,必定會使你失去一樣東西。任何做出來的秀總有不攻自破的一天,真相永遠只有一個!我不知道當斯通公司的老總得知沈流舒和他「恩愛多年的老婆」瞬間離婚時心情會怎樣,這個老外會不會有受騙上當的感覺呢?!沈流舒——這所謂的「成功人士」不擇手段地得到了他的成功,反觀不成功,甚至一直處於失業狀態的楊守誠看似失去了愛人的生命,卻永遠得到了她的心。電影到此結束留下各種諷刺與感動,感謝程凱歌導演讓我又一次百感交集,我覺得一個好導演的標誌就是:社會缺什麼,他就拍什麼,當今中國缺乏理性,他就應該去呼喚理性。從現實切入一揭到底!這種擔當是可貴的,也是有風險的。希望陳能堅持下去……   舉報
評論